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们农资人的幸福指数

2011-03-13 03:33整理
中国农资 2011年5期
关键词:流通农资氮肥

整理|本刊记者 张 涛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两会上,会上提到了幸福指数和幸福感,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农资企业、农资人的幸福感到底怎样,是高还是低?这几年,特别是金融危机后的两三年,无论是农资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生存都是很困难的,应该说我们的幸福指数不高,怎么能够扭转这种局面,能够由被动变为主动,这是所有代表和领导认真考虑的。

要想改变目前市场低迷,农资企业被动的局面,就需要大家有长远考虑和近期规划。从长远角度看,化肥生产企业要认真贯彻、搞好我们“十二五”的发展规划,这里有重要一点,就是要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实现供需总量的平衡,市场情况也就会有所改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我们来说应该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这样使我们的产业优化升级。

从生产与流通环节来讲,市场经济下的农资市场是不健康的,虽然近些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们整个市场的规范运作和有序竞争还没有真正形成,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考虑、研究,我国大型的流通与生产企业要联起手来承担起净化和规范农资市场的重任。从近期来讲,尿素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商品,国家政策的调控对尿素的影响非常大,在目前这种市场低迷、企业困难的情况下,应该建议国家在政策上进行适当调整,创造比较宽松的政策环境,使企业走出当前的困境。

尿素表面上是产能过剩,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产能是要被淘汰的,目前停产的产能是1000余万吨,如果今年下半年的市场状况无所改观的话,这1000多万吨的产能必然淘汰出局,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整个市场明年的供应量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果明年的供应量能够满足需求是没有问题的,一旦不能满足问题就非常严峻了,这是非常重大的社会责任,所以,我们有必要向国家领导和相关经济管理部门汇报产业当前所面临的严峻态势。

作为一个产业,我们不能躺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怀抱里发展,企业要转变理念,靠自己的努力走出困境。目前,尿素价格依然很低,好的企业在保本经营,更多企业是在亏损,为什么会这样?需求在发生变化,农民的用肥习惯和购肥习惯都在悄然变化,但是我们的企业还在抱着老观念去经营,导致企业变得比较被动,所以企业的营销领导应该认真研究各自目标市场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国外的一些企业都是以销定产,并无淡旺季之分,而我国的一些企业满负荷生产,结果没有卖出去,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所以市场低迷就有必要减产或者停产。同时,不能亏本赚吆喝,作为一个企业要保证利润来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现在连简单的再生产都很难,去年氮肥的主营业利润率是1.73%,是石化行业里最低的。作为一个企业要营造利润,如果赔本赚吆喝,只能是饮鸩止渴,最终要被淘汰。还有就是企业发展的理念,目前一些企业的目光只停留在尿素上,应该开阔眼界,在十二五规划中我们提到,50%的尿素不能作为简单的商品销售,要加工成适应市场的下游产品,加工成缓释肥、控释肥等等其他肥料,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加工什么,这是当前新形势下给我们氮肥企业的一个责任,调整结构不但有利于尿素市场,也有利于各个企业的发展。

农资市场要想规范、净化、自律,光靠流通企业不行,只靠生产企业也不行,需要工商联合,目前这种趋势非常好,生产厂家与流通企业的融合与沟通非常和谐,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应该商量如何更好的合作,逐步地、健康地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而发展,这是当前我们能真正走出困境的有效措施。只有这样,生产与流通企业的日子都好过了,我们的幸福指数就能提高了。困境是暂时的,这只是在新的形势下和旧的观念没有及时转变过度的过程,氮肥作为一个大的产业,农民和国民经济都离不了,希望我们工商联手、一体化发展,我们农资人的幸福指数也会越来越高。

猜你喜欢
流通农资氮肥
预计今年氮肥消费或将增加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江淮小氮肥 耕耘六十年——纪念安徽小氮肥诞生六十周年
抓住机遇 主动作为 努力推进我国氮肥市场稳步前行
2017春季各地氮肥市场掠影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