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足护理效果的干预

2011-02-14 08:33丁彩丽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伦理学糖尿病足家属

丁彩丽,秦 芳,周 妤

(宝鸡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陕西 宝鸡 721000)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进而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它是一种导致经络、血管、皮肤、肌腱、骨骼损伤甚至坏死的慢性进行性病变。糖尿病足若处理不当,会导致病情恶化,严重者可致残,甚至死亡。[1]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足的群体也在扩大。可以说,糖尿病足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对于糖尿病足的防治,除必要的对症治疗外,健康教育也非常重要。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足病预防性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树立正确的对待疾病的态度,提高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2]

1 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

效果评价采取问卷调查的办法,患者入院时,发放问卷,调查患者对糖尿病及糖尿病足的相关防治、护理知识。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及其家属对糖尿病足知识的了解程度,由业务能力强,沟通交流经验丰富的护师承担患者的护理和教育。按照护理程序系统地评估病人情况,确定患者及家属的健康需求,然后共同建立教育目标,选择适当、个性化的教育方法,[3]协同实施教育计划。在一个阶段的教育结束之后,及时进行教育效果评价,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及需求;护士根据评价结果和患者需要反复进行讲解、评估、教育、评价,直至患者掌握相关知识,自觉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达到最终目标。教育内容包括:①糖尿病防治基础知识,包括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危害性、影响血糖变化的因素等;②糖尿病饮食、运动、药物使用教育。教育患者合理饮食,适当锻炼,规范用药;③糖尿病足护理方法。教育患者规律生活,讲究个人卫生,遵医嘱坚持治疗。[2]

两周后观察健康教育的效果,利用交谈的方式了解患者对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出院时科内建立随访登记本,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联系电话、用药情况等;并对患者交代出院后的配合事项,嘱其按时来院复诊。

2 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

根据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的交谈以及对患者对疾病自我康复的表现的评价可以知道,在接受系统的糖尿病足教育之后,患者及其家属对足部自护的重要性及保护方法等知识的掌握有了显著性的提高,能够科学地进行自我康复,自觉改正危害疾病转归的习惯,治疗依从性有很大提高,并且医患之间的关系明显和谐融洽。这与国内其他学者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2]说明有针对性的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足严重性的认识,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调整,有效控制血糖,防止各种并发症。

3 总结

糖尿病足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糖尿病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心理康复和伦理干预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患者建立健康行为,积极配合整个康复计划,为患者全面康复,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打好基础。健康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办法。临床研究表明,许多患者对糖尿病足产生的原因知之甚少,对防治的办法更是一无所知。疾病除了对患者本身造成生理严重损害之外,还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这些负性情绪导致患者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体验,进而拒绝治疗。糖尿病教育能够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知识,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足)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WHO及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4]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建议以病人为本,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

第一,预防教育应从低危患者着手,中、高危患者为重点预防对象。早期采取针对性措施,是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糖尿病足患病率为0.9% ~14.5%,[5]糖尿病足患病人数已达到糖尿病患者的49.5%,[6]与普通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机会要高出15~40倍,截肢率高达40%。[7]糖尿病足虽然很少直接导致病人的死亡,但它所带来的症状却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糖尿病足的治疗十分困难,但预防则十分有效。通过科学有效的预防、自我康复,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大大提高。[8]因此,需要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及足部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建立全面的健康教育体系。这也是医学伦理学的具体要求。

第二,系统的健康教育能够满足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足相关知识的需求,有助于患者树立正确的对待疾病的态度,可以提高患者对足部的保护意识,达到对足部并发症早防、早治的目的。借助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9]健康教育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简便、易行、患者易于接受、投资少、收益大的保健措施,也是医学伦理学中有利原则的具体体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建立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体系,因人制宜地宣教,利用集体讲解与个别指导等多种教育形式,可提高糖尿病患者及周围人群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效地提高糖尿病患者及周围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10]

第三,在糖尿病足教育过程中,需要遵循伦理原则。①实用原则,即应该给教育对象传播最需要且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对患者健康是有益的;②可行原则,即应该选择合适的手段,使传播的知识能够让患者接纳,并付诸行动;③针对性原则,即医务人员需掌握医患沟通技巧,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注意患者的心理体验,以病人为本,从病人需要出发,进行健康教育。要给予患者个性化的人性关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与性格特征,采用个性化教育形式,取得患者的信赖,进而使健康教育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④保护原则,即医务人员须尊重病人及其家属的权利,如知情同意权,并在此基础上保护病人(保护性医疗制度),充分考虑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承受能力;⑤阶段性原则,即疾病发展与转归的每个阶段需要的内容是不一致的,医务人员应注意教育的阶段性,根据患者的康复进程,循序渐进。[11]

[1]许樟荣.糖尿病足病变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思考[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4):375.

[2]佟素萍,宣艳敏,王明杰.糖尿病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伦理学意义[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3):328 -329,353.

[3]张晓倩.医患沟通技能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5):49-50,55.

[4]陈成华,郭玉岩,孙士杰.糖尿病足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5,26(3):138-142.

[5]黄少薇,陈永松,黄建英,等.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2):242 -243.

[6]白晓宁,侯敏全,王惠芳.老年糖尿病相关伦理问题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4):118-120.

[7]李强翔.糖尿病足诊疗与预防进展[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29(2):14.

[8]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Ⅱ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4(2):增录 2a.

[9]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62-176.

[10]于阿英,范丽凤.足部护理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足部状况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0):7 -9.

[11]黄美萍.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几点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3):93 -94.

猜你喜欢
伦理学糖尿病足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