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扑在粮食上
——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标兵李克勤

2011-03-24 01:49湖南省农业厅410005张志兵
湖南农业 2011年4期
关键词:李克勤农业厅粮油

湖南省农业厅(410005)张志兵

在湖南省农业系统,在基层乡村,都熟悉这样一位“老粮油”、“田专家”:他心系粮食增产增收,忘我工作,勤勤恳恳地奉献在粮食生产第一线;他亲力亲为,经常与农民一道下田劳作,是大家公认的农活“好把式”;他潜心钻研,锐意创新,组织或参与研究的水稻抛秧等技术在省内外大面积推广应用;他深入调研,着力解决粮食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推进粮食生产管理机制创新,全省粮食总产七连增并突破300亿公斤,凝聚着他的智慧和汗水。他就是湖南省农业厅粮油作物处处长李克勤。

40年扎根农村的“田专家”

李克勤常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经历过‘3年自然灾害’。因此,让大家吃饱饭是我最大的愿望。”为了这一句承诺,他费尽了一生的精力去实践和探索,一干就是40年。

从1990年代初到现在,他曾“社教”下到长沙县春华山镇从事农业生产与技术服务;带领湖南水稻专家组远赴非洲赞比亚共和国开展水稻技术合作,圆满完成援外技术任务;在从事种子管理、粮油生产管理工作期间,他每年有1/3以上的时间在基层调研,时常下田手把手地示范生产技术。他的足迹遍布了三湘四水的乡村田间。

40年韶华流年,李克勤硕果累累:他主持和参与研究的水稻抛秧技术、水稻旱育秧抛秧及综合配套增产技术等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水稻可持续高产组合模式及调控技术获中国农科院科学技术成果奖二等奖,优质食用稻米产业化开发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荣誉;个人荣获2004年全国粮食生产管理先进个人、2010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标兵、湖南省农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湖南省科普工作先进个人、湖南省农业厅突出经济贡献个人等称号。

吃得苦的孺子牛

李克勤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穿着不讲究,做事不怕脏和累。在他车子后备箱里,常年备着“四大件”:一双解放鞋,一双雨靴,一把灰布伞,一顶草帽。

李克勤不怕苦、能吃苦,是出了名的。1992年,在赞比亚工作期间,有次去赞比亚农业部商谈工作计划前夕,他突染伤寒,全身无力,高烧不止。由于当地医疗条件差,这是一种当地死亡率很高的常发病。同事劝他先去看病再谈工作,他硬是不肯,戴着口罩、拉着司机和随从人员就往农业部赶,谈完工作回来不去看病又想往项目地跑。同事们只好把他强扭着送进了军医组,住了不到3天,病情稍有好转,他硬要司机把他接了回来,吊着药水瓶在田边转悠才放心。

喜看稻菽千重浪

李克勤已近退休年龄,但干事业的热情比刚参加工作的小伙子还高。有人不理解,他说:“毛主席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我的追求,也可以用老人家的一句诗来概括,那就是‘喜看稻菽千重浪’。”

他行程近万里,搜集、试种水稻品种150余个,培育筛选出了适合湖南种植的优质稻米品种。他每年完成调研材料20万字以上,多篇调研文章被《中国稻米》、《送阅件》、《内参》、《作物研究》等采用发表。他参与制订与编写了《水稻区域布局规划》、《优质稻米出口基地建设规划》、《水稻生态种植技术标准》等规范及文件,为其他省市农业生产提供了较好指导。

在李克勤负责粮油生产管理的10多年内,湖南的粮食生产实现多年增产,2009年突破了300亿公斤,取得了辉煌成绩,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广泛运用,水稻总产、单产、品质都有了较大提升,湖南水稻产量第一省的地位得到巩固,并正在向销量第一省、效益第一省迈进。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了心中振兴湖南粮食产业的伟大梦想,为了“三湘”大地的丰收,他仍在不知疲倦地奋斗着,力争创造新的辉煌!

猜你喜欢
李克勤农业厅粮油
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李克勤《30克》
50位集中育秧联络员深入基层
美国餐饮协会会长、全美州农业厅联合会总监一行到云南考察滇菜
湖南省农业厅将举办全省农业政策法律知识竞赛
海南出岛生猪须有“两证一标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