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浅议

2011-03-31 02:16肖晓哲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贷款

肖晓哲

(广东海洋大学法学院,广东湛江524088)

优化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浅议

肖晓哲

(广东海洋大学法学院,广东湛江524088)

从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发展变化及存在问题出发,结合当前贫困生资助政策的最新实践,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优化路径,最终实现“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权利与义务对等的,稳定有效、公平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公共管理;多元治理;贫困生

如何优化现存的资助体系,使之与育人有机地结合并有效地运行,更好地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为贫困生切实做到排忧解难,解决上学难问题,是高等教育发展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发展状况

1997年,我国高校全面改革收费制度,实行学生缴费上学,1999年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贫困生数量也随之增多,困难学生入学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自1987年以来,政府初步建立起资助贫困学生的体系,至2000年构建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奖助学金等为辅的资助体系,包括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基金、困难学生补助和学费减免,简称“奖、贷、助、补、减”在内的多元化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近几年,为了落实国家“不让一个贫困学生辍学”的政策,各普通高校都建立了“绿色通道”制度,对被录取入学、经济困难的新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措施予以资助。

二、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有待解决的问题

现行资助体系考虑了中国现实国情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情况,客观上是与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和相关教育方针政策相适应的。但从实际发展趋势来看,仍然存在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根据国家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有关政策规定,政府需对资助体系进行建立并干预,主要体现在提供制度和政策、为助学贷款提供财政贴息、监督资助体系的运行。但在系统的调控中,出现了协调不一的局面,几乎所有的政策的落实及社会责任都落在高校身上,但高校是教育主体,缺乏经济资源和行政权力,无法独自运行资助体系。

贫困生的界定及贫困程度的区分尚缺乏有效的经验和合理的机制,现行的普遍做法是根据学生提供的民政部门提供的相关证明及学生日常消费情况来界定贫困生及贫困程度,但由于学生来自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缺乏收入申报制度,学校无法准确把握学生日常消费情况,在进行资助的时候,难以有效准确地对贫困生进行相对应的资助,无法保证最困难的学生获得的资助最多。

由于助学贷款属于无担保信用贷款,且我国的信用系统还不完善,学生违约成本较低,有一定的违约率,银行的资金出于追逐利益的性质,为规避风险而控制放贷面,同时学校需要按照学生贷款总额按比例向银行缴纳风险补偿金,用于补偿因学生违约而造成银行的损失,由于学校资金有限,不可能提供足够多的风险补偿金,使得部分需要贷款的学生无法贷到款。[1]

贫困学生是资助受益主体,所有的资助政策最终落实在贫困生身上,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对国家、社会及学校对其提供的帮助怀有感激之情,但也有部分贫困生存在道德观念缺失、诚信缺失的现象,认为资助资金是国家的,不拿白不拿,有部分贫困生在提供个人经济情况时,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来获取不应该的资助。也有部分申请了助学贷款学生漠视个人信用恶意违约,违约金由学校的风险补偿金给付,给学校和银行的资助体系的运行带来不良的影响。

三、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优化路径

第一,政府主体角色优化对策,主要是合理规划教育成本,实现法律制度的完善。政府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负责主体,应建立合理的高等学校收费标准,考虑到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确定不同地区不同等级高等学校的教育办学成本,制订大部分学生能够承受的学费缴费制度。同时出台相关资助法律,保障资助体系运行规范化、法制化,将贫困生纳入国家统一社保计划,另外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第二,高等院校角色优化对策,主要是完善贫困生认定机制,实现资助的公平,强调“育人”功能的落实,体现教育进步。高等院校在资助体系有着落实资助政策的责任,如何准确界定贫困生及贫困级别,这关系到能否切实做好资助工作,能否让真正需要资助的贫困生获得相应的资助。贫困生认定体系应该遵循科学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引入数学模型建立合理的认定原则和办法,计算每个学生的贫困度,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生进行合理的资助。同时学校应做好育人工作,加强对贫困生的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使资助政策得到落实。

第三,商业银行角色优化对策,主要是完善贷款程序,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个人信用信息档案。商业银行作为资助体系中主要的金融主体,应建立完善的助学贷款工作程序,成立相应部门,投入足够人力物力处理贫困生的贷款工作。要发挥金融机构的优势,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档案,运用法律手段约束贷款违约行为,提高违约成本,减少贷款学生违约率,扩大贷款放贷面,使更多贫困生受益。

第四,贫困大学生角色优化对策,主要是加强贫困大学生道德建设和诚信教育。学校学生管理部门要成立与贫困生相对应的学生组织,如勤工部或爱心协会等,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组织贫困学生参加各类爱心活动,去帮助、关心其他人,让学生明白国家资助工作的意义,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培养自己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贡献的人。同时要在教学管理活动中给学生灌输诚信教育,让学生认识人无信而不立的道理,通过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使学生了解并拥护贫困生资助工作,使资助体系更有效率地运行。[2]

目前的贫困生资助体系还需要继续进行完善和优化,资助体系的优化路径是在公共管理多元治理的理念下,通过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高商业银行的放贷积极性,强化高等院校的育人功能,提高贫困大学生的道德信用水平,使贫困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最终实现“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权利与义务对等的,稳定有效、公平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1]赫连,华巍.完善和创新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02(5).

[2]张晓霞.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2006(4).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G645

A

1673-1395(2011)01-0126-02

2010 10 -28

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基金项目(2009ZXZC007)

肖晓哲(1978— ),男,广东湛江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贷款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贷款为何背上黑锅?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还贷款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