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寨县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2011-03-22 02:56徐奕钦余忠武徐奕鼎
茶业通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金寨县茶园茶叶

徐奕钦,余忠武,徐奕鼎

(1.安徽省金寨县白塔畈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金寨237341;2.安徽省金寨县闻家店村委会,金寨237341;3.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祁门245600)

对金寨县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徐奕钦1,余忠武2,徐奕鼎3

(1.安徽省金寨县白塔畈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金寨237341;2.安徽省金寨县闻家店村委会,金寨237341;3.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祁门245600)

本文简述了金寨县茶叶发展的基础条件,分析了茶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茶产业发展对策。

金寨县;茶产业;发展对策

金寨县位于皖西边陲、大别山北麓,与鄂豫皖三省的九个县区毗邻。县域面积3814km2,所辖乡镇23个,人口64.5万,山场面积29.27万hm2,耕地面积2.24万hm2。境内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总库容近50亿m3,另有中小型水库60余座,库区面积达1327km2,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山区县和库区县,“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较准确地概括了县域基本的地貌特征。我县是中国十大历史名茶之一“六安瓜片”的原产地,茶业作为传统的比较优势产业,在我县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面对各地茶业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农民大量进城务工带来茶季劳动力短缺等挑战,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克服困难,加快茶产业发展,提升茶产业水平,使广大茶农尽快走上富裕之路,是摆在各级政府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值得深入思考。

1 茶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金寨县是大别山茶叶的核心产区,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丰厚。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中有“……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蕲州、黄州又下”的记载,说明大别山区在唐朝已普遍种茶制茶了。至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我县的麻埠、开顺即设有茶叶交易市场并设置监场官,可见当时茶叶生产就有相当规模。清初,“齐山云雾”被列为贡茶。茶叶种植、加工和贸易在我县上演了千余年,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茶叶加工技艺,创制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成品茶,如享誉全国十大历史名茶之一的“六安瓜片”。我县是六安瓜片的原产地,至今仍是“极品瓜片”的中心产地,其他名优绿茶及大宗茶也颇具特色。娴熟而独特的栽制技术、丰厚的茶文化底蕴是我县茶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金寨县处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2083.3h,年平均气温15.6℃,有效积温3140.8~4735.6℃,茶季(4~5月)昼夜温差达13~18℃,年均降水量1300mm左右,年均相对湿度78%以上,无霜期215~244d。全年云多雾重,漫射光较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利于茶树生长及内含成分的合成、转化和积累。我县地形复杂,群峰竞秀,河流纵横,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大部分茶园分布于中低山坡地和河谷盆地,由于山的阻隔,茶园往往独立成片,是发展有机茶园及绿色食品茶基地的绝佳场所。茶园土壤类型有黄棕壤、麻石土、粗骨土和黄红壤等,总体以壤土为主,土壤通透性好,pH4.5~5.8,适宜茶树生长。

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县适制绿茶。全县的茶树品种主要以青山种、齐山种和前畈大叶种为主体,这些有性系茶树品种历经千余年的自然演化和人工选育栽植,具有抗性好、品质优的特点,无论是制片茶、其他形状的名优茶或大宗茶都非常适宜。

茶业是我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县23个乡镇,乡乡都产茶,尤其是近30年来,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县现有茶园面积近9500hm2,年产各类干茶4300t,产值超亿元,从事生产加工经营的人数达20多万,重点产茶乡镇茶叶收入占农民收入的60%以上。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外绿茶销量的快速增长,有机茶、绿色食品茶等高品质名优茶倍受市场青睐。由于我县生态环境优越,茶园基本上不施用农药,茶叶质量安全,品质好,因此,茶叶产销量逐年增加,并推动了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三农问题”始终是党中央及各级政府关心的首要问题。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扶持农业的力度逐年加大;安徽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每年划拨专项资金支持茶产业发展;金寨县是农业部划定的重点优质绿茶生产基地,无公害、绿色食品茶生产基地;历届县委、县政府都重视发展茶叶生产,并把茶产业发展作为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这些都是我县茶产业发展的难得机遇。

2 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茶园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茶园老化严重,标准化、梯田化和专营化茶园比例低。由于是老茶区,目前我县茶园仍以上世纪70年代之前发展的茶粮间作茶园为主体,其中40%以上为坡度>25°的山地茶园,茶树品种混杂,茶树长势差,部分茶园存在“老、稀、散”的情况;茶园土壤裸露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理化性状欠佳,致使茶叶产量低,部分茶园单产不足15kg/667m2。二是茶园良种化水平不高。茶农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没能力或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财力和物力,导致标准化茶园少,无性系茶树良种推广缓慢,茶产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随着城镇化发展及农村进城务工人数增多,茶季用工紧张情况日益突出。茶叶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名优茶生产,目前名优茶的采摘、加工仍靠手工完成,而名优茶的经济采摘期仅15~20d。以加工极品“六安瓜片”为例,据测算,一个熟练工人,从采摘(扳片)到加工成干茶,一天仅能生产出0.5~0.6kg成品茶,若生产300t片茶,短短15~20d全县就要投入近50万个劳动力。然而我县85%以上的青壮年劳力长年在外务工,每到茶季,劳力紧张,工资飙涨,鲜叶难以及时采摘,导致茶叶生产效益降低,多数茶园只采春茶,有的仅采摘一轮,甚至出现撂荒现象。

近年来,金寨县虽然涌现出如大团山茶场、九华山茶叶有限公司、蒙山茶叶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生态茶叶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但企业总体实力不强,辐射带动面比较窄,缺乏有实力并对茶农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企业。当前,茶叶生产尤其是名优茶生产仍处于小农经济状态,农户自采自制,独自经营;而大宗茶则以众多小型初制厂或家庭作坊式企业为主,分散的生产经营格局依旧。由于茶叶加工点多面广,各个企业的生产设备、从业人员素质、加工技术水平及卫生条件参差不齐,往往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小企业为提高产量而争购鲜叶原料,为抢占市场而压低茶价销售的现象时有发生,经营市场散乱,竞争无序,管理难度大。农户及小企业的茶叶无商标无品牌,只能以散茶或初级产品出售,售价低廉,利润微薄,并且受制于人,小生产应对大市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

历史上,茶叶曾给金寨赢得无数荣誉,但这些辉煌并没有造就出一个享誉中外的茶叶品牌,致使我县茶叶至今还没有走出“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怪圈。好茶难以卖出好价格,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知名品牌。如我县所产的极品“六安瓜片”在我国众多名优绿茶中,品质独树一帜,概括起来有四个独特,即“独特的加工、独特的外形、独特的香气、独特的滋味”,虽然在芜湖茶博会上拍出高过黄金的天价,但究竟是什么品牌的茶叶,知道的人很少。缺乏知名品牌的原因,我认为,过去是由于缺乏品牌意识,没有重视创品牌而导致无名牌;今天则是创牌心切,缺少有效整合,稍有实力的企业都想创品牌,结果造成品牌过多,每个品牌背后的茶叶数量有限,市场覆盖面小,这种只闻其名不见其茶的品牌,最终只是一现的昙花。

3 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优质高效茶园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政府应把建设优质高效茶园列为重点工作来抓,在政策、资金和技术方面给予扶持,鼓励企业和茶农搞茶园基础建设。抓茶园建设,我认为必须重视以下三点:一是制订科学的茶园建设规划,着重考虑“特”和“优”(“特”是指独具特色的茶叶产品,“优”指产地的环境条件优越和产品质量优异)。严格按照无公害茶和有机茶标准对基地环境和土壤进行检测与评估,做好建设前期调研和论证,按照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连片开发建茶园的发展思路,促进茶业规模化发展。二是建设高标准的生态化茶园。针对低产老茶园的改造,要根据实际情况,宜林的则应退茶还林,宜茶的则应鼓励茶农按生态茶园与机械耕作茶园模式进行改造。坡度>25°的山地茶园要实现梯田化,同时搞好沟渠和道路建设,重视水土保持,防止茶园土壤侵蚀。新开垦茶园,要严格按照“无公害茶叶NY5018”和“有机茶NY5197”要求建设。在茶树良种选用上,无论是新建茶园或是改造老茶园,都必须选用适应性强、适宜制作当地特色产品的茶树良种,并把无性系茶树良种作为首选对象。三是强化茶园管理。茶园标准化是茶叶安全优质的基础,生产管理标准化是茶鲜叶安全优质的保证。不规范的生产管理措施,如超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等,不仅会影响茶叶的质量安全,而且会造成茶园污染,甚至会使茶园失去利用价值,因此,必须健全制度,强化管理,严把生产标准关、生产投入品关和档案记录关。

茶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转移就业人数逐年增多,茶季用工紧张将是长期的难以解决的矛盾。目前,我县除名优茶采制完全依靠手工外,中低档茶加工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然而茶园耕作、鲜叶采摘的机械化采用率还很低,仍主要靠手工完成,工效较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不断走高。实现茶叶机械化生产,用机械代替手工是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我县以山地茶园为主的特点,抓茶园机械推广,茶园耕作和鲜叶采摘机械宜选用小而轻便的机型。在推广中,首先要通过农技部门挑选合适的机型,经过实验,取得成功后再进行推广应用。其次利用好国家农机购买补贴政策,鼓励茶农和茶叶企业购买、使用机械,以降低茶叶生产成本。此外还要监督茶叶机械的售后服务工作,为茶农和茶叶企业解除后顾之忧。

增强龙头企业的实力和核心凝聚力,扩大其辐射面,是解决千家万户搞经营、小生产应对大市场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县茶园分布广,必须有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来引领全县茶产业发展。要选择和扶持龙头企业,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优选扶持对象。重点考察企业的分布及承担社会责任的意愿和能力,力争使每个乡镇都有企业作为龙头被扶持,每个农户都能在全县茶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二是确立有效的扶持策略。茶叶企业大都存在原始积累不足、发展资金来源渠道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对于被选企业,政府及相关行业部门应从企业融资、农发项目安排、派驻技术人员等方面予以扶持,制定税收减免和财政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对企业开展GAP、HACCP和ISO9000等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及有机茶和绿色食品茶等产品认证予以奖励;协调处理好茶农和企业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支持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茶农广泛参与的茶叶经济合作组织(如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及农户合资参股等),促进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我县茶叶的市场售价远远低于其内在价值,原因是缺少知名品牌。若想改变我县茶叶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小、没有知名品牌的现状,必须加快资源整合,创建知名品牌。其他茶区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如池州市创建了“九华佛茶”公用品牌,凡证照齐全、管理规范的企业,其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均可申请使用公用品牌对外销售,因此扩大了“九华佛茶”茶叶市场占有率和覆盖面,提高了知名度。我县茶叶年产量不足5000t,使用一个品牌对外应该是最佳选择。如何整合资源,创建知名品牌?我认为先要确立品牌,在现有的品牌中优选一个信誉好、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作为重点打造对象;再以1~2家实力强、科技实力雄厚的企业为核心,通过市场机制,对全县分散的茶叶企业和资源进行整合、改造与提升,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茶叶企业集群,采取“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方式扩大品牌影响力,通过媒体传播、参加博览会、产品推介会、旅游纪念品包装等形式宣传品牌,积极采用连锁、配送、专卖、代理、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手段,进一步强化和促进品牌营销的广度和深度,使之快速成为受众广泛的知名品牌。

S571.1

C

1006-5768(2011)04-0168-03

2011-03-28

猜你喜欢
金寨县茶园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安徽省教育厅到六安金寨县调研智慧学校建设
安徽省金寨县香炉尖-石家湾饰面用花岗岩矿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山区地区小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香喷喷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