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乳癌扩大根治术

2011-01-25 11:16俞自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6期
关键词:皮质醇全麻全身

俞自斌

云南省师宗县人民医院麻醉科,云南师宗 655700

硬膜外阻滞全身麻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胸腹部手术,本研究旨在验证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用静吸复合全麻的优劣,以期在手术中更好的加以选择运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择期手术ASAⅠ~Ⅱ级,无内分泌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合并症患者100例,年龄45~72岁,手术时间2小时10分钟~3小时35分钟。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50例,全麻联合硬膜外组(C组)50例,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无统计学意义。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 min肌注安定10 mg,东莨菪碱0.3 mg,G组以咪唑定0.2 mg/kg,芬太尼4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依次静脉推注诱导插管,术中间断辅助芬太尼,安氟醚维持麻醉。C组先行T4~5硬膜外穿刺注药留置硬膜外导管,用10 g/L利多卡因和2.5 g/L丁卡因混合液予注实验量,待出现麻醉平面后再给予诱导插管全麻,诱导用药同G组。每隔50~60 min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5%甲磺酸罗哌卡因5~6 ml。对照组单用全麻,方法同复合组。术中连续监测BP、HR、ECG和SpO2。术毕常规肌松药拮抗及术后连续镇痛,待呼吸恢复和患者完全清醒后拔管,送回ICU病房。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表示,各有关数据均采用t检验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两组患者术中镇痛和肌松效果均较满意,SPO2和PETCO2的改变也无明显差异。但复合组术中循环功能明显比对照组稳定,BP升高值大于2.66 kPa者仅7例(14%),HR增快大于15次/min者9例(18%),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4例(68%)和32例(64%)。见表 1、2。

表1 两组患者术中BP和HR改变例数(例)

表2 两组患者血清皮质醇和血糖改变(±s)

表2 两组患者血清皮质醇和血糖改变(±s)

组别 n 切皮前 切皮后皮质醇(μg/L) G组 50 72±42 65±43 C组 50 74±37 61±21血糖(mol/L) G组 50 5±1 5±1 C组 50 5±1 5±1

因对照组与复合组进行对比属于验证性问题,故在此仅对两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不做假设检验。对照组全麻药用量比复合组明显增多。术毕复合组有20例(40%)即刻就清醒、拔管,余30例也均于术毕20 min内清醒和拔管;而对照组有11例需等待30 min以上。由于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的作用,术中吸入0.5%~1.5%的异氟醚、间歇给予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明显减少了全身麻醉药品的用量,术毕苏醒快,应激反应轻,所有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出院。

2.2 术后躁动发生率

对照组术后躁动者有43例(86%),明显多于复合组的12例(24%)。

2.3 术后处理

2.3.1 一般处理 ①术后取平卧位。伤口和腋窝处放置小沙袋压迫24 h;②病侧上肢抬高或固定于胸壁5~7 d,防止活动,撕脱皮瓣(腕、肘关节允许活动);③根据腋窝内积液情况,在术后3~4 d拔除引流。如积液过多,可穿刺抽液。引流管拔出后,仍须加压包扎,消灭死腔。

2.3.2 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 对消灭残留癌细胞大有好处。化学药物可用噻替哌静脉注射,每日10 mg,1个疗程总量为200 mg;如用氟脲嘧啶静脉注射,每日500 mg,隔日1次,1个疗程共用10 g。还可用环磷酰胺、自力霉素、秋水仙碱等药物治疗。

3 讨论

单行全身麻醉开胸手术,身体的创伤应激反应依然明显,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对原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尤其不利。联合应用硬膜外麻醉后,这种应激反应明显降低,循环功能相对稳定,有利于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血流量分布[1]。正确选择麻醉方式和适当的麻醉深度有利于调节手术中应激反应[2]。本研究表明,应激反应G组较C组更强。同时,麻醉管理和围手术期治疗也非常重要[3]。

对于围术期应激反应的有效控制和减轻静脉注射麻醉剂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功能的抑制,可以避免在手术后的恢复延迟[4]。选择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术后持续硬膜外微量注射,镇痛作用持续时间长,副作用少,简单,临床可广泛开展[5]。对于全身麻醉,麻醉剂和镇静剂过量常引起呼吸抑制和术后恢复延迟,复合应用硬膜外阻滞麻醉,麻醉药使用量都大大减少,麻醉药对循环和呼吸功能的抑制量降低,而且患者清醒和拔管早。结合术后硬膜外镇痛,消除伤口疼痛,促进早日咳嗽,咳痰。镇痛后还可以使精神病患者冷静,提高呼吸效率[6]。这些有利于改善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呼吸恢复质量。因此,硬膜外麻醉复合浅全身麻醉是胸外科手术麻醉的首要选择。

[1] 王世泉,王世端.胸科手术的教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9-91.

[2] 林桂芳.应激反应的调节与控制[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8,18:445.

[3] 唐英,刘进,刘伦旭.麻醉意外[J].临床麻醉学杂志[J].2005,21:206-208.

[4] Lars OM,llelene N. Subtypes genotypes and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the hepatitis B virus,reflected by sequencx variability of the S genea1[J].Iraterui rolog,1995,24-34.

[5] Norder 11, Couroucx AM, Magnius LO. Complete genomes. phylogeneti relatedness and structural proteins of six stratins of the hepatitis B virus four which represent two new genotypes[J].Virology, 1994, 198(2):489-503.

[6] 蒯建科,张风林,熊利泽.硬膜外持续注药缓解肿瘤患者术后痛[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1):1055.

猜你喜欢
皮质醇全麻全身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石榴全身都是宝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拿起手机扫一扫,就知道你压力大不大
全身总动员——写话其实很简单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