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五个一”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1-01-13 03:01孙家国
武夷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五个一普通本科应用型

孙家国

(武夷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五个一”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孙家国

(武夷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通过探究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概念、内容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木工程专业“五个一”实践教学模式的框架,论述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方法。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土木工程;构建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陆续新增了300余所本科院校,其中很多是由高职高专院校“升格”而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建本科院校的出路不能“再版”传统本科模式,而是要在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大众化”、“应用性”领域寻求发展空间。因此,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既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更加合理地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

武夷学院是由“师范”和“专科”转变而来的本科院校,发展目标定位是:把学校建成凸显武夷特色,服务海西发展,注重国际交流的地方性应用型绿色强校。这就需要加快实现两个转型,即专科向本科转型;师范类向应用型转型。

二、应用型本科的界定

2007年9月9日,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出席“中德论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开幕式上致词说,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与传统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相比,显著特色是以能力培养的系统化取代知识培养的系统性;而与面向岗位和职业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相比,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面向的是行业,它要求学习具有较为综合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质。从而在高层面上对应用型本科进行了定位。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实际需要所培养的面向实际、面向生产一线,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并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创造转化能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是介于专才(与职业、岗位对应性极强,高职高专培养)和通才(理论基础宽厚,研究型本科高校培养)之间的一种复合型人才。使学生最终具备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应用四个突出特点。

(二)普通本科、应用型本科、高职高专的区别

如果应用型本科定位不准,很容易变成普通本科的“压缩饼干”或高职高专的“发面馒头”,下面从四个方面阐述他们的不同。

1、培养目标:

(1)普通本科:培养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学术型人才。

(2)高职高专:培养具有从事专业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型人才。

(3)应用型本科: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厚基础),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宽口径),能应用客观规律(重实践),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会应用)的工程技术型人才。

2、教学模式:

(1)普通本科:传授知识教学模式,发展思维教学模式,以人格发展为导向教学模式。

(2)高职高专:传授知识与技艺技能并重,将理论设计方案转化为具体实践的应用能力。

(3)应用型本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在加强基础的前提下,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工程实践的教学模式。

3、实践能力培养:

(1)普通本科:注重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开展研究性、探索性技术的训练和素质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2)高职高专:注重实践教学的真实性、现实性,注重场所的真实操作与训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艺和技能。

(3)应用型本科:重点培养学生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课程设计为核心加强工程综合性训练,以校内实验实习为基础强化工程实践,以校外毕业实习为重点全面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4、就业岗位:

(1)普通本科:主要面向行业的设计研究院、大型企业的研发中心,技术开发部门从事初级研究产品设计与开发工作。

(2)高职高专:主要是一般企事业单位技术员、工艺人员、技术管理员。

(3)应用型本科:科研院所的试验基地、生产(施工)企业的生产调度、技术部或设计室的技术工程师和技术管理人员。

应当指出,高职高专和应用型大学虽然都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但从培养层次、就业导向来看还是有所差别。高职高专培养的应用型属职业技能应用型,大多对应的是岗位或职业;应用型大学培养的应用型属专业应用型,对应的是职业群或某个行业。社会对专科人才能力要求往往针对性强,一个方向瞄准职业岗位的需要,如同水杉;而对应用型本科人才能力要求分支多、适应面宽,如同梧桐。因此,应用型大学不像高职那样一般采用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而是采取学科与应用相结合的课程模式,学生的学科知识面更宽一些,基础更厚一些,掌握的技术层次更高一些,将来职业岗位的发展更有后劲。

由此可见,应用型本科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就业岗位等方面有别于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本文以就业为导向,对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三、土木工程专业“五个一”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模式,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内容模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对人才培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较强的土木工程技术应用、推广和转换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应用者、实践者和实现者。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

(二)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现状

武夷学院是2007年升格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自1985年开办专科建筑工程专业,2008年设置了本科土木工程专业,目前该专业在校本科生有三届六个班累计315人。根据学校提出的“应用型、地方性、复合性”的办学定位,我们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应用”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两个转型的目标,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三)“6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我校应用型本科的特点,土木工程专业采用“611”工学结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将4年的本科教学分为三个阶段:集中的理论教学+集中的毕业设计+集中的顶岗实训。即1-6学期(6)是课内集中理论和实验教学,第7学期(1)是集中毕业设计和校内实践,第8学期(1)进入单位顶岗实训和毕业答辩。这样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适应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

(四)“五个一”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我们认为实践教学模式要以培养方案确定的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实践内容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实验设施、实习基地为基础,以校、系、教研室三级管理、监督为保障的有机整体,可把实践教学模式简单的概括为“一个目标、一个核心、一条主线、一支队伍、一个支撑”的“五个一”模式,详见表1。

1、应用能力目标:

具备现代土木工程师高素质、精施工、能设计、会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推广和转换能力,其核心能力是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能力。

2、一个核心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它所依据的是培养方案,因此培养方案的确定和修订十分重要,我校在制定(修订)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时,研究比较了全国30多份培养方案,调研了施工企业、设计院、高校等数十家;系内发动全体教师上下进行十多次的讨论而形成的。修订后的培养方案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增加了实践教学学时和内容,调整了课程体系,把部分实践教学从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使实践教学总学分达 55学分,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达 35%,其内容主要包括五个能力模块:公共能力模块、基础能力模块、专业能力模块、综合能力模块、职业能力模块。具体内容见表1。

表1.土木工程专业五个一实践教学模式

3、一条主线

院、系、教研室的三级管理体系是实践教学模式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学院是实践教学最高管理层和监督者,主要负责宏观上的管理和监督,我校成立了实践教学工作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强调实践教学要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提高实践教学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实践教学的开展。

环境与建筑工程系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中起到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在充分调研、讨论的基础上,重新确定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设定了实践教学内容,出台了一系列实践教管理规定,加强了过程管理和监督,强化了事后检查和总结。

土木工程教研室是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单位,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研室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合理安排、精心计划,每学期都有详细的工作计划,制编了实验安排表,实验过程有记录,实验后有报告;教研室安排实习时精心选择实习单位,充分考虑实习单位与实习内容的一致性,在确定实习单位过程中时常组织系内专家对实习地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好中选优。在实习中,学生在各实习地点间轮换,教研室主任按事先制定的指导表加强对实习教师的检查和督促。教研室对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专项训练的选题都能认真筛选,有时送外单位请专家审定,切实加强设计过程的监督和指导,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

4、一支队伍

实践教学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我校在创建应用型绿色强校过程中强调校企合作,为南平市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先后出台了教授工程、博士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人才引进工程等五个人才培养工程,每年都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到地方企事业、政府部门挂职学习,到高校做访问学者等,这些举措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现有教师22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15人;教授3人,副教授5人(高工2人),讲师12人;平均年龄38.7岁。教师中具有工程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双师”资格证的7人,有企业经历的9人,近三年来主持省级科研项目六个,精品课四门,网络课程三门,重点课程三门,产学研校企合作项目三项,发表论文近百篇,是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5、一个保障

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是做好实践教学的两个重要的硬件支撑,也是实践教学能够顺利完成的基本保证,我校自 2007年升本以来,每年投入 1000多万元建设实验室,其中用于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每年有100多万元。学校现有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11个,校外实训基地8个,特色实验室有结构检测实验室和施工工艺实训室两个。同时,土木工程实训大楼今年将开工建设,能够保障实践教学的要求。

我校在加大设备投入的同时强调实验的综合性、设计性,强调实验、科研与地方经济建设结合,每年暑假学院都要组织开放实验室,开展大学生假期实验和大学生科研工作,为培养优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对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意义重大,通过构建土木工程专业“五个一”实践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实例破题、实验创新、实训生巧、实习锻炼、实岗拓展等手段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出的人才一定能成为具有较强的土木工程技术应用、推广和转换能力,是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应用者、实践者和实现者,即应用型人才。

[1]韩涛,孟昭博 ,汤美安.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J].教育与职业,2010,(17).

[2]王兴国,苏幼坡,徐建新.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3]杨晓华.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4).

[4]赵占彪,申向东.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5]刘化君.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途径的探索[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The Construction of Five-ones Practice Teaching M odel of Application Type Civil Engineering Discipline

SUN Jiaguo

(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cept and content of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of civil engineering in high schools and also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application typ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t advances the frame of five-ones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of civil engineering discipline and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manner of execu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application type undergraduate ;practice teaching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U-41

A

1674-2109(2011)02-0090-04

2011-03-03

武夷学院质量工程项目 (ZLGCK201003)

孙家国(1968-),男,汉族,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猜你喜欢
五个一普通本科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普通本科院校:于“普通”之处见精彩
211高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税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较研究——以四川、广东和广西三所高校为例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做好民族工作“五个一”工程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好局面
国家创新体系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国际化思考
“五个一”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长宁县“五个一”打造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