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节为例

2011-03-20 13:55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200062是明艳
地理教学 2011年19期
关键词:青藏铁路冻土布局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200062) 是明艳

地理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节为例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200062) 是明艳

一、了解学生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也是新教材编写的重要指导思想。课堂教学中要成功的进行探究活动,就必须了解学生,找到学生探究的动力,找到学生知识结构的生长点。以必修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节为例,本节教学内容新教材在呈现上有以下特点:正文内容非常少、呈现方式多、探究难度大,而“交通”又是一个热点的话题。要顺利探究就必须了解三个基本情况:①学生对交通的话题是否有兴趣;②学生关于交通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也就是学生关于交通的前概念是怎样的,这是探究的基础与立足点;③学生对于交通的话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是疑问。

问题是探究的起点,而问题最好是来自学生,这可以通过问卷来了解学生的情况。问卷设计三个问题(以小纸条形式下发,请学生直接回答在纸条上):①关于“交通”,你已经知道了多少?②你了解我们国家有哪些重要的铁路线?你最关心、最想了解哪一条铁路的建设?③你能给右面一幅图中的地区设计一条合理的铁路线吗?根据学生回馈的纸条信息就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到即将授课班级的学生想什么、要什么。

二、研究课程标准,设定教学目标

然而,仅仅基于学情设计教学是不够的,也就是说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学习绝对不是完全单一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来确定探究主题的。新课程的教学必须依据课程标准进行设计。“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这一节涉及的课程标准主要是“举例说明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从课程标准中,我们会发现人教版教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这一节的内容是有缺失的,本节教材内容仅仅围绕交通运输这一种地域联系方式展开的,但在具体教学设计时还可以适当增加其他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地域联系方式的介绍,这样更符合课标。同时发现“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条件分析”这块教材内容在课标中没有作要求,取还是舍,仔细分析还是取之。原因有二:一是另外一条课程标准“结合实例,分析交通方式的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的达成需要这一知识点做铺垫;二是该知识点经常在试题中会涉及。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教师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①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进行合理选择,能够说出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方向;②通过阅读相关交通线资料或上网查询与本地区相关的新建交通线资料,能够分析影响具体交通线的区位因素。

三、提供图文资料,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由于是课堂教学,学生难以自己搜集相关资料,教师课前搜集筛选好的文字资料,设置一些问题,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条件,提高探究学习效益。

1. 提供表格,自主探究“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与选择”

把教材第一部分内容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内容,理由为学生的前认知和自主学习能力完全能够解决课标要求的“学生能够熟练说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且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教师提供两张作为探究学习资料的表格(见表1: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征比较;表2:书本P.78“表5.1 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表1 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征比较

根据两张表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在学生自主探究结束后,设计一个针对此教学内容的教学评价,利用图2(以一张空白中国图配上几个地区名)提出问题:

对以下人类活动做出运输方式的选择并说明理由:①云南的鲜花运到北京 ②山西的煤炭运到上海③江苏北部的活猪运到无锡 ④新疆的天然气运到上海⑤从无锡到湖北武汉旅游

对于无锡到武汉旅游的交通方式可能有多种选择:选择飞机,选择游轮,还会提到动车。教师借此可引导学生讨论,进行进一步探究。

2. 提供图文资料,合作探究“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因素”

根据对学生课前的调查,发现学生对于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原则知之甚少,所以成为教学难点。在这部分内容的设计中,教师用“青藏铁路的建设”替换了教材中介绍的“南昆铁路的建设”案例,该案例更典型,更具有探究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热情。

本部分内容的学习方式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提供以下资料:

(1)图片 青藏铁路

(2)地图 青藏高原地形图

(3)背景资料

材料一: 2005年8月24日10时,在位于西藏安多县境内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口,随着铺轨机将两条25米长的铁轨稳稳地放在大量片石填筑的冻土路基上,青藏铁路成功铺下世界海拔最高铁轨。

材料二:青藏铁路全线有大小桥涵共2647座,其中桥梁681座,涵洞1966座,仅穿越常年冻土区的桥梁就达458座,总里程达118公里。在这条铁路的全线有隧道11座,其中穿越多年高原冻土区的有2座,沿线设立的站点有34个。这条铁路正式通车后,车体采用全封闭式,沿线的通信全部采用数字化系统,这也是目前亚洲地区的第一条数字化铁路。

材料三 :在高海拔地区特别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修建铁路,最大的困难是高寒缺氧和多年冻土。施工人员采用了多项世界领先的技术,包括热棒、片石通风路基(片石通风层保护冻土)、碎石护坡、铺设保温板和以桥代路等,使建成后的青藏铁路冻土地段时速将达到100公里,非冻土地带达到120公里,是目前世界科技含量最高的高原冻土铁路。

材料四:青藏铁路与亚欧第二大陆桥相连,是一条重要的干线铁路,也是进出西藏物资的主要运输方式。西北地区丰富的煤炭、石油可通过铁路运进西藏,缓解青藏公路繁重的运输任务。铁路的修建还将直接拉动青海、西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加速城镇化和产业化的步伐,使很大一部分牧民转为工业、建筑业或其他行业人员,并将全面促进当地旅游也及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但是,在青藏高原上修建铁路,不可避免的要穿过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破坏环境脆弱地区的植被。铁路运营后,也会产生各种垃圾。

设置探究问题:

(1)为什么要修建青藏铁路?

(2)为什么不早点修建青藏铁路?

(3)青藏铁路修建的主要困难有哪些?

(4) 影响青藏铁路布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自己设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伴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的提供和问题的设置使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得以顺利进行,达到较好效果。

(作者是华东师大地理系教育硕士,工作单位为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青藏铁路冻土布局
青藏铁路
北极冻土在求救
青藏铁路ITCS系统CMU移除方案设计
冻土下的猛犸坟场
浅谈青藏铁路改造施工中的ITCS仿真试验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VR布局
青藏铁路ITCS通信信号设备应用研究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Face++:布局刷脸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