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思考

2011-01-10 09:20徐德培
终身教育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教学班英语课程大学

徐德培

一、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第一,高职大学英语改革是国家对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的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是按照国家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的基本培养要求,在总结10 年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要求》将教学目标分为A、B 两级,A 级是标准要求,B 级是过渡要求,水平较高的学生应达到A 级要求。

《要求》规定的教学时为180-220 学时,并规定学生入学后须“实行分级指导”。《要求》还特别指出了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

《要求》第一条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

《要求》第二条强调“打好基础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

《要求》第五条进一步申明“在完成《要求》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应结合专业学习,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这既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又可使他们所学的英语得到实际的应用”。

第二,高职大学英语改革是社会和市场对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目前,随着全球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急需懂外语并能运用外语来为企业服务的人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竞争。

二、课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课程设置不合理。我校大部分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还类似于本科的课程设置,即基础英语课程为必修课,安排前两个学期,每学期5个学分,其中2个学分用于英语听说训练,这样虽然满足了《要求》对于课时的要求,但是专业英语和实用英语课程未开设或开设不足,学生英语学习以通过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和英语应用能力测试为主要目标,未能突出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特点。

学生的语言实用交际能力的培养得不到落实。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在两个学期内(每学期5个周学时),既要完成精读、泛读和听的内容,又要训练说和写的能力,这无疑很难做到,《要求》中“要特别注意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高职高专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无法实现。

未能正确处理测试和教学的关系。《要求》指出“语言测试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防止应试教育”,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未能落到实处。同本科学生一样,高职学生整个基础英语教学阶段都是围绕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简称AB级考试)和大学英语四级统考组织教学的。学生学习动机趋于功利性,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由于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较低,而教学中并未实行分级指导的原则。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模式,造成了在我校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和教学条件中,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只能被动跟随学校的课堂学习和考试,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损,学习主动性不强。

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落后。以校本部为例,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为集中面授,教师依然是教学的中心,面授安排在多媒体教室内进行,主要的教学媒体还局限于纸质书本、多媒体计算机设备、投影、录音机等教学媒体,而课后的学习(其实应该是大学学习的主要部分)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和体现。

三、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原则

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 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教学媒体,以基础英语为主,专业英语和英语拓展课程为辅,在保证面授教学课时和质量的前提下,以大学英语自学中心为平台,积极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和教务软件的帮助下,以教学网站为平台,实现备课、授课、形成性考核和课程终结性考核、教师考评、教学质量和教学过程控制,师生互动,第二课堂为一体的新教学模式。具体说来,还需遵循以下的5个原则。

“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未来职业和社会需求为主要方向,体现英语的实际运用。在教学层级上,避免过高过深,应因材施教。

强化交际功能。从目前正在进行的大学本科英语教改来看,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目的明确,职业特点鲜明,实用技能突出,所以高职高专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也应该遵循突出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原则,着重加强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在走出校门时,能用英语进行与工作生活有关的简单有效的沟通。

强化自主学习能力的原则。课后的学习或自主学习,始终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根本无法满足学校和学生的需要。

适当弱化基础英语,加强专业英语的原则。除了基础英语以外,学生还有必要加强专业英语的学习。另外,还需要适当增加英语类课程的选修课,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和能力。

分级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要求》所提出的分级教学原则,在入学时组织分级考试,按照学生水平重新划分教学班,设立不同的教学起点和教学目标。

四、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

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应该以教材为主体,课后的自主学习以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教学软件为主。教师的工作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由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两大部分组成。课堂教学包括课程在大纲和教学进度中规定所必须完成的课内教学内容。课后辅导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控制与监督,网上和办公室答疑,以及第二课堂辅导等内容。这两部分内容均应列入教师工作量和考核。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新模式可参照本科的教学模式(如图1)。

图1 基于计算机(英语学习中心)和课堂教学的英语教学模式图

这是一个基于计算机(英语学习中心)和课堂教学的英语教学模式。其核心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过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以及教师辅导完成整个教学内容。

课程设置。各专业根据需要设立英语课程,由教务处和外语系组织专家组,对各专业英语课程设置进行指导。原则上英语课程一共设置4学期,其中基础英语课程,即大学英语课程,不得少于2个学期,剩余的2个学期中,可安排专业英语课程和英语辅修课程。外语系负责专业课程和英语辅修课程的开设和教学。专业英语课程应以国内主流的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材为依据,以行业专业英语考试和证书为目标。辅修课程主要包括英语综合技能提高和英语拓展,如听力和口语的强化、英语翻译、英美文化、英语影视赏析、中西文化比较等。

自主学习中心。建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学习中心具体配置和技术要求参数等可进行市场调研。

考核改革。大幅度提高过程性考核的比重,将过程性考核比重由现在的20%提高到50%左右。课程终结性测试比重降低到50%左右。并且以计算机教学软件和管理软件为依托,严格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教师严格把关,系部加强检查,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中心的计算机在指定的日期前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否则不能通过过程性考核。

分级测试。在学生入学时,组织所有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分级测试。按照测试结果,将学生划分为两类教学班。第一类教学班以大学英语1为起点进行教学,第二类教学班以大学英语3为起点进行教学。每类教学班都必须完成2个学期的基础英语教学。但是不管是哪类教学班,都必须分别通过应用英语能力B级和A级考试。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还可能遇到: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建设的周期、投入问题;分级教学所带来的教学班设置,将改变长期以来以班级为建制的教学平台,需要适当投入来改进现有的教务软件和系统;师资力量问题等,这些都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教学班英语课程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雅韵·智慧·健康
大学求学的遗憾
开展对外交流增强文化辐射
——厦门老年大学举办海外教学班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
加强教学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