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

2011-02-14 08:33王忠琼邓明明钟晓琳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医患医学生家属

王忠琼,王 烜,邓明明,陈 霞,钟晓琳

(泸州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四川 泸州 646000)

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需要医患双方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近年来,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因此,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模式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1 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模式改变的重要性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数据显示,全国有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其家属辱骂、殴打、威胁医务人员的事件;59.63%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对治疗结果不满意,纠集多人围攻医务人员及医院领导的现象。而在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医患沟通不够,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的纠纷约占总量的2/3,这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实习医师也不例外。[2]国内的医学高等院校目前的总体倾向是重专业知识教育,常常忽略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在实习前很少有与患者接触的机会,在实习期间,也由于医患关系的紧张使得带教老师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而尽量回避实习医生与患者的直接接触与交流,从而大大减少了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也影响其在实习过程中的积极性。[3]医学生在进入实习阶段前一直都是学生身份,进入临床实习后随着角色的转变,他们必然要面临许多挑战。因此,改变传统培养模式对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尤为重要。

2 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模式改变的探索

为了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使医学生掌握医患沟通的技巧,我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将留校实习的同学分为PBL教学组与传统大课教学对照组,每组100名学生。PBL教学组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讨论、学生的互动式学习为主,教师不再讲课而是仅仅起引导作用,为学生编制和提供恰当的病例,学生直接面对患者及家属,之后在小组讨论课上阐述自己的观点、方法及医患沟通心得,并对其他同学的观点及方法提出评价。学生在一起共同寻求问题的解决,再提出供下次课堂讨论的新问题。其基本模式为:问题引导(或精讲)→自学(及临床实践)→讨论→评估。传统大课教学组以教师为中心,大课讲授为主,辅以带教老师示范如何进行医患沟通。其基本模式为:理论课→见习课。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独自完成医患沟通进行考核,由患者和/或家属及考核教师评分。

经过半年的不同教学模式培训,最后通过统一的考核,发现PBL教学组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全组100名学生考核得分均在90分以上,明显高于传统大课教学对照组的平均分(75分)。传统大课教学对照组的学生进行医患沟通时往往只从专业的、医疗的角度看待疾病和预后,容易造成患者或家属过于悲观或过于乐观,一旦患者及家属对医疗过程或医疗结果产生不满,则可能埋下医患纠纷的隐患,而PBL教学组的学生与患者进行沟通时相对灵活,在沟通中,语言通俗易懂,能站在病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给患者及家属亲近的感觉,患者及家属愿意向他们吐露心声,即使院方在医疗行为中有些不当之处,大部分患者及家属也十分理解,医患关系十分融洽。

通过培训及总结,让学生明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固然复杂,但医患双方缺乏有效的理解和沟通是主要原因。[4]患方期望得到一个自由、亲切、尊重、友好、舒心的服务环境。在医患交往中医务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沟通的效果,医患间有效的沟通是全方位的、立体的。[5]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时,要表现出对患方的充分尊重和友好,用良好的言谈举止感染患方,温暖患方的心,让患者及家属感觉心情舒畅,愿意进行交流。

3 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心得

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对于以悬壶济世为己任的医生来说,对患者的关爱与治疗本身同样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医学教育者在教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充分重视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其成为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让患者信任、满意的医务工作者。

实习医师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承担着大量临床医疗第一线的诊疗工作,临床工作中,最先接触患者,与患者沟通也最多,他们的职业态度、医疗技术、医患沟通技能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然而,刚进入临床的实习医师对沟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非常有限,对医院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困惑、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患者对实习医师又缺乏相应的信任,容易发生摩擦,如果医患关系处理不好,极易产生医疗纠纷。

采取PBL教学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当前医患关系中存在两大尖锐矛盾:一是患者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医患纠纷容易产生,医生成为高危职业,医生的精神压力逐渐增大;二是某些医院或医疗服务人员将自身经济利益放在首位,损害了患者的利益。医生在医疗工作中特别是医患沟通过程中采用医患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是相当有益的,医生只有将患者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并时时牢记生命伦理学中的“不伤害”原则,才能真正地急患者之所急,制定出更为人性化的治疗方案,然后与患者进行沟通,使其理解并接受这一方案,使治疗方案得以顺利实施。

医患沟通中的“换位思考”,是生命伦理原则的体现,采用这一思维模式,将使医疗方案的制定变得更为全面化和人性化,使医患沟通由艰难变得温暖。[6]其次应让学生明确一个观念,沟通不仅仅靠谈话,医生更要以丰富的肢体语言给患者传达信息。和患者的沟通,往往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就可以完成。医患沟通应是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患者对医生有殷切的期盼,有敏感的观察,因此医生在与患者的接触中,语言、表情、动作姿态,甚至医院的环境、诊室环境都十分重要。[7]

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因此,加强实习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正确对待、处理医患关系,可以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1]舒青青.医疗纠纷成因浅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8,20(1):83.

[2]丁珠林.医生,你为什么总是很烦[J].中国卫生,2005,(11):11.

[3]张慧.对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4):362,382.

[4]梁建业,李永泽,韩彦苹,等.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相关问题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09,26(2):23 -27.

[5]陈小琴,焦海燕,梁自芬.医疗活动中医患沟通的地位[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53 -154.

[6]李娜,何津,王陆飞,等.医患沟通中的换位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1):104,122.

[7]赵子周,李岚,王嵇,等.浅谈医患沟通技巧[J].解放军医院管理,2011,18(1):69 -70.

猜你喜欢
医患医学生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