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那司提联合坦洛新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尿动力学改变研究

2011-02-06 06:32李红辉刑镝
当代医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前列腺炎细菌性尿道

李红辉 刑镝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 ron ic n on-b ac ter ia l Prostatitis,CNBP)是最常见的一种前列腺炎综合征,其病因尚不清楚。对患者前列腺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或其它方法均不能发现致病菌而得名,但却可发现异常数量的炎症细胞。部分观点认为支原体与CNBP有关,但经细菌学和血清学试验无充分的证据表明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现在观点多认为其发病可能与性生活无规律、勃起而无射精、性交中断或长途骑车、长时间坐位工作致盆腔及前列腺充血等有关。目前对该病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我院从2008年3月~2010年3月,应用非那司提联合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CNBP,并观察尿动力学指标的改变,发现两种药物联合辅助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3月~2010年3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CNBP患者60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纳入标准,无排除标准情况。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6.2±4.8)岁,应用非那司提联合坦洛新治疗;对照组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6.8±4.3)岁,单用坦洛新治疗。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 IH)分类标准:临床表现有尿频、尿急、排尿费力且余沥不尽、尿末滴白、排尿尿线分叉、阴囊潮湿、下腹会阴及肛门胀痛、两侧腹股沟不适感等症状;甚至出现全身乏力和各种神经衰弱症状、性及生殖功能障碍表现等;前列腺触诊:表面不平或不对称,可触及不规则的炎性硬结、压痛,质地失去正常的均匀弹性;前列腺液检查:W BC>10个/HP、卵磷脂小体减少;细菌学培养阴性。

1.3 排除标准 (1)年龄在20岁以下或40岁以上者;(2)患有尿道肿瘤、前列腺肿瘤、尿道狭窄及其它影响排尿的尿道疾病;(3)患有神经精神病、严重神经官能症等,无法配合完成检查;(4)患有心血管、脑血管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5)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脱落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表2 两组NIH-CPSI评分比较

表3 两组尿动力学MFR、RVU比较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非那司提(美国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保列治)5mg,1次/d;盐酸坦洛新缓释片(国药准字H 20051461,昆明积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积大本特),每晚0.2m g,饭后1次服用,1次/d;对照组仅采用盐酸坦洛新缓释片口服。15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5 疗效评定标准 (1)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WBC小于10个/HP,卵磷脂小体大于(+++)/HP,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评分)减少90%以上;(2)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WBC及卵磷脂小体明显好转,但未达正常,NIH-CPSI评分减少70%~80%;(3)有效:症状减轻,WBC及卵磷脂小体较前改善,NIH-CPSI评分减少30%~69%;(4)无效:症状、体征以及客观化验指标无变化或加重,NIH-CPSI评分减少<30%或无变化或加重[1-2]。

尿动力学评定:测定最大尿流率(MFR);采用一次性导尿管测定残尿(RVU);记录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4周CPSI、M FR、RVU。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组内比较自身对照t检验,组间比较用配对资料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2.2 NIH-CPSI评分比较见表2。

2.3 尿动力学改变见表3。

3 讨论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是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的一种,由于病因仍不十分清楚,症状多变,1995年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提出新的前列腺炎分类方法。该方法以前列腺炎病因学为基础,对前列腺炎的科研和临床治疗更具有指导意义。在1998年获国际前列腺炎协作组(IPCN)认可并推广。其中Ⅲ类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或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CPPS),其特征为没有明显的前列腺感染但有盆区疼痛和不适及各种排尿和性功能异常。近年来,有学者主张无论何种类型的慢性前列腺炎,初始治疗都应使用抗生素,结果造成了抗生素的滥用和药物资源的浪费,并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思想压力,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非那司提属竞争性细胞内酶Ⅱ型5α-还原酶的特异性抑制剂,是一种合成4-氮甾体激素化合物,能有效地使增大的前列腺缩小,改善尿流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引起的症状;5α-还原酶能不可逆地促使睾酮(T)代谢成更强效的雄激素双氢睾酮(DHT),DHT是前列腺中的主要雄激素[3]。目前研究认为,5α-还原酶与DHT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4]。非那司提对雄激素受体无亲和力,也没有雄激素样、抗雄激素样、雌激素样、抗雌激素样或促孕作用,不影响血浆内睾酮水平,不良反应小,对正常性生活及性欲无明显影响。另外,非那司提可明显降低前列腺内Bc1-2表达,从而减少前列腺的细胞增殖和减轻前列腺炎症反应[5]。

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是一种高选择性肾上腺素α1受体亚型a1A受体阻滞剂,其对α1受体的亲和力较α2受体强5400~24000倍。由于尿道、膀胱颈部及前列腺存在的α1受体主要为α1A受体,故它可以高选择性地作用于后尿道、膀胱颈及前列腺部平滑肌a1A受体,可降低尿道内压曲线中的前列腺部压力,有效缓解尿道平滑肌及前列腺部尿道痉挛,降低膀胱颈压,增加尿流率,促进膀胱排空,减轻前列腺管尿液的反流,利于前列腺管内炎性分泌物的排出,从而缓解慢性前列腺炎的下尿路刺激症状[6]。同时作用于盆底交感神经,解除盆底肌痉挛,缓解会阴、盆底肌紧张性疼痛[7]。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抑制尿道内压上升的能力是抑制血管舒张压上升能力的13倍,因此,可减少服药后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的几率。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由于慢性炎症的刺激,容易引起膀胱出口梗阻及膀胱感觉过敏而产生尿频、尿急症状[8]。膀胱出口梗阻患者存在尿道压升高,伴或不伴有最大尿流率下降。这主要由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包膜及实质内血液量增多,局部充血兴奋α-受体,使膀胱颈及前列腺内平滑肌收缩,引起膀胱颈压和前列腺压增高[9]。因此,尿动力学检查可提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临床症状与下尿路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尿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价治疗方法的适当与否,从而提高综合疗效[10]。本研究通过观察非那司提联合坦洛新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症状及尿动力学改变,证实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1]徐波,姚济白,付伟.盐酸坦洛新缓释片联合中药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4):1617-1618.

[2]Litwin MS,McNaughton Collins M,Fowler FJ Jr,et al.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hronic prostatitis symptom ides: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new ourcome measure[J].J Ural,1999,162(2):396-375.

[3]宋晓航,闵立贵.非那雄胺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尿动力学改变[J].新疆医学,2008,38:26-30.

[4]王平,王侠,刘屹立,等.慢性前列腺炎诊治及疗效评价[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22:528-530.

[5]曾宪辉,冯俊铎,蒋东朋,等.A1受体阻滞剂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前列腺痛的疗效[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5,26:351.

[6]Chapple CR.Selective adrenorceptor antagonists in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rationale and clinical experience[J].Eur Urol,1996,29(2):129-131.

[7]李国成.中药前列秦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J].中药材,2005,28(11):1047-1048.

[8]刘泰荣,金松,姜国琛.尿动力学检查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中的意义[J].云南医药,2004,25(1):41-43.

[9]MEHIK A,HELLSTROM P,LUKKARINEN O,et al.Increased intraprostatic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rostatitics[J].Urol Res,1999,27:277-279.

[10]司徒杰,张淑璇,湛海伦.α-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及尿动力学观察[J].广州医药,2005,36(6):25-26.

猜你喜欢
前列腺炎细菌性尿道
前列腺炎和早泄有关系吗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如何预防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辨识真假慢性前列腺炎
陌生的尿道肉阜
如何预防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女性尿道憩室的诊断和治疗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