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病的临床护理措施

2011-02-21 02:00张晓慧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药物性抗结核肝病

张晓慧

(河南省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

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DILD)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由药物和(或)其代谢产物造成肝脏的结构和功能损害的医源性疾病。它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肝病的患者身上。药物性肝损害发生机制包括毒性代谢产物的生成、化学性损伤、免疫反应及胆汁淤积[1]。大多数抗结核药物对肝脏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联合用药时更易发生肝脏损害,有的甚至可引起暴发性肝功能衰竭。为了能够提高对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病者的护理质量,对84例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病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2月~2010年2月共收治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病患者84例。其中,男60例,女24例;年龄18~72岁,平均48.9岁;出现肝功能异常时间:抗结核药物治疗<1周者10例;1~2周者 44例;3~4周者 8例;>4周者 22例。 抗结核药物应用情况:联合应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者34例;联合应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者20例;联合应用利福平、吡嗪酰胺者17例;联合应用异烟肼、乙胺丁醇者13例。

1.2 诊断标准[2]

①应用抗结核药物1~4周后出现肝功能损害;②初发症状有发热、皮疹、瘙痒等变态反应表现;③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6%;④有肝内胆汁淤积或肝细胞损害的病理表现;⑤巨噬细胞或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阳性;⑥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学标志均为阴性;⑦再次使用相应抗结核药后又发生肝损害。凡有上述①加上②~⑦条中的任何2条或2条以上者。

1.3 护理措施

1.3.1 心理护理 由于结核病患者本身对本病就有很大的心理顾及,对应用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病更加担心,对出现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病治疗结果和结核病本身康复产生严重的思想顾虑,既怕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病不能痊愈,又害怕停用抗结核药导致结核病加重,患者表现为精神紧张、睡眠差、情绪不稳、低落、悲观,导致治疗不配合,药物性肝病治疗困难。临床护士应向患者积极地讲解药物性肝病的医学知识及治疗、预后;告诉患者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病大多数通过治疗能够恢复,并且不影响抗结核治疗,患者和家属应树立抗病的信心,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3.2 休息指导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病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充足的休息能够明显地减轻肝脏负担,促进受损的肝细胞恢复[3],促进肝功能恢复。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病中肝损害较轻者,每天休息时间应>10 h;出现中度肝损害并且伴有明显黄疸者,应全日进行卧床休息,适当进行活动;重度肝损害者应严格进行卧床休息4~8周,经治疗临床症状明显缓解、黄疸基本消退后进行逐级增加活动量。

1.3.3 合理营养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病合理营养非常重要,进行合理的膳食能够有效地缓解和改善肝功能,充足合理的营养,可以明显地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组织的恢复,从而尽早地促进疾病康复。护理人员正确对患者进行膳食指导,让其食用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鱼、牛奶、鸡蛋、瘦肉,同时应鼓励患者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以达到保持大便通畅的目的,减少肠道内有毒物质的吸收。对有肝昏迷倾向者饮食宜选择低蛋白食物,以减少氨类物质的形成;对伴有明显腹水者应控制钠盐的摄入,以防止水肿的加剧。

1.3.4 临床症状观察 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药物性肝损伤表现,如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厌油腻、肝区不适、小便黄等消化道表现;对出现上述临床症状者,应向临床医生进行汇报病情,同时停止应用抗结核药物,并行肝功能检查、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和进展情况[4]。

1.3.5 皮肤护理 药物性肝病患者黄疸易加深,患者出现瘙痒亦与黄疸加深呈正比,皮肤瘙痒影响情绪和睡眠。用炉甘石洗剂涂擦,勤擦澡、更衣,减少不良刺激,使患者心情舒畅,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皮肤发生破损及感染。

1.3.6 口腔护理 由于患者凝血机制差,口腔黏膜常有出血,易形成口腔溃疡及呼吸道感染,使病情加重。笔者每天用小棉球浸润少量生理盐水或1∶1口泰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动作轻柔,2次/d,口唇干燥应涂石蜡或甘油、植物油皆可。

1.3.7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不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合理用药[5];不随意自行加减药物的剂量以免加重肝脏负担。督导家属掌握药物性肝病的保健知识和药物的正确使用剂量、方法,督促患者正确服药,并嘱定期回院复查肝功能[6]。

2 结果

本组病例行系统的护理和保肝治疗,84例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病中,肝功能恢复正常60例,临床症状减轻24例,肝功能好转。出院时对本组病例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满意82例,护理满意度为97.61%。

3 结论

通过本组病例护理措施观察,应用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正确的指导和周密的护理,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全面掌握药物的作用、适应证、禁忌证及不良反应,通过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普及广大患者的医药知识,减少和防止药物性肝病发生。

[1]曲延文.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发生机制及防治[J].中国防痨杂志,2001,23(1):56.

[2]叶维法,钟镇义.肝胆病疹断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陈世耀.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32(8):244.

[4]郭英江,崔德健.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5):308-309.

[5]张培元.应重视肝脏疾患时抗结核药物肝损害[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11):643-644

[6]赵桂东.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发生机制及防治[J].中国防痨杂志,2001,23(1):58.

猜你喜欢
药物性抗结核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苏智军: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