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网联”,舒展教育生命的现代跳台

2011-02-19 22:23徐华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4期
关键词:城域网通州区信息化

徐华

(南通市通州区教育局,江苏南通 226300)

“绿色网联”,舒展教育生命的现代跳台

徐华

(南通市通州区教育局,江苏南通 226300)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是当今时代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性选择。作为江苏教育水平高位地区,南通市通州区坚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举措,借助城域网等信息平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恒持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打造“学的课堂”,进行了扎实有效的探索。

绿色网联;城域网;信息化平台

通州区坚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举措,借助城域网等信息平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挖掘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潜能,努力打造“学的课堂”,恒持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凝聚最大的社会心智创造力,努力形成家、校、社会合力,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站在更高的平台起跳,引导教师在信息环境下享受教育,让师生的生命成长在信息化平台上自由舒展。

一、组建“集团”——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升城域网效率

教学资源建设是当下教育教学的“生命线”。随着校园网的蓬勃发展,教学资源的匮乏随之成为制约教育教学发展的瓶颈。联手打造区域教育网络,建设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资源,成为通州区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2008年5月开始筹建、于2010年初正式开通的通州区教育城域网,在易用性、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整个城域网以网络中心为主结点,通过光纤连接到全区99所学校和单位。网内10-100兆的光纤线路,确保网内应用畅通无阻;外接互联网1000兆出口,能有效地满足用户的上网需求;先进的磁盘阵列可以满足海量的数据存储和备份;精心打造的软件平台,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使用。

用户只要记住一个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以不同的身份参与各种应用:信息发布中心为教育局和各学校提供信息发布窗口;教育管理中心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办公自动化、教师、学生、校产等管理系统;教研中心为教师提供网络备课工具、网上阅卷、名师课堂和教师交流平台;学习中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打造网上课堂;资源中心为学科教师提供电子图书、期刊以及与教材配套的各类教育资源。

我区教育城域网遵循 “搞建设,抓开发,强管理,重应用”的原则,区教育局专门下发《关于加强通州区教育城域网应用的通知》,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师生足不出户便能达到上网学习、下载资料、上传资料、学校管理、通讯联络、信息传递、资源应用、服务教学等目的。通州教育城域网门户网站的开通,还带动了全区各学校信息化的发展,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渠道和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全区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的科学发展。教育装备部门充分发挥城域网的功用,科学依托城域网平台,多管齐下,不断丰富、充实网络教育资源。目前,全区已建成校园网的学校有40所,中小学拥有计算机14170 台,生均人机比为10:1,完全小学以上的学校全部接入教育城域网,建立了自己的主题网站,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率达100%。

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加强学校管理,我区教育局与区文明办、区妇联于2010年9月联合成立了南通市网上家长学校通州分校,充分发挥家校通平台的积极作用,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系,成为我区学校德育工作社会化、家校联系现代化的新渠道,成为建设和谐校园、构建新型家校关系的新纽带,成为宣传学校和教育、服务家长和学生的新载体,受到学校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二、培育“精英”——多元培训历练团队,激发信息化鲶鱼

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基本信息技术,能够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是每个教师信息技术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通州区注重强本固基,强化教师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培训,建设成一支政治思想进步、熟识信息技术课程、懂教学、懂技术、刻苦钻研的信息技术专业教师队伍,并充分发挥理论功底深厚、技术水平高超、实际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的“鲶鱼效应”,以点带面,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催逼教师“被信息化”、“被成长”,让每一个教师都真正体会到“培训是最好的福利,获奖是一生的财富”。

1.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向整合实践要效益

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是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重要领域。“十一五”期间,我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承担中央电化教育馆专项课题及子课题15个,为确保课题研究有序推进,我区专门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指导小组”,深入每一所基层学校、每一个课题小组进行实地调研指导;围绕课题研究,组织实验教师开展教育技术能力竞赛;定期给课题研究把脉会诊,开展课题阶段性检查评估,以此促进学科教师、实验教师学习、研究、实践,探索出具有区域、学校特色的整合教学模式。区实验小学课题组紧紧围绕“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有16篇成果论文在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2010年省“教海探航”征文活动中获奖,其中一等奖4人,二等奖5人,名列全省前茅,学校荣获了“优秀团队奖”。

2.以电教培训为路径,向专业技术要效益

教研与培训相结合,是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为此,我区围绕“校长要懂,骨干要精,教师要会”的目标,狠抓一线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为深入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的有效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我区主要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培养工作:

一是“暑期特训”常抓常新。我们在认真总结参加全国、省、市信息化教学比赛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暑期进行校本培训,集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知识,演练现代教育设备的使用方法,开展网络管理培训。然后通过选拔,开展区级骨干培训班,进行再辅导、再培训。

二是“未来教育”全面普及。近三年来,我区在实验小学、金沙小学、育才中学等处开设“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班,专聘主讲教师,采用“集中辅导,回校集训”的形式,实行 “三级”(班级、校级、区级)考评,促进“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为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

三是“电子白板”分层进驻。为充分发挥“电子白板”这一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育装备部门组织精兵强将深入到每一所学校,采取 “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模式,开展了多轮教师电子白板技术运用专业培训。实验小学最多一名教师参加了4-5轮次的培训,为他们熟练运用该项技术奠定了基础。

3.以信息课堂为目标,向有效教学要效益

当下,开展信息化课堂教学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现代教学发展的趋势。通州区积极开展有效教学实践,追求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实效,鼓励教师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借以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区电教中心与教研室学科教研员联手,通过开展丰富的教科研活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模式,有效合作,智慧共享,努力打造“学的课堂”,不断提升教师个体的“整合”能力。

我区采用踏校评比、集中评比、竞赛选拔等多种途径,开展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竞赛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竞赛活动。

——为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我区每学期都组织开展小学和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竞赛活动。

——2008年11月,区电教中心与教研室在金郊初中联合举办了全区初中物理教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技术能力竞赛活动。

——2009年4月,在育才中学举办了区初中数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竞赛活动,竞赛项目有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软件和教学整合反思。

——2009年上半年,我区开展了特教系统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指导,并举办了特教系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竞赛,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2009年下半年,我区组织开展了全区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件制作评比、优秀教育技术论文评比等一系列活动。

——2009年,我区组织参加“全国中学理科实验教学及小学科学教研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全区上报论文近300篇,经过初评、筛选,共推荐出158篇参加全国评比,有15篇获一等奖,42篇获二等奖,63篇获三等奖。

——2010年成功举办了小学、初中语文、数学、英语三学科青年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基本功比赛。整个比赛分教学设计和现场说课(含PPT文稿演示)两个环节进行,客观地反映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

……

4.以架设校园网为平台,向校本培训要效益

我区多所学校借助校园网络平台,扎实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培训实践研究。教师们可以在不同时空共享最优质的培训资源,与专家进行实时沟通,保持与技术教育的前沿接触,获得专业引领,积累知识,提升智慧。川港中学、实验小学、西亭小学、川港小学等学校组建了 “教师博客群”、“QQ群”,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带动80%的青年教师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年第9期以 “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打造现代化品牌学校”为题,专题报道了我区川港小学教师博客群建设的经验。二甲中学凌宗伟校长开博,《中国教育报》刊登的《“凌扒皮”的悠悠网事》一文中,凌宗伟校长这样说:“我们的QQ群俨然成了一个‘集智慧、谈教育、改行为、善品质’的公共交流平台。”

通州区教师信息技术的多元培训,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服务、支持功能,达成了教学系统内各要素间的相互渗透和有机融和,实现了1+1>2的效果,也收获着一次次成功的喜悦。

——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校园电视优秀节目评比活动中,我区育才中学张伟、曹青波等教师自编、自导、自演和自行拍摄、制作的校园青春故事片 《我叫张晓波》荣获金奖。

——石港小学江鸿峰老师编制的《母校,我想对您说》电视片荣获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校园电视和优秀节目 “优秀校园节目新闻类”金奖。

——参加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我区平潮中学张扬老师荣获全国一等奖,另有六名中小学教师荣获全国二等奖。通州区教育电教中心成为唯一一家获得 “优秀组织奖”的县级电教机构。

——参加了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石港小学吴光明等三位教师荣获全国一等奖,另有五名中小学教师荣获全国二等奖。

——2010年10月,在南通市初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比赛中,我区选拔推荐的金沙中学羌燕等四位选手的教学设计新颖有效,资源选用精当集约,整合模式灵活互动,教学流程清晰流畅,得到专家评委的认同和赞扬,四课均荣获南通市一等奖,成绩骄人,列兄弟县(市、区)之首。

——2010年10月,我区金沙中学音乐教师管红娟参加省信息化教学能手竞赛初中组决赛,荣获江苏省信息化教学能手竞赛一等奖第一名。

——通州高级中学地理教师张剑平首先自发进行网络环境教学探究,独立设计、制作了网络教学平台 《地貌》并进行了教学实验,在全省乃至全国开创了网络环境教学探究的先河。近年来张剑平老师开发的《西部环境问题》和《欧拉公式》等网络学习平台均荣获江苏省一等奖。

——教师的成长也带动了学生的发展。金郊初中的孙可心、何佳慧同学参加江苏省中学生 (初中)英语口语集训和竞赛,分获省一、二等奖;在江苏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近三年来,四安小学、西亭小学、横港初中等学校的多名学生参赛获奖;西亭中学刘烨同学在江苏省第二届中小学网络读书活动中荣获金奖。

……

三、滤出“绿网”——生态构筑精神家园,关注青少年成长

网络绝非净土。社会上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聊天,甚至沉溺于色情网站不能自拔的现实,令人谈“网”色变。为此,我区通过构筑信息化精神家园,通过“正确引导”和 “适当把握”,引导学生学习网络、了解网络并正确使用网络,让网络成为广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助手。

1.热区推荐——介绍优秀论坛,追求“样板效应”

我区注重给学生推荐优秀网络论坛,让他们在各式各样的讨论区内参与讨论,发表个人的意见。引导他们通过网络与五湖四海的人进行交流,使他们感觉到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2.关注学力——引领网络学习,追求“主体效应”

区电教中心联合各学校德育部门向学生发放《告家长书》、《网络应用指导建议》,并给学生提供与教学相关的一些知识提纲,让学生体验到网络对学习的帮助,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

3.鼓励探究——规划课余生活,追求“盖茨效应”

为了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我区各学校积极创建开放的学习研究环境,免费开放计算机教室,为学生提供上机和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使网络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利器。二甲中学等学校还设置了全天候开放式触摸屏电脑,供学生随时上网查询信息。

4.绿色宣言——开展网络德育,追求“环保效应”

我区正确运用网络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提高对网络文化的认识分辨能力,建立正确的网络观和人生观。实验小学等学校借助校园网络平台,开辟了学生“道德论坛”, 安排心理咨询专家长时间保持与学生进行网上网下交流与沟通;金沙中学、通州小学、实验幼儿园等还组织“少年博客网络写作大赛”、“学生与作家见面会”、“学生与校长面对面”等网上活动,吸纳学生网上参与。

5.心灵吸氧——推动网络读书,追求“书库效应”

我区在城域网中建成了60000册的电子图书馆,制定了完整的实施方案,并要求各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网上读书工作。通过组织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网上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自觉抵制游戏诱惑,形成健康的上网习惯。

(编辑:鲁利瑞)

G521

B

1673-8454(2011)08-0064-04

猜你喜欢
城域网通州区信息化
抗击疫情 志愿同行——记通州区总工会机关干部王亚军
IP城域网/智能城域网BGP收敛震荡的分析方法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居民吸烟现况调查
面向FTTH业务的IP城域网优化改造设计
IP城域网建设中技术及应用情况分析
MSTP 技术推动城域网优化建设研究
北京市通州区被明确为京杭大运河北起点 五河交汇处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