浅谈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的构建

2011-01-04 14:07马俊杰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301
天津冶金 2011年4期
关键词:标准化作业生产

马俊杰 (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301)

浅谈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的构建

马俊杰 (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301)

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实施战略东移后,生产设备从钢铁冶炼到制品达到可了国内一流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着新情况和新问题。分析了安全生产管理现状,结合实际确立了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目标。以炼铁、炼钢单元标准化创建工作为例,详细论述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策划、宣传、创建、实施等过程。实施安全标准化后,企业连续两年实现了“五零一降”的安全生产目标。

安全生产 标准化 机构 组织 操作 构建

1 引言

长期以来,安全生产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现代企业建设的不断深入,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竟争力,保持企业强劲的发展势头,是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指导企业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生产有序可控的根本途径之一。

本文以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钢)炼铁、炼钢单元标准化创建工作为例,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策划、宣传、创建、实施等环节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对创建安全标准化的单位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2 天钢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提出背景

天钢座落于天津滨海新区现代冶金制造基地,是集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连铸、轧钢、金属制品为一体的国有大型钢铁企业。近年来,天钢在实施东移搬迁改造工程、十大循环经济项目、兼并重组提升改造项目“三步走”战略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设备装置不断革新、工艺技术不断进步、工业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产能由最初的100多万t迅速扩张至目前的1 100多万t,实现了跨越式的大发展。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对安全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实现长周期的安全生产,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为打造千万吨级钢铁强企提供安全保障,是对各级管理者的新挑战,也是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通过全面分析天钢目前安全管理现状,与先进企业对标发现,在安全生产思想认识、责任落实、措施完善、管理监督等方面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需不断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在管理模式上,还没有完全转变到预防为主、超前控制的“风险管理”阶段,部分单位缺乏对危险因素和事故隐患进行全面分析、科学评估和系统控制的有效机制,危险源辨识工作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差距。

(2) 职工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素质与天钢的快速发展要求不适应。天钢在实施东移改造工程后,每年都有大批新、老职工步入新岗位,面对新工艺、新设备、新生产线,部分职工暴露出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素养不高、操作技能差、不能完全驾驭现代化的大型设备等问题,导致“三违”现象和工伤事故时常发生。

(3) 缺乏对生产工艺、现场设备、安全设施危险因素的动态分析与科学评估,本质化安全尚未实现。新天钢主体生产工序都应用了PLC自动化管理系统,但目前由于生产过程中的设计问题、生产问题、人的技能因素等等,使自动化系统安全形成了分割和断裂。部分自动化系统被迫改变为半自动和手动,使安全本质化失效或不完整。特别是多年来受常规管理的束缚,设备自动化系统的本质安全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严格管理机制。

(4) 安全管理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安全专业知识不足。在基层单位从事安全管理的人员学历低,年龄高,有些人凭固有经验管安全,安全管理积极性不高,整个队伍新老交替呈现断档趋势。

针对这些问题,天钢及时决策,吸取先进管理经验,调整安全管理工作重点,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作为提升企业安全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载体。

3 天钢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为了实现安全奋斗目标,天钢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为契机,着力强化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狠抓安全管理执行力和安全制度保障力的提升,确立一个目标为核心、提供两种保障为基础、开展三项建设为重点、促进四项融合为途径、提升五种能力为手段的全方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制定了以“事”为对象的管理标准、以“人”为管理对象的操作标准、以“物”为对象的现场标准,把安全标准化作为提高公司安全管理水平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实现了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主要做法有如下几个方面。

3.1 明确“一个”目标

在全面对照分析国家《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13个基本要素基础上,天钢认识到,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对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整体水平,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安全生产标准化是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1]。天钢进一步调整工作目标,确立了“六零一控”的安全生产奋斗目标,即在原有工亡事故为零、重伤事故为零(伤残1~4级)、重大设备事故为零、重大交通事故为零、重大火灾事故为零、年千人负伤率控制在1.8以下的目标上,增加了新增职业病为零控制指标。同时,建立了安全目标兑现和事故处罚制度,推行“重实效、看结果、高标准、严考核、重奖重罚”的考核机制。对安全事故实行安全责任追究与工资收入奖励,直至领导干部任职资格挂钩考核,保证安全目标的有效实施。

3.2 提供“两个”保障

3.2.1 组织机构保障

天钢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主管领导,确定了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负全责。落实部门责任,成立了以董事长和总经理为主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领导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设立安全管理部负责对公司安全进行统一管理。各生产厂设立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各自区域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生产厂各作业区设置安全员,负责现场管理,形成安全网络全覆盖。

针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策划,明确“推进标准化工作必须由行政一把手牵头,各部门共同参与,全过程、全方位、全面抓紧抓好”和“必须从严格执行现有标准抓起”的推标工作指导思想,成立以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为组长,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为副组长,安全、生产、设备、保卫、人力资源、行政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工会代表组成的安全生产标准化领导小组(见图1),把标准化的每项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并对工作进度、质量提出了严格具体的要求。

图1 天钢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管理网络图

3.2.2 专业队伍保障

在扭转老天钢安全管理队伍呈现的“年龄高、学历低、专业技能低”问题上,定期聘请国内安全管理知名专家,为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系统培训,提高专业知识理论水平,丰富现场工作经验,增强识别隐患能力,提高专业技能。制订长期的培养计划,将安全管理人才培养作为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目前,天钢注册安全工程师考取比例占专业安全管理人员50%以上,位于天津市领先水平。

3.3 开展“三项”建设

3.3.1 建立管理标准化

在建立管理标准化过程中,天钢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依照国家、地方安全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生产管理制度。

(1) 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对照标准,结合实际,天钢组织专业人员对《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内容进行了重新修订,建立起涉及公司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等43类、336条安全职责的各级责任制网络。

(2) 健全规章制度

依照国家、地方安全法律法规,完善了公司生产安全、设备安全、治安五防三大类66项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生产督查考核细则、煤气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费用管理制度、现场作业安全确认制、燃气设施检修状态作业管理规定等制度。形成了以“两制一责”,即:安全生产责任制、现场作业确认制、职工一岗一责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理顺了集团公司、各生产厂、各车间与各班组的安全管理关系,明确了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的对象,确保安全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3.3.2 推行操作标准化

在推行作业程序动作标准化过程中,天钢主要从职工操作技能与操作行为上进行规范,制定作业程序动作标准卡。

(1) 确立开展作业活动范围,形成操作规范标准

天钢按照“组织培训→个人辨识→班组讨论→车间汇总→车间评定→返回班组讨论→车间再评定→分厂审定→公司批准”的步骤,持续开展各工种、岗位以事故隐患排查和作业项目普查工作为切入点的危害辨识活动。结合危险辨识,确认班组作业内容、岗位活动范围与岗位作业流程。根据岗位作业的特点,分析区域、本岗位曾经发生事故的原因,查找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依据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出作业区域、作业路线、作业位置、作业动作,按工序流程分解,对职工在每个工序中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工序衔接时应进行哪些确认、如何确认,进行细致描述,绘制标准岗位作业的过程和图表。以炼钢厂钢水跨180T、200T天车操作正常生产程序为例,见图2。

图2 钢水跨180T、200T天车操作程序及安全作业动作标准

(2) 进行操作标准培训

向所有作业人员传达、解释正确的工作程序,使每位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明确、易懂,力求职工把规范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职工从行为到习惯,从习惯到意识,并在工作中认真执行,做到人人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促进安全标准成为安全行为文化,使职工行为得到规范。(3) 持续完善标准

对生产工艺、作业环境等内、外部条件发生变化的岗位,及时组织对岗位安全作业指导书的有效性和完备性进行重新审查及完善。随着安全标准化工作推进程度的深入,不断加大标准的修订力度,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方式反复修订作业标准,对执行中发现标准的不足,完成动态修订。对提出标准修改建议的职工给予奖励,提高职工对标准的认同度,增强标准的可操作性,使安全操作标准作业程序成为保护职工生命安全的坚实屏障。

3.3.3 实施现场标准化

在实行现场标准化阶段,主要从作业现场管理、设备设施运行等环节对照国家标准,对各种物料堆放、备件摆放要求规范化,并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努力提高现场安全装备技术水平,为全面改善安全作业环境创造条件。

(1) 对照标准,查找不足,不断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

天钢近年用于设备维护检验、消防设施设置、劳动保护、职工培训、安全警示标志、防暑降温等安全投入专项资金不断加大,2009年安全生产投入4亿元,2010年安全生产投入达5亿元。通过对照《炼铁安全规程》、《炼钢安全规程》及考评标准检查发现,针对炼铁厂涉及管理问题17项、现场问题36项和炼钢厂涉及管理问题15项,现场问题75项,如炼铁厂高炉本体的汽包安全阀和放散管不符合要求[2]、炼钢厂VD炉未设彩色电视监视液面、镁粉等粉剂没有防爆装置、精炼炉料仓内没有防爆装置[3]等问题。天钢领导责成专业部门牵头,组织专题会议,落实整改、责任到人,全力消除安全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及现场不安全因素,为全面改善安全作业环境创造了条件。

(2) 规范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做到各种安全标志、警示牌完好、齐全,根据生产实际及时进行补充、完善、更新。现场安全防护设施落实到位,各种机械、电气设备上的安全防护装置、信号装置、警报装置、限位装置齐全可靠,各种照明线路、开关符合安全规定、电线电缆架设标准、规范。铁路道口安装声光报警,厂区内道路实行限高、限速管理。在重要危险岗位设置固定式煤气报警器392台、移动式煤气报警器324台、空气呼吸器132套,对胶带机、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气瓶、车辆及机械转动部位的安全防护装置进行排查,确保各种安全装置齐全有效。做到工作现场的通风、扬尘、噪声、光源等符合国家标准,各种设备、管道、阀门实行色标管理,清洁完好。安全通道畅通,给员工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随时提醒、激发人的安全自觉性,防止人为失误时带来的种种危害。

(3) 加强设备设施运行管理

实行设备系统“万点受控工程”,即对关键设备、高速运转设备、润滑设备、动力设备、特种设备和隐患设备实施受控。尤其是在“万点受控工程”中,明确操作者、管理者和领导者的责任,并且将责任与经济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责任者能够自觉地履行责任,最大限度地减少故障停机率,确保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3.4 促进“四项”融合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作,它在许多方面都和其它有关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天钢在标准化创建过程中,以促进“四项融合”为途径,做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与日常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同步实施、整体推进。

3.4.1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理念引导相融合

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首要工作去抓,在天钢多年安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搞好安全生产关键在工作,搞好安全工作关键在领导”安全管理理念引导下,通过在管理层、操作层大力倡导“全面安全管理”(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安全100”(安全第一、违章为零、事故为零)、“让标准成为习惯”、“安全是职工最大的福利”等现代安全观念,使全员牢固树立了“安全就是效益、隐患就是事故、事故是可以避免的”的标准化思想意识,成为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3.4.2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安全文化氛围相融合

多年来,借助“安全月”、“安康杯”、“百日安全生产无事故”以及“我为安全献一计”、“平安亲情,寄语安全”一封信等活动的开展,营造了人人重视安全、参与安全的良好氛围,用家庭情、亲人情、生活情、幸福情为安全联结纽带与安全溶为一体,用情感化员工、感染员工、警醒员工,增强安全意识,为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3.4.3 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与安全专业评价考核相融合

天钢把安全评价中发现的薄弱环节作为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将安全检查、安全评价考核的过程,变成规范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建设安全标准化的过程。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下发了《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考核细则》,包括基础管理14大项,现场管理标准8大项,共190条标准,指导各单位、部室规范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强化安全生产痕迹化管理,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提高基层管理水平。

3.4.4 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与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相融合

天钢把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具体规定融入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各项目标指标和管理程序中,通过持续改进,使体系所追求的目标指标和绩效最终与标准化规定相一致。形成以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为基础,安全标准化为核心的综合管理模式,将体系与标准化融为一体,使安全工作程序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范化,避免经验管理。

3.5 提升“五种”能力

在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过程中,天钢从制度落实、安全培训、隐患治理等环节,着力提升安全工作的“五种”能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3.5.1 规章制度的执行能力

在全面熟练掌握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国务院、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和各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将每一项制度措施量化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职工。同时,建立了检查考核机制,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明确由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检查考核,制定考核办法,每季一次检查考核,年终总结评比。真正发挥制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主导作用,从而达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安全”、“以制度促安全”的目的。

3.5.2 安全教育的创新能力

在安全培训工作中,重点围绕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三个层次”和领导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班组长、特种作业人员及一线操作人员“五种类型”,定期开展事故案例教育、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技术教育,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应急知识,全员安全规程学习考试已形成长效机制,使安全培训工作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向有针对性教育转变,不断赋予安全培训工作创新活力,消除职工安全知识上的盲点和盲区,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做到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

3.5.3 隐患排查的识别能力

天钢不断拓展检查的广度和深度,规范安全检查的组织形式、内容、方法以及标准,注重检查效果和发挥检查的作用,做到综合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经常性和季节性相结合,班组和岗位自查自纠与管理部门督查治理相结合。坚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检查活动,如春季、秋季安全大检查、安全月大检查、节日安全检查、每周现场文明生产定置管理检查,以及煤气、电气、特种设备、防火、交通、施工建设等各项专业性安全检查,做到“查前——有重点、有准备;查中——有标准、有方法;查后—有跟踪、有责任”。并将检查结果每周以安全督察简报形式公示,以促进检查活动形成一项制度,做到日常化、长期化,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3.5.4 危险源点的监控能力

新天钢建设布局紧凑,危险源点多,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新特点。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中,天钢在危险源点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初步形成了危险源点管理模式。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危险源专项评估、评审工作,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编制监控实施方案,制定应急救援预案,落实管理和监控责任,明确应急救援工作的各项措施。公司负责对一级危险源进行重点监控,二级危险源则由各二级生产单位负责实施监控。以此类推,逐级层层负责,使危险、危害因素得到有效监控,做到公司、生产厂、作业区、班组、岗位职工“五级”监控网络全覆盖。

3.5.5 应急救援的保障能力

天钢根据《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修订、完善公司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生产事故、设备系统突发性事件、煤气系统事故、防汛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17个,切实做到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全覆盖。2010年,分别组织了《公司突发性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火灾、煤气泄露、防汛等专项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其中桌面演练46次,现场演练43次,提升了公司处置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

4 天钢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所取得成效

天钢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创建,在安全管理模式上,实现了从传统经验型向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管理的转变,使安全管理工作形成了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并以持续改进的思想向更高目标迈进。在职工安全意识上,实现了从被动接受管理向主动自我管理意识的转变,从不得不服从管理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为自觉做到“三不伤害”,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能安全”的根本性转变,形成了“人人事事保安全”的局面。在现场本质化安全上,强化了源头管理,改善了安全生产条件,增强了公司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掌控能力,连续两年实现了“五零一降”的安全生产目标。2010年千人负伤率为0.18,同比下降67%,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5 结束语

2011年,在炼铁、炼钢达标基础上,天钢又启动了轧钢系统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工作,以此不断推动公司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在建立和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觉到,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的创新,是强化源头管理,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的重要手段,是现代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如何把各项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按照标准化模式,固化做事的方法和程序,并在基层单位进行引导式推广,形成合力,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1]韩国庆,侯茜,邬开发,等.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释义[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5-6.

[2]AQ2002-2004炼铁安全规程[S].

[3]AQ2001-2004炼钢安全规程[S].

Brief Talk on Construction of Safety Production Standardizing System in Metallurgy Enterprise

Ma Junjie

After Tianjin Iron and Steel Group Company Limited carried out east-moving strategy,its production equipment,melting process and finish product reached first class level domestically and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was accomplished.However,new problems occurred in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stablishes the goal for safety management standardizing construction for the enterprise.Taking iron-making and steelmaking standardizing creation as examples,the paper describes in detail the process of planning,promoting,creating and executing of safety production standardizing construction.The enterprise achieved the safety production goal of Five Zero&One Reduction for two successive years after safety standardizing was executed.

safety production,standardizing,institution,organization,operation,construction

(收稿 2011-07-13 责编 赵实鸣)

马俊杰,男,学士,主要从事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标准化作业生产
标准化简述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作业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交通运输标准化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