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梅
——梅的应用与栽培

2011-02-13 10:27朱世阳应晓亮王晓东
自然保护地 2011年3期
关键词:梅树先人梅花

朱世阳应晓亮王晓东

(1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浙江杭州 310019;2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浙江金华 321000)

浅谈中国梅
——梅的应用与栽培

朱世阳1应晓亮2王晓东2

(1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浙江杭州 310019;2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浙江金华 321000)

梅树是中国原生树种,非常珍贵。介绍了先人原始食用果梅,用果梅作为祭祖和调味品,发展到用梅树的自然分化进行选育、驯化、嫁接栽培等技术,培育出多品种的梅花,从而把赏梅、咏梅推向高潮,随即进入隋、唐、五代艺梅渐盛,宋、元艺梅兴盛,明、清艺梅昌盛的三个时代。先人还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资料如《梅谱》、《梅品》、《花境》等。

梅;中国;先人;栽培;驯化

梅树是中国原生树种,非常珍贵。在工作实施过程中,从梅花的分类、形态特征、生态学特性、应用与栽培历史,古梅和名梅及野生梅资源的自然分布等进行系统的资料收集、检索和汇总分析,对中国梅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认识,现将有关资料总结成文,与大家共同探讨。

1 中国梅的简单应用

1.1 先人对梅的认识和初级应用

纵观人类对园林植物之应用及其栽培,多先从采用野生产品(花、果、根或全株)开始,继而引种、选育、栽培有经济价值之类型,再从中分化出以观赏为主的分支,最后出现了观赏、实用兼顾双赢的高级应用阶段。我国梅之应用,也就是从单纯的采收野梅果实开始的,在简单的应用阶段中,主要原因是梅果有两个作用,其一是熟果可食用和祭祖;其二是在羹汤制作中用青梅果作酸料调味。所以先人就这样认识了梅,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继而引种栽培梅,从而先人类离不开梅,梅也是先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

1.2 梅果可以食用和祭祖

这是最早出现先人应用梅果的方式之一。梅果成熟时,果呈黄或黄红色,味酸甜,果相圆润饱满,所以先人常用野梅果充饥。祭祖时,先人与现代人一样,为表现对祖宗的虔诚,用自己平时生活中最常吃的东西供奉祭祖,所以在生产生活较原始时期,先人当时只能是用野梅果祭祖。

考古成果证明,在裴李岗文化时期,河南新郑一带确有野生梅树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队,1984;褚孟嫄1999;李庆卫等,2007)。1979裴李岗遗址发掘中,在居住区第三层发现炭化果核。“经中国科学院遗址研究所李璠先生鉴定有梅核,酸枣核和核桃壳等。”经14C鉴定裴李岗文化的年代距今大致在7500-7000年之间。

根据已有文献记载,全球最古老果树之一的伊拉克蜜枣已有5000年的栽培历史,而裴李岗遗址发掘证明,我们的先人对梅、酸枣、核桃的利用年代远超5000年。

1.3 梅果用于酸料调味

我们先人用梅果作饮食调味,早在殷商时代已甚普遍。如《书·说命》载,殷商宗武丁任傅说为宰相,政绩卓著,皆有口碑。高宗当面赞许,对傅云:“若做和羹,尔惟盐梅。”高宗的意思是说傅说为相,政绩斐然,他之于殷商国事,好比做羹汤时必需的盐和梅一样,因当时还没有酱油和醋,故只能用盐和梅作为调味。

时至今日,我国汉族地区的人们几乎全部忘记并丢弃了古代先人的重要调味品——梅子。但是,现在云南大理一带的白族和云南丽江一带地区的纳西族人还是用当地野生的青梅子作调味料,炖鸡和煮肉都用野生青梅子,不仅能作调味,还可以起到显著的催熟作用。

2 先人对梅的引种和驯化

2.1 引种栽培

在经过漫长的单纯采收野生梅果食用和简单应用之后,先人逐渐发现有些梅树的花不同一般,进而引发栽培的愿望和尝试,到了战国至秦汉时期已出现梅花的记载。如在《宋·.朱子梅花赋并序》中,有云:“楚襄王游于云之野,观梅之始华者,爱之,徘徊几不能舍焉。骖乘宋王进曰,‘美则美矣,臣恨其生寂寞之滨而荣。此岁寒之时也,大王诚有意好之,则何苦移之驻宫之囿,而终观其实哉!……….’”。这就说明在3000年前,先人已开始引种栽培梅花树了。

2.2 先人对梅花选育与驯化

据《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又云“汉上林苑有候梅、同心梅、紫叶梅、丽枝梅。”梅树在长期自然演替进程中,先出现了部分梅果,既果大香甜,梅花又分外艳丽的梅树。先人首先开始选育驯化栽培,在长期的引种过程中,积累经验,逐步发现梅树的各部分如花、果、枝、叶及干的变化,进行有选择的选育和驯化。如在引种栽培过程中,个别出现了花的复瓣、重瓣、台阁(花心上又生一朵小花)及“跳枝”(一树上两色花)和色变(野梅以白花为主色调,演化出的有紫、红、粉、淡“酒金”(一树上开异化两色花或多色花)等)。先人将变异树、枝另行嫁接繁殖,就选育成了专供观赏用的各型各色新的梅花品种。

从梅果的食用到汉初修上林苑,时间已过几千年,先人才从果梅和野梅中选育出朱梅、紫萼梅、紫叶梅、同心梅、丽枝梅、燕梅、候梅七个品种。

3 人类对梅和梅花的高级应用

3.1 用梅树进行城市绿化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2000多年前,人类在许多地方开始相对集中的群居生活,有种粮食(含树木果子)的园地,有圈养的家禽和家畜,有简单房舍和相对走动联络用的通道;还有大家共用的水井和较原始的劳动产品的交易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形成了城市的雏型。杨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撰《蜀都赋》,有云:“被以樱、梅,树以木兰”。这充分说明,在距今约2000多年前,梅已在成都用作城市绿化树种。但是,当时所用之樱、梅等树种,还很可能是作为花果兼用的树种,而不是单纯的为赏梅花才运用的城市园林绿化。不论是以花为主还是花果兼用,可见当时先人们对梅的重视和重用。

3.2 用梅花传递友情

在魏(220—265年)晋(265—420年)之际,由于花果兼用者越来越多,人们逐渐重视梅花的观赏性。如晋之陆凯自荆州摘一枝梅花赠长安老友范哗,并附诗云:“折梅逢驿史,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由此看来,早在魏晋,先人已用梅花传递友情,把梅花用作美好和谐的象征。

陆凯的诗或陆凯的行为,说明当时的先人,虽然把梅还是作为果和花的兼用为目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群居生活不断扩大,初级城市化已形成,友情交往日趋丰富,劳动和生活协调发展,梅花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已超过果梅。所以从这个时期开始,也就是魏晋开始应该是果梅的时代已变为梅花的时代了。

4 梅花盛行中国的三个阶段

梅花自南北朝以来,特别是“梅始以花闻天下”(宋代杨万里《和梅诗序》中语)。在当时,已出现专供观赏的梅花品种,赏梅花意识也与时俱增,赏梅、咏梅的诗文大量出现。其中最著者,如宋·鲍照《梅花落》诗云:“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花无霜质!”

4.1 隋、唐、五代艺梅渐盛时期

从隋开始,梅花栽培渐盛,以梅花为主题的诗词歌赋逐步增多。具有非常开拓性的是唐代名臣宋璟及其《梅花赋》。有云:“垂拱三年,余春秋二十有五。战艺再北,从父之东川授馆。馆余有梅一本,敷花于榛莽中。……贞心不改,……岁寒特妍,……相彼百花,孰敢争先!……独步早春,自全期天。……贵不移于本性,方有俪于君子之节。聊染翰以寄怀,用垂示于来哲。……”。梅花的精神和本质终于首次被发掘了出来,从此梅名大振,梅花便成为“中华之魂”了。

此时期咏梅诗人风起云涌,如杜甫、李白、王维、高适、柳宗元、白居易、杜牧等,真所谓是东西竞放,南北争鸣。

4.2 宋、元艺梅兴盛时期

宋和元代是中华古代栽培、欣赏梅花的兴盛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艺梅高潮。

这个时期不仅有许多如林逋、王安石、陆游、陈亮、文天祥、杨维桢等诗人对梅花写诗作画,颂梅不可一世。甚至有的对梅花进行系统研究,编写了梅花第一部专著——范大成(1126—1193)《梅谱》。它的出现,把梅花品种分类排序,有递次之分,被当时称为“梅之有专谱,也以本书为第一部”。从现在看来,《梅谱》一书是我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记梅花品种为主的专著。

张镃1194年著有《梅品》,他在临安南湖建梅园,植梅300余株。在园中赏梅、品梅数月,最后写出他的《梅品》巨著,也是世界上欣赏梅花的唯一专著。南宋末年宋伯仁专心研究梅开花八个物候期阶段,编修了《梅花喜神谱》,并画出梅花图百幅,属梅花物候图谱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

南宋三大梅书《梅谱》、《梅品》、《梅花喜神谱》的问世,反映出宋代艺梅、赏梅之盛况空前。

4.3 明、清艺梅昌盛时期

明、清之时,梅花诗文画艺俱盛,名人代出如杨慎、焦纮、高启、唐寅、王世贞等,其中高启诗句“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状人梅之精神,甚为毛泽东所欣赏。王象晋(1621)《群芳谱》中记梅品种19个;陈淏子(1688)《花镜》中记梅品种21个;汪灏(1708)著有《广群芳谱》等,可见梅花新品之多、种艺发达、赏梅之盛。特别是《花镜》一书,是对当时种梅、养梅的技术总结,它系统地阐述了土、水、肥、气环境诸因素的利害关系,也阐述了南、北梅的不同特点,种养时,在顺应大环境的自然条件之下,局部可适当因势利导的办法,巧妙驯化梅花的技艺。这在当时条件下,实乃是创造性的至理名言。

5 结束语

先人对梅的认识到本能的初级应用,这是一个初级阶段;梅在长期的自然演化进程中,果梅和花梅发生了质的变化,先人在漫长的劳动和生活中积累经验,发现了梅的自然变化,并加以选育和驯化栽培,便开始了果梅和花梅的高级应用,这就是第二个阶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文明的进步,先人开始了对梅进行专项研究,并从中总结和编写了许多专著,《梅谱》、《梅品》、《梅花喜神谱》、《群芳谱》、《花镜》和《广群芳谱》等,为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资料,这就是最高级的第三阶段。从以上几个阶段看,先人对中国梅的应用与中国历史发展息息相关;中国梅的演化与中国文明进步,一脉相承;梅花不愧为“中华之魂”。

[1] 陈俊愉.中国梅花品种图志.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2] 陈俊愉.梅花漫谈[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 陈俊愉.园林十谈[J].园林(上海),2008c(12).

[4] 程 杰.梅文化论丛[M].北京:中华书局,2007.

[5] 陈俊愉,赵守边,王燕频等.中国梅花品种资源圃的建立[J]. 武汉:中国梅花研究中心编印,1993.

2.6 篱垣植物

多指具有蔓性茎的草本或木本植物,园林中可用于篱垣、棚架、墙壁、栏杆等的绿化[4,5],如扶芳藤 Euonuymus fortunei、中华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 sinensis、短药野木瓜Stauntonia leucantha、柱果铁线莲 Clematis uncinata、鹰爪枫Holboellia coriacea等;草本的羊乳Codonopsis lanceolata、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华双蝴蝶Tripterospermum chinense、何首乌Fallopia multiflora等。

3 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高山有着丰富而独具特色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但在开发利用时,要从长远的角度慎重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尤其要保护珍稀植物资源,如榧树等。应注意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保护与引种工作,进而达到丰富园林植物资源,更好地为城市园林建设服务的目的。同时,在引种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野生观赏植物生境的调查研究工作,深入研究每种野生花卉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如光照、土壤、温度、水分等,只有做好这些基础性工作,才能够提高引种的成功率。

(2)加强引种的目的性,避免盲目引种。在种质资源的选择上,应注重挑选大花、多花、生长健壮、抗性好的植株。

(3)引种要与繁育、栽培技术相结合,要针对不同的植物种类,选择相应的繁殖方式。

(4)对于已引种成功的植物种类,应加强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并迅速扩繁,以便更好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根有,楼炉焕,金水虎. 浙江省野生蜡梅群落及其区系.浙江林学院学报,2002,19(2):127~132.

[2] 张若蕙,楼炉焕,李根有等.浙江珍稀濒危植物.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 董丽主编.园林花卉应用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4] 熊济华,唐岱编著.藤蔓花卉.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5] 王玉华,王丽芸编著.藤本花卉.北京:金盾出版社,1999.

[6] 邹秀文,邢全,黄国振编著.水生花卉.北京:金盾出版社,1999.

S685.17

B

1004-7743(2011)03-0062-03

2011-06-25

猜你喜欢
梅树先人梅花
煮梅
走 龙
辽金时期的达斡尔族先人——“达鲁古”
从门缝掬接月光
病梅记
窗 外
梅花
怀念亲人,不忘先祖
先 人
梅花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