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六个‘为什么’”教学探析

2011-01-10 09:22李明建
终身教育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制度政治

李明建

2009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出版了《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高等学校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积极推动“六个‘为什么’”进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

一、“六个‘为什么’”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紧迫性

在关于指导思想、发展道路、根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发展方向上的“六个‘为什么’”的重大问题是大学生关注的问题。[1]相关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也有所涉及,但没有专题展开论述,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对此内容不够重视。“研究六个‘为什么’,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保障。”[2]

第一,推动“六个‘为什么’”进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是保证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方向的必要举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六个‘为什么’”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涉及这些重大问题,对于保证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有着积极的意义。“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倾向如何,不仅会影响到当今社会的好多人,更重要的是,将会对大学生走向社会后的思想状况发生长远的作用。”[3]

第二,推动“六个‘为什么’”进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必要举措。“六个‘为什么’”涉及的问题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身就应涵盖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六个‘为什么’”的教学,可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第三,推动“六个‘为什么’”进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必要举措。“90后”青年进入大学学习后,“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他们的道德理想观、人生价值观、学习成才观,使他们思想上出现了理想与现实、道德与利益的矛盾和冲突。”[4]把“六个‘为什么’”涉及的重大问题拿到课堂上,经过专题研究,可以促进大学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为走上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六个‘为什么’”的教学内容方案设计

1.“六个‘为什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的相关性

(1)关于“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分别简称“基础”“原理”“纲要”“概论”)课程中,涉及该问题的课程较多,见表1。

表1 “指导思想”问题分布

(2)关于“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内容见表2。

表2 “发展道路”问题分布

(3)关于“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本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涉及内容见表3。

表3 “根本政治制度”问题分布

(4)关于“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这一问题。辛亥革命后,我国曾经仿效西方实行过多党政治,但是历史最终还是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该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涉及内容见表4。

表4 “政党制度”问题分布

(5)关于“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问题。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决定了我们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该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涉及内容见表5。

表5 “基本经济制度”问题分布

(6)关于“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问题。改革开放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该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涉及内容见表6。

表6 “发展方向”问题分布

2.“六个‘为什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中的安排设想

通过分析,可见“六个‘为什么’”所涉及的重大问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相互呼应之处很多,应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实际,做出统筹安排。建议如表7。

表7 教学统筹安排表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六个‘为什么’”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1.存在的问题

虽然教育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六个‘为什么’”教学提出了要求,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学校没有统筹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没有统一安排,教师各自为战,造成教学中混乱的局面。其二,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因为没有具体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仅凭个人喜好讲解相关内容,没有突出“六个‘为什么’”教学,甚至有个别教师觉得难以讲解而不讲。其三,学生学习缺乏兴趣。有些教师在涉及相关内容讲解时,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只有理论的阐释,没有有效的说服力,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

2.应对策略

(1)改进课堂理论教学。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原有内容与“六个‘为什么’”相关问题的有机统一。建议进行专题特别讲解,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以“六个‘为什么’”为主,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原有内容,教学中要注重理论的灌输,也要探寻方式方法的改进,可以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教学。教师也可以适当运用教学视频、音频、图片资料,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分析。

(2)加强课后实践教学。通过设定主题,让学生走出课堂,走上社会,走入企业、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围绕“六个‘为什么’”设定实践主题,如“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状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家乡62年巨变的启示——社会主义救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人民代表为人民访谈——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身边的民营企业——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追寻改革开放的足迹——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等,让学生切身感悟并理解“六个‘为什么’”。

(3)认真进行学习考核。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开展涉及“六个‘为什么’”的主题教学时,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作为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围绕教学情况,写出学习感悟,作为平时成绩加分的依据。在期末考核中,命题教师可以把“六个‘为什么’”相关问题作为必考题,命题时应避免记忆性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六个‘为什么’”的真正理解情况。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1.

[2]齐卫平.当前开展“六个为什么”研究的重大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2009(21):6-8.

[3]陈占安.关于学习六个“为什么”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0(1):4-8.

[4]陈文娟.“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94-96.

猜你喜欢
理论课制度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