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新载体

2011-02-26 09:42张瑞
文教资料 2011年26期
关键词:童谣课外活动

张瑞

(绍兴市北海小学 教育集团,浙江 绍兴 312000)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外婆夸我好宝宝,

糖一包,果一包,

还有饼儿还有糕,

宝宝乐得哈哈笑。

童谣,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渗透着崇高的中华美德,承载着浓浓的骨肉亲情,它不仅仅是儿童传唱的浅显易懂的歌谣,在语文教学中也占有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

可是,对于童谣,孩子对它们的了解又有多少?童谣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又占据了多少空间?

我们在全校抽取了12个班,共621个学生作了调查:

1.课间,你最爱玩的游戏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2.你会唱哪些儿歌?是怎么学会的?

3.你平时会花多少时间来完成作业?

4.你每天会看多少时间的电视?

5.你参加了哪些兴趣小组?

6.你平时的课余生活是谁帮你安排的?

7.请说一说你爱看的课外书名(3本)。

8.在你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里,你最喜欢干什么?这样的时间每天有多少?

调查情况如下:

调查时间:2010年11月1日

调查对象:3—6年级共621名学生。

?

调查的结果令我们深深担忧,孩子的快乐童年哪儿去了?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我脑海萦绕:为何不好好利用“童谣”这一虽浅显但生动的语文教学资源,让孩子在生活中快乐地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快乐地生活?

于是,一个崭新的、专门为孩子们量身打造的以童谣为载体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学习体系应运而生。

一、童谣,认知的熏陶

(一)塑造校园文化

1.在校园网中开辟童谣专栏:创建童谣论坛,开设童谣课,创建交流的平台,让师生随时可以上网浏览、学习、交流。

2.利用校园电视台推广童谣:举行自创校园童谣朗诵赛、自创童谣表演赛。同时利用午间活动课,每天放学前一分钟安排童谣的播放。

3.在宣传窗展示学生的童谣作品。

(二)建立评价体系

依托《记录本》,对孩子们的情况时时能跟踪,周周有评价。

1.内容:每周一个训练重点,如:学做快乐手语操、学习本周上榜童谣,等等,促使孩子们知之、好之、乐之。

2.形式:放手让孩子们去体验、去发现、去改进。教师和家长重点做好引导发现、创设机会的工作。

3.评价方式:通过孩子们自评、伙伴互评、师长总评,引导孩子在互相交流中发现别人的优点,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离不开语文实践。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利用“童谣”,灵活把握时机,巧于创设种种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外有效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从而逐步培养起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而且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锻炼了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更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收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综合能力。

对于孩子们来说,童谣内容简明易懂,读起来又朗朗上口,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语文,接受教育,把快乐学习的种子真正播撒到心里,使学校语文教学与孩子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做到“润物无声”、“踏雪无痕”的最高境界。

童谣,对孩子情感的熏陶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童谣,行为的促成

(一)开展主题班会

以“童谣伴我成长”“童谣PK”等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班会。孩子们通过诗朗诵、舞蹈、集体展示等表演形式,充分展示在童谣学习中良好品质的发展。

(二)进行专题创编

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以“诵童谣,祭烈士”的活动形式祭奠先烈,孩子们通过深情地朗诵自己创作的一首首和烈士相关的新童谣,表达对烈士的一片哀思及立志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的活动平台,让清新、健康、友善在孩子们心中扎根、发芽,有效地利用“童谣”——这一语文味十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促进孩子们的认识向行为的转化。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课外学习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它就像一座丰富而亟待开发的 “宝库”。而以“童谣”为载体的语文活动的设计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牢记“生活处处皆语文”,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创新课外实践的设计,使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定会极大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三、童谣,知识的交融

(一)与学科教学整合

美术课上,我们开展“给童谣配画”活动,让孩子们在画画、捏彩泥、剪纸花等过程中,边活动边创作童谣。班会课上,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着“劳动”的童谣,讨论着读后的启发,讲述着勤劳的故事。我们还把孩子们创编的优秀作品谱上熟悉的曲子,让大家在晨会课、音乐课先学唱,然后在课间唱,如:“北海母亲我爱你,每天在你的怀抱里。学知识学本领,看你天天有成绩,我打心里真欢喜。”这首反映热爱学校的童谣,谱上了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曲谱《小燕子》,好听又好记。

童谣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拓宽了语文课外获得的教育途径,丰富了孩子们的道德情感。

(二)与校本课程联姻

绍兴的童谣非常有趣,它是在绍兴特定的地理、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学校特别在校本课程《诵读经典 品味越韵》一书中编辑了“越中童谣”版块,《老酒谣》、《绍兴城里十洞桥》、《十稀奇》、《月亮弯弯》……让孩子们尝试着用绍兴方言念念这些歌谣,体会它们别具一格的韵味。我们请来本地的老人,操着原汁原味的越语乡音教孩子们吟唱《越人歌》、吟诵《回乡偶书》……在古韵悠长的童谣吟咏之中,感受越文化的别样魅力。

摆正课堂教学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课外学习资源整合的前提。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占主导地位,尤其是教科书应该成为课外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和依据;课外资源对课堂教学起到一个辅助、拓宽、引申的作用,它是课内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补充和深化。

我们的课堂教学以学生的整个语文学习为线索,统筹安排语文学习内容,组织语文学习活动,将课堂引向课外,让课外充实课堂。通过对课外学习资源的内容、方式、组织形式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在不额外增加语文教学时间的情况下,加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氛围变活了;师生同台“献艺”,平等对话,交融情感,互惠互利,共同提高。

学习童谣,不仅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而且塑造了孩子们良好的学习品质。

四、童谣,情感的延续

(一)开展童谣争章“五个一”活动

进行一次“我与新童谣”征文,开展一次漫画比赛,举行一次计算机动画创作,举办一次“童谣故事演一演”活动,搞一次诵读比赛,让孩子们尽情抒发自己创作童谣的感受和童谣带给自己的转变。

(二)与课间游戏结合

童谣与活动、游戏、舞蹈相结合更加有生命力。我们把健康向上的童谣,谱上美妙和谐的音符,编成一个个欢快有趣的课间游戏。如编排童谣皮筋舞,跳绳操,并把这些课间游戏制成VCD,让整个校园响彻着童谣声:“你拍一,我拍一……”让孩子们在快乐吟唱中接受教育,内化自身的行为。

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其触角可以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拓展学生的生活素材,才能让学生从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中品味学习的乐趣。一旦离开生活,语文的课外实践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在直接地接触社会,感受缤纷的社会生活后,才能闪烁出思维的光彩,课外实践的内涵才能丰富多彩。因此,我们语文活动的设计要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相联系,把握时机,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走向创设的活动情境中,获得最真切的感受,从而让孩子纯真美好的情感得到有效的延续。

五、童谣,品质的升华

童谣,唱出了孩子们童年的快乐和成长的喜悦;童谣,也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生活;童谣,更为孩子们开拓了一条语文味十足的课外活动的彩色地带。

老师和家长们惊喜地发现了孩子们的变化。我校的孟琴老师说:“过去我们教育孩子们要懂文明,讲礼貌,费了不少口舌,他们都可以说是‘无动于衷’。现在把它编成童谣,以每一次语文课外活动为载体,不良的风气或话语不禁自灭,效果特别好。”家里,孩子们主动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边做家务边还念童谣。一开始家长还觉得很奇怪,慢慢地也就习惯了,甚至已经把这当成了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有的家长还把童谣作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自己也不时会唱上两句:“宝贝宝贝乖乖,洗洗小手睡觉。”302班戴笑怡的妈妈笑称:“要是不听女儿唱上两句,这一天总觉得还少些什么。”更多的孩子在社区中看到不良的行为习惯还能主动加以劝阻,并自己创作童谣劝示其他小朋友。如:“小朋友,做游戏。用电要当心,不玩火不玩水。安全要谨记,千万莫大意!”

童谣已不仅仅是属于语文的单一的教学资源,更成为语文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新资源、新载体。这一条连接孩子语文学习和道德教育的绿色通道,既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与语文快乐相约,又培养了孩子高尚的情操,一举两得。

实践表明,以“童谣”为载体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是儿童乐于接受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也能成为孩子们自我教育的一种手段。我们应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力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将语文活动与孩子的日常教育紧密结合,落到实处,落到有效处,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快乐学习,在学习中快乐生活。这种方式符合儿童心理、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因而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接受和认同,它对提升语文课外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和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周一贯.语文教研案例论.宁波出版社,2004.4.

[2]董建奋主编.诵读经典 品味越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0.

[3]董建奋编著.语文参与教学论.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8.

[4][美]安奈特·L.布鲁肖.给教师的101条建议,2007.5.

猜你喜欢
童谣课外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童谣里的童年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快乐童谣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