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县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

2011-01-26 06:43王海滨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石林旅游业旅游

王海滨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北京100081)

近年来,具有“世界自然遗产”殊荣和5A级景区的石林县旅游业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自2008年以来,游客数量趋于萎缩,2008年,游客接待量为320万人次,2009年,游客接待量为286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减少11.89%,2010年,游客接待量为275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减少4%。不言而喻,石林县旅游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为此,笔者用SWOT方法对石林县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1 石林县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1.1 优势分析

1.1.1 资源优势

(1)自然资源。石林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景区包括大小石林、乃古石林、芝云洞、奇风洞、长湖、月湖、大叠水、圭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以大小石林和乃古石林为代表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不但具有全球喀斯特地貌的典型性、代表性和唯一性,还具有很高的美学、生态、科研、科普价值,被誉为“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天下第一奇观”;以芝云洞、奇风洞为代表的溶洞景观,可进行游览考察、古洞探幽;以长湖、月湖为代表的水体景观,可进行划船、休闲旅游活动;以大叠水为代表的瀑布景观,可进行观光旅游、体验惊险旅游活动;以圭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森林景观,可以进行森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可谓资源品位高,类型齐全。

(2)人文资源。石林是“阿诗玛”的故乡,是撒尼人的家园。以“阿诗玛文化”为代表的撒尼文化富集且极富特色,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考古价值的文化遗迹有古生物化石遗址、旧(新)石器时期的遗址、石林岩画、古长城遗址、乍龙彝文摩崖碑等;具有民俗性的文化有毕摩文化、歌舞文化、民居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节庆文化、生产生活文化等。其中,以《阿诗玛》为代表的叙事长诗成为中国20世纪诗歌、电影、舞剧的经典;以《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为代表的民歌唱响大江南北;以“大三炫”为代表的舞蹈深入各兄弟民族的心中;以“火把节”为代表的节日赢得了“东方狂欢节”的美誉;以“民族刺绣”为代表的民族传统手工艺深受海内外游客的青睐,并走向海外市场。

1.1.2 区位优势

(1)省内区位。石林县距昆明市区仅87km,处于昆明市1 h车程城市休闲旅游经济圈内,是最重要的旅游板块。石林不仅是滇中旅游区的龙头,也是滇中旅游区、滇东南旅游区、滇东北旅游区的重要交汇节点。

(2)国内区位。石林位于南—贵—昆都市圈的边缘、昆河经济走廊中越通道上,以西南出海通道、南昆铁路、重庆至湛江国道主干线为依托,连接“泛珠三角”区域,利用石林旅游资源优势,必将促进旅游的腾飞。

(3)国际区位。石林属于中越通道的一部分,是连接“澜湄次区域”的纵向发展轴,形成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南亚合作区的交通流散,有利于旅游和文化交流合作,将旅游产业向国际靠拢,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

1.1.3 交通优势

石林县是滇东南3市(州)18县进入滇中的必经门户,是面向东南亚国家交通经济辐射走廊的主要接点。境内有324国道、326国道、昆(明)河(口)公路及南(宁)昆(明)铁路,为云南省东部的交通要冲。在建的石蒙高速、拟建的云桂铁路,将使石林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1.1.4 品牌优势

经过30年的发展,石林旅游的品牌效应不断增强:1982年,石林被列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9年,石林获得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的称号;2001年,石林被列为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2年,石林被列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2004年,石林被列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石林被列为中国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同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9年,石林被列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1955年,周恩来考察时指示:石林很好,要保护好,建设好。1962年,朱德题词:群峰壁立,千峰叠翠。1999年,江泽民考察时,盛赞名不虚传。2008年,雅克·罗格(国际奥委会主席)题词:云南石林真是一处壮美绝伦之地。2008年,艾勒瑞·哈密尔顿·史密斯(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洞穴与喀斯特协会主席)题词:云南石林是一个真正神话般的地方,尤其是感谢当地保护和管理石林的彝族主人。

1.2 劣势分析

1.2.1 旅游资源开发度低,产品单一

石林拥有富集的旅游资源,但是已开发利用,使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并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不多。在众多的自然旅游资源中,真正利用并产生一定经济规模的主要是大小石林景区,其次是乃古石林,具有瀑布、溪水及沟谷生态环境景观特色的大叠水和具有喀斯特湖山景观的长湖还处于保护性的开发之中,生态良好、宗教文化浓郁、可开发为红色旅游区的圭山国家森林公园还处于保护之中,芝云洞、奇风洞、月湖等景区尚未开发。同样,独具特色的以“阿诗玛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旅游资源也尚未得到实质性的开发,而这些文化是很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垄断性的。由于富集的旅游资源未得到全方位的深度开发,致使缺少休闲度假型、体验型和参与型的旅游产品,所以目前石林的旅游仍是观光型旅游为主。旅游产品基本上还处于以大小石林为主,提供低端休闲的、以自然观光为主的瓶颈期,旅游产品显得十分单一。

1.2.2 旅游产业链短

旅游产业结构发育不完善,旅游“六”要素之间发展不平衡。从“吃、住”即旅游食宿来看,全县33家宾馆酒店没有4星级以上酒店,床位只有3 210张,餐位有8 310座,住宿率只达50%,就餐率只达60%,其中餐饮业只占旅游综合收入的5%~10%。“行”即旅游交通,全县只有一家旅游交通公司,由于石林的旅游主要还局限在大小石林景区,各景区点之间的车次还没有达到定时定点的规模,所以经济效益不明显。目前,石林旅游还滞留在“门票经济”阶段,即以大小石林的门票收入为主。以2007年为例,全县旅游直接收入为3亿元左右,大小石林的旅游直接收入占全县旅游总收入的35%,基本都是门票收入。“购”也没有形成规模,第一,没有初具规模的购物商城,现有的购物店布局分散;第二,经营品种少,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商品没有得到深入的挖掘、开发。游客大多只限于购买民族刺绣品。“娱”,除了在特定的时节举行火把节、民间斗牛、摔跤外,还没有形成长期性的旅游项目,游客只能在大石林的舞场内观看展演性的节目,缺乏参与性。从各要素的发展情况来看,旅游产业仅限在“游”,这不利于旅游的全面发展。

1.2.3 县域经济基础薄弱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石林县之前是典型的农业县,工业产值低,各产业之间比例失衡,为此经济实力相对薄弱。长期以来旅游业的开发没有相应配备的资金支持,无法对各景区(点)进行有序的开发,进而导致整体性的资源开发滞后、层次低,同时也影响了旅游营销市场和目标市场的拓展。

1.2.4 专业人才不足,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从管理层方面的专业人才来看,硕士层次的极少,本科层次的占一定的比例,具有少量的专科,学历层次结构相对失衡,专业结构明显存在不合理的迹象。从从业人员的情况来看,全县共有6 000多从业人员,其中景区导游有300多人,大多都是学历层次较低的中专生,虽然每年都举行定期培训,实行“准入制”和“淘汰制”以强化、提高业务能力,但是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他从业人员也有类似的情况。

1.3 机遇分析

(1)国际旅游业蓬勃发展。当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闲暇时间越来越充裕,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这为人们外出旅游、休闲度假、体验文化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为此,国际旅游业正在健康、稳定、持续、迅猛地发展,这为各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得到了全面发展。据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预测,到2013年旅游业年增长率为10.9%;国家旅游局预测,2020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33 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到2020年入境过夜游客将达到1.37亿人次,成为世界第一入境游目的国。此外,随着东亚太经济的崛起,世界旅游中心已向东亚太转移,东亚太将成为21世纪新的旅游中心。这对石林县的旅游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2)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云南省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机遇。在这难得的机遇中,云南省可以争取相应的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业发展的硬环境。这对石林旅游业的发展极其有利。

(3)云南省及昆明市旅游的二次创业。云南是个旅游大省,要从旅游大省发展为旅游强省,旅游业正进行着产业升级和转型,正进行着旅游的二次创业。进一步强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力度,进而壮大旅游业的经济实力。作为云南省滇中旅游核心区的昆明市也紧锣密鼓地进行旅游二次创业。所以省、市两级旅游的二次创业促使石林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4)假日经济和我国新假日政策的出台。假日经济的到来为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使旅游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假日经济”的实施产生了巨大的旅游客源市场,旅游需求日益升温,促进了旅游供给的发展,刺激了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旅游产品品位的提高。2008年,我国出台了新假日政策,很适宜短程旅游,不仅提高出游率,分流游客量,还可以相对减缓旅游景点人满为患的现象。石林作为滇中旅游区的核心点,是十分利于发展的。

1.4 威胁分析

(1)周边地区竞争激烈。中国南方喀斯特景观分布广泛,发育完善,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省区,各地进行着不同程度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自2007年6月以来,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联合进行捆绑式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后,各地都加大力度开发区域内的喀斯特景观,都希望自己能在同质产品中脱颖而出,打造出更有吸引力、更具特色的景观,进而加深了区域之间的竞争,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喀斯特景观是石林县旅游最具卖点的旅游产品,现面临着黔、渝、桂周边省区对喀斯特景观开发的激烈竞争。

(2)旅游市场对产品的认知效应。旅游市场对旅游产品认知的第一效应极为重要。由于旅游业发展初期,供需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发育不成熟,所以无论市场供给还是市场需求都只停留在初级阶段,市场供给的主要是自然景观旅游产品,市场需求的也是以观光型产品为主。这也是由旅游市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的。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需求的多样化,催生出了产品的多元化。石林县不仅有美好的自然景观,而且有着浓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在发展初期,石林以美好的自然景观赢得了游客的赞赏,并名扬四海,进而留给旅游市场的第一效应是观光型的旅游产品,所以对当前旅游产品的升级和转型带来一定的难度。

(3)云南旅游重心逐渐向滇西偏移。云南省委政府“把云南建设为旅游大省,民族文化大省”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及其硬件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云南的旅游正进行着有层次性的,区域性的发展。现已经把旅游的重心逐渐向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富集的滇西地区偏移,这意味着滇中旅游圈将会失去一定的客源市场。

(4)石漠化及旅游开发造成的环境压力。石林的自然景观以岩石为主,特别是大小石林,日久天长,风吹雨淋,岩石逐渐被风化,将会失去原有的自然风貌。同时,游客的大量涌入也造成人为的破坏,大小石林景区只有4.1 km2,游客量最多时可达9 000多人,最少时也有2 000多人,并且游客量主要集中在上午9点到下午4点,这样远远超过了环境的承载量。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也给环境带一定的压力。所以如何才能对资源有序地开发利用已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2 石林县旅游发展的对策

(1)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全面提升资源的价值品位。石林县旅游资源富集,不仅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且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自然旅游资源除了大小石林景区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外,其余尚未得到实质性的开发。目前,要加强对乃古石林、长湖、大叠水、圭山国家森林公园、月湖、芝云洞、奇风洞等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在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要充分挖掘以“阿诗玛文化”为代表的撒尼文化,进一步开发民居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歌舞文化、毕摩文化等,同时也要深入开发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垄断性的旅游纪念品。通过对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全面提升资源的价值品位。最后,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再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实现其经济价值。

(2)组合旅游产品,设计旅游线路。根据各旅游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和特点,开发不同主题的景区,并组合成旅游产品,设计旅游线路。各景区的资源优势和特点如表1。根据实际的地理位置可将路线设置为:大小石林→乃古石林→长湖→圭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叠水,并形成一个环形的旅游圈,这样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表1 石林县旅游景区的资源优势及特点

(3)加快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加快石林县旅游产业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在旅游促销、预定、咨询及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研究开发旅游网络促销、预定、咨询等功能,制定统一的规划,使更多的企业和景点进入网络作主页宣传,进行及时的、对话式的、反馈式的、有目标的促销。利用网络的运行机制,建立石林县旅游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综合系统,加快网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期在更高的层次上开拓更大的市场。

(4)引进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管理层来说,一要引进新的专业人才充实高层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二要把在岗人员分批次地派送到旅游高校、相关的科研单位进行访学或到外资旅游企业学习和交流,进而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对从业人员来说,要聘请相关专业或高层管理人员来进行定期的培训,以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石林旅游业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黄河石林
相约在石林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
石林迷阵
石林学校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