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浅谈

2011-02-21 05:29马强龙杨继明陈雪茹
中外医疗 2011年13期
关键词:脊髓部位大脑

马强龙 杨继明 陈雪茹

(湖北省谷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北谷城 441700)

慢性疼痛浅谈

马强龙 杨继明 陈雪茹

(湖北省谷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北谷城 441700)

目的 探讨慢性疼痛的病因、治疗原则及方法。方法 运用药物、康复、微创、细胞移植、心理治疗等方法综合治疗慢性疼痛。结论 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治疗慢性疼痛,使病人的身心经过治疗得以康复。

慢性疼痛 病因 治疗原则及方法

疼痛通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其定义是:一种不快的感觉,通常与身体组织的损伤有关。疼痛是一种主观的、个人的、多维的体验,它涉及心理、行为、情感、认知和感觉等内容。

如果连续1个月以上,几乎每天或大多数时间都有疼痛现象,那么就可判定为慢性疼痛。中国至少有1亿以上的慢性疼痛患者。

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不同。虽然慢性疼痛是长期存在的,但它并不是急性疼痛的简单加长版。

急性疼痛是一种症状,对身体其实是有益的。因为病理损伤没有消除,疼痛会令你避免重复造成最初疼痛的动作,可以时刻警告你,让你的伤痛有时间得到恢复。

慢性疼痛通常是造成疼痛的根源已经消除了,疼痛却依然存在,似乎并未接到“停止”的信号。此时的疼痛是源于神经系统的故障,而不再只是1个症状。慢性疼痛会让身体处于高度警戒状态,但其实对身体的威胁并不存在。

1 病因

疼痛的生理学过程通常是:身体遭受创伤时,细胞的损伤会转化成神经脉冲,一直传送至脊髓,后传递至大脑,以告诉受伤的准确位置。疼痛感会在最开始的短期间全面轰炸你的大脑,产生糟糕的感觉。但当受伤部位开始愈合后,疼痛便会减轻,直至彻底消失。

在慢性疼痛中,这一标准过程会出现紊乱。从某种意义上看,慢性疼痛是大脑反应过激的表现。纽约布朗克斯的蒙迪菲奥里头痛中心主任、神经科医师理查德·利普顿现象的指出:形成慢性疼痛的过程就好似学习的过程,……。不幸的是,我们的大脑正是有熟能生巧的功能。如果反复操练疼痛,那么疼痛也就来得更加娴熟了。这一过程的医学名称叫做致敏化。致敏化分为2个层面。其中1个层面是:获得疼痛信息并将之传输到脊髓的神经末梢,会变得极度敏感。此时的神经末梢会对平时并不形成威胁的东西产生激烈反应。即便是最轻微的触摸也可能产生极大的刺激。即便接触的不是受伤部位,受伤部位的周边组织也会有这样的激烈反应。

通常,在此之后,来自大脑和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会养成发出“疼痛警告”的习惯,即便它们不再接收来自受伤部位的疼痛信息。此时的疼痛完全是中枢神经在作祟。

慢性疼痛的过程还牵扯到肌体神经系统的自我调整和产生新关联的能力。但这种能力会让疼痛持续,甚至加重、放大疼痛。研究人员发现“急性疼痛持续几小时后,神经元便会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神经细胞不仅会传递疼痛信号,自身也会制造疼痛感。

一旦神经系统发生“重新布线”,便难以逆转。即便发生了逆转,也有可能随时复发。这与上瘾症同理。

2 临床表现和相关疾病

急性疼痛是一种症状,慢性疼痛则是一种疾病,也是预示人体其他部位可能出现健康危机的“警报器”。由于它的频繁发威,会使人出现睡眠紊乱、食欲缺乏、精神崩溃甚至人格扭曲等后果。

人体的许多部位都会遭到各种慢性疼痛的频繁“侵袭”。通常,慢性疼痛主要包括肌筋膜劳损、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三叉神经痛、四肢关节痛、骨质疏松症、癌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偏头痛、肩周炎、网球肘、脉管炎、截肢后痛等。

3 治疗原则和具体方法

疼痛的最大危害在于降低生活质量。因此,专家建议:当出现慢性疼痛超过1个月,就有必要进行诊断和治疗。

慢性疼痛总的治疗原则:明确诊断,综合治疗,安全有效。治疗的目的是使慢性疼痛病人的身心经过治疗得以康复。

急性疼痛转化为慢性疼痛可能与3个因素有关:遗传差异;与疼痛经历相关的文化、社会以及个人差异;造成慢性疼痛的初始疼痛的严重性。慢性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相关的治疗方法也很多。

疼痛治疗必须有训练有素的专科医师治疗,治疗前准备充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紧密观察病人,注意及防止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治疗宜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

防止慢性疼痛的最佳方法是尽量防止急性疼痛的发生。良好建议:尽量保持身体健康;适当营养,合理饮食;规律运动,适当锻炼;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舒缓压力;搬运重物时格外小心,避免受到伤害。

由于慢性疼痛并没有一个清楚的原因,因而也就没有单一的治疗方法。对此,疼痛专家建议采用综合的方法来治疗慢性疼痛。

3.1 药物治疗

主要是消炎药和麻醉药。功效是用不同的方式来降低传输到大脑中的疼痛信号,扰乱病患部位向脊髓传递疼痛信号或阻碍信号在脊髓中的传递,或模仿大脑中的天然止痛剂,将信号传递至受伤部位。

特殊病例可用止痛泵,将药物多次、小剂量注入脊髓。

3.2 康复治疗

采用保守康复疗法,如激光、针灸、牵引、推拿、正骨、中药熏蒸等。

3.3 疼痛微创技术

微创技术因疗效确切、创伤轻微、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而深受临床医师及患者的欢迎。在慢性疼痛治疗领域,结合了介入技术的一系列微创治疗方法发展迅速,进一步拓展了疼痛诊疗的业务范围,并在多种疼痛疾病治疗方面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效。

目前疼痛临床应用的微创技术:神经阻滞、体壁反馈、软组织松解、神经射频消融、椎间盘减压、臭氧治疗、椎体成型、植入神经刺激器或镇痛泵、椎管内窥镜治疗等。

神经阻滞与局部阻滞疗法:通过各种关节内注射技术,可达到神经阻滞、促进恢复的目的。这是目前疼痛诊疗科对慢性疼痛治疗的主要手段,也是较快取得治痛的方法,阻滞疗法不是暂时止痛,而是治疗疼痛,有些病人经几次阻滞,甚至1次阻滞就使疼痛消除,立杆见影,多数疼痛经1次阻滞镇痛时间超过局麻药的作用时间,应认真掌握。

极端个案可用脊髓刺激器,此装置可将电流发送至脊髓部位,阻止疼痛信号传递至大脑。

4.4 转基因细胞移植治疗

转基因细胞移植作为一项新的生物干预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研究。在疼痛治疗中,目前基因治疗主要有2个方向:上调抗痛基因表达和下调疼痛基因表达。转基因细胞移植主要是将抗痛基因转入基因工程细胞来上调抗痛基因表达。首先由Wu等提出,他将前垂体细胞AtT-20细胞(分泌β-内啡肽)转染人前脑啡肽基因后进行移植,发现能够发挥镇痛效应。

4.5 医学教育与心理治疗

了解疾病相关常识,普及疼痛相关医学知识。

认知行为治疗可能是当前慢性疼痛病人最好的治疗手段。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治疗很少缓解疼痛,但是改善心理和躯体功能的指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最近,将25项认知行为治疗试验结果作meta分析,发现认知行为治疗对改善慢性疼痛病人精神和躯体功能很有效。

通过心理疏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心理障碍。自古以来,人类梦寐以求能够洞察自身机能,自主调节机体内部功能,以强身健体和增强脑的功能。要通过自身的心理活动控制相关的生理过程,个体必需获得体内机能活动的信息,并加以有意识控制。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自我康复方法被推荐用于压制性慢性疼痛的治疗。该方法代表的是一种积极的选择和一种机会,以使患者形成一种对自身疼痛及其影响进行控制的个人感觉。对问题的重新阐述可使患者明白求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康复治疗,而不是更好的医学治疗。

[1]田玉科,田学愎.转基因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疼痛研究进展[J].临床外科杂志,2005,1.

[2]刘知源,周小东.生物反馈在精神医学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4.

[3]李永华,王永强,王景阳.慢性疼痛的治疗与循证医学[J].临床军医杂志,2003,4.

[4]当疼痛成为长久……[N].洛杉矶时报,2010-07-05.

R248

A

1674-0742(2011)05(a)-0188-02

2010-12-26

猜你喜欢
脊髓部位大脑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