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机制诠释

2011-03-31 04:51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者骨干培育

葛 莉

(大连海事大学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b.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90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机制诠释

葛 莉a,b

(大连海事大学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b.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围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高校培育"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意义和途径等问题,对"90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机制加以诠释,即形成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为主阵地,以高校学生理论社团为依托,以高校教师为主体,以"90后"大学生骨干为核心对象的培育机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机制;"90后";大学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得益于一代代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薪火相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成为党的事业继往开来的人才保证.胡锦涛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做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特别是伴随着"90后"新一代青年大学生入主高校,在大学生群体中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的神圣职责,是高校为党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根本政治任务.

一、"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

厘清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工作的前提.所谓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指一批将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用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时代精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的政治特征,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知识特征,勇于开拓创新的实践能力特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与时俱进的历史使命感的道德特征,富于奉献和服务意识的人格特征.[1]

"90后"是"80后"的派生词,泛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所有中国公民.如今,"90后"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受众和对象."90后"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即较强的思想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他们思维活跃,观念民主,个性张扬,但理想信念模糊;个体独立意识强,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团结互助意识差;价值取向务实,但功利倾向明显;富有爱国热情,彰显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培育"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教育当代大学生,培养一大批志存高远、永远跟党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校培育"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意义

首先,培育"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创新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社会高知群体中培育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显.尤其是在"90后"青年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高校的历史责任和艰巨使命更为突出.高校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与高等教育的进程同步,在此过程中使接受高等教育的"90后"青年在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多样化的环境中自觉地倾向于马克思主义,认同马克思主义,选择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现实比较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对党和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体味中走向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

其次,培育"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路径.党的"十七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群体喜闻乐见和通俗易懂的社会文化和主流意识.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思想、价值观念的多样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遇到困境和阻碍.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实质是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提升"90后"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水平,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他们的共识,把党的理想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追求,把党的智慧转化为他们的实践能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在"90后"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力、指导作用和信仰最大限度的发挥,增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

再次,培育"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马克思主义者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90后"青年大学生独特的心理特征给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呼唤"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关键.培育"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增强"90后"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的认同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归属感,对爱党爱国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感,这些都是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90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机制

高校培育"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一项面向未来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战略性工程.

1.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为主阵地,强化"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备正确的政治思想和价值取向,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正确地认识世界、思考人生、探讨未来的关键.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在"90后"青年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其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有利于增强"90后"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3]因此,高校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90后"青年大学生,从而为其构筑一个健康向上的主流信仰、价值理想和精神家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和培育"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青年大学生的必修课.它在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知识业务水平和意志人格品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导向功能和潜移默化作用.活化教学内容,摸索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加强理论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体验其真谛.引导"90后"青年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有利于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当代命运,认同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利于大学生用科学方法指导实践,培养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和坚定意志;有利于大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形成思考习惯,探索和发展马克思主义.[4]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中引进"历史上的今天"、"党史上的今天"等互动环节,使"90后"青年大学生在屈辱史、探索史、革命史中体悟到历史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中,通过唱红歌、诵红诗、看影视、演话剧和举办知识竞赛等方式,让"90后"青年大学生直观而深刻地见证一段国家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光辉历程.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学中,将"90后"青年大学生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加强其理想信念教育.

2.以高校学生理论社团为依托,强化"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精英意识

高校学生理论社团是高校特殊的学生群众团体,是青年大学生以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特长、信念、观点或自身需要为基础而自发组成的自愿型团体.高校学生理论社团不是一般性的学生社团组织,它既是学生自发学习、研究、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生社团,又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工作助手.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理论社团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盛的过程,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研究会、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红星社"理论学习社团等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高校学生理论社团作为学生理论学习和宣讲的自发的兴趣组织,在大学生中具有特殊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其可信度和影响力已超越很多传统型的理论教育方式.高校学生理论社团以其组织架构成熟、理论功底扎实、文化底蕴深厚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众多高校学生社团中脱颖而出,成为推动培育"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关键路径.

3.以高校教师为主体,壮大"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队伍

在培育"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中,高校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立足于学校和基层两个层面.学校方面,发挥校党团组织的指导作用;基层方面,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的引导功能.

在学校,将"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工程纳入高校党委、团委的人才培养总体规划,特别是针对"90后"青年骨干分子和优秀分子,在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研究生支教团、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标兵等选拔上予以优先考虑.对其中的青年知识分子和青年指导教师,在干部选拔时应予以充分考虑,从而发挥"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工作的示范和辐射效应.此外,高校教师通过定期组织党课、团课的培训和学习,培养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学生社团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和科学业务水平.在此过程中培养出的较成熟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可以成为日后高校党课、团课传授的中坚力量,高校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从而发挥"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工作的循环和互动效应.

在基层,"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主体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是培育"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力量.学生辅导员是培育"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力量.一方面,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政治立场坚定的教学和科研骨干教师,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水平;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鼓励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拉近师生距离,全面了解"90后"大学生所思所想.[2]

4.以"90后"大学生骨干为核心对象,搭建多维度宽领域的培养平台

"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点培育对象是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其中,大学生骨干是"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的核心对象.大学生骨干包括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学生社团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及在学术科技和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5]

面向大学生骨干搭建多维度宽领域的培养平台,为"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造施展才能的舞台.首先,理论学习.高校通过开办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精英人才学校、大学生骨干培训班、未来行政精英计划等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党政官员等为大学生骨干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开办形势与政策报告会,通过理论学习提高"90后"大学生骨干的理论素养和辨析能力.其次,实践锻炼."90后"大学生骨干深入到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生产劳动、社会调查、参观考察、见习调研等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我、完善自我、服务社会,从而增强"90后"大学生骨干对国情和社情的了解,增进与百姓的感情,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再次,志愿服务.高校组织"90后"大学生骨干通过在校园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组建支教团、义工队、爱心小组等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队伍,参加扶危济困、支教支医、文艺演出、政策宣传等公益活动,增强大学生骨干的社会责任感.[6]第四,交流活动.高校创造条件组织"90后"大学生骨干参与国内外交流活动,帮助其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见识,提高对外交往能力.最后,课题研究.高校采用"课题制"的培育方式,引导"90后"大学生骨干带着研究课题进行社会实践,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为大学生骨干预设专项研究课题和经费,配置导师全程指导."90后"大学生骨干结合自己专业所长和研究兴趣,选择人文社会科学类的课题,深入生产生活第一线,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独立思考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并以答辩的形式结题.

四、结 语

综上所述,"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是一项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系统工程.高校应努力把"90后"青年大学生打造成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的新一代,进一步坚定其永远跟党走的信念,使其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前进的重要力量.高校通过培育"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开拓创新能力、实践锻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促进"90后"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

[1]石国亮,黄 尹,廖艳琳.新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09(12):40-45.

[2]胡银华,张 海.论"9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62-64.

[3]游龙桂,陈 文.新形势下推进90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同感的思考[J].学理论,2010(30):207-209.

[4]陈立力.研读原著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J].中国青年研究,2010(10):104-107.

[5]共青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R].(2007-10-16)[2011-01-13].http://www.ccyl. org.cn/documents/zqf/200710/t20071024-48674.htm.

[6]郭 超,李廷宪.构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长效机制基本框架的思考[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1-65.

Interpretation for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post-90's youth Marxis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E Lia,b
(a.Research Center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b.College of Marxism,Dalian Maritime Univ.,Dalian 116026,China)

Centered on the issuesof the connotation of youth Marxists,and the significance and approach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ltivating post-90's youth Marxists,the paper made an interpret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post-90's youth Marxis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hich is based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theory commun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teachers and post-90's core college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outh Marxists;cultivation mechanism;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1671-7041(2011)03-0098-03

G641

A*

2011-03-1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1QN072);大连海事大学课程改革项目(2011k10)

葛 莉(1979-),女,辽宁大连人,博士研究生,讲师;E-mail:geli1979@sina.com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者骨干培育
核心研发骨干均16年以上!创美克在产品研发上再发力
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启示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骨干风采展示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东北抗联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关于组建“一线话题”骨干队伍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