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动用结构的意象分析

2011-03-31 04:51王冬梅
关键词:动用语义意象

王冬梅

(大连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名词动用结构的意象分析

王冬梅

(大连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名词动用是把名词临时用做动词,执行动词的句法功能.以Langacker认知语法中的意象为切入点,从选择、视角、突显、加细程度4个方面探讨名词动用这种语言结构表征人类心智经验中存在的意象的方法.

名词动用;意象;选择;视角;突显;加细程度

一、引 言

名词动用这一语言现象是指把名词临时用做动词,执行动词的句法功能.很多国内的学者从传统角度对汉语名词动用做过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把名词动用视为一种修辞手段,认为其能够营造言简意赅、生动幽默的修辞效果.陈望道认为名词动用是转类的一种形式,即"修辞上有意从一个类转成另一个类来用".[1]国外的学者传统上把名词动用看成是一种构词手段,其主要功能是弥补英语中动词不足,不能完全表达一些新创名词所涉及的行为意义等缺憾.国外学者在对名词动用进行构词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一个任务就是对名词动用加以分类,其中,Clark等的分类对我国学者影响比较大.他把意释关系和格角色分析结合起来,把名词动用分为9类,下分小类.[2]随着语用学的兴起,中外学者们开始结合语境因素来解释名词动用的意义建构.Clark等以他们所收集的名词动用实例为基础,试图为动化词在特定场景中的引申意义提供语用解释.[2]高芳等以含义本体论为框架解释了名词动用理解中的推理过程.[3]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都离不开语言使用者的认知能力.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以Langacker认知语法中的意象概念为切入点,探讨名词动用这种语言结构是怎样表征人类心智经验中存在的意象的.

二、意象

传统语言学认为句子的意义就是该句子的真值条件.Frege曾说过,专名的指称就是它所代表的事物,如果专名无所指,就不存在真值,因此也就没有意义.[4]Davidson提出了系统的"真值条件论",其主要观点是"如果描写句子的条件或命题条件为真,句子的意义就成立,否则这个句子就无意义可谈".[5]这种语言观排除了人的认知、心理和社会文化因素对语言系统的影响.持这种语言观的人是想建立一种"科学主义"的语义观,然而语言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单做某一方面的研究是不能够解决语言的意义问题的.以认知科学为依托的认知语言学提出了与传统语言学完全不同的语言观.认知语法的创始人Langacker认为语义是语言的基础,而语义存在于人的概念化过程中,语义结构即概念结构.[6]178句法不是自主的,而是受语义影响的.一个句法结构所象征的语义值不仅反映了所感知事物的内容,也反映了感知构造的方式.意象就是人类这种感知的构造方式之一.最初作为一个心理学术语,意象被定义为"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在大脑中产生的直觉表征,是认知思维的基础元素,可在思维和推理过程中进行心理空间映射、合成和概念整合,实现概念化并长期保存在记忆中"[7].后来这一术语被引入认知语言学的语义描写中,用来表示"概念内容在大脑中形成的构思方式".Langacker认为意象是"在没有相关的感知输入时所产生的知觉感受".[6]133在认知语法中,语言使用者在描述某一实体或情景时,可以通过对于选择、视角、突显和加细程度等几方面的选择,在大脑中形成不同的意象.而其使用的语言结构就例证了这些意象在人类心智经验中的存在.本文拟从以上谈到的4个方面探讨名词动用结构是怎样表征人类心智经验中存在的意象的.

三、意象的影响因素

1.选择(selection)

选择是指语言使用者确定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和表达事物.一个事物有很多属性,语言使用者没有必要在描写或表达中穷尽所有的属性和特征.他们只会根据自身表达的需要选择自己所关注的侧面. Langacker把语言象征单位的语义极称为述义(prediction),表达语句的语义结构.每一个述义的产生都是对认知域的选择的结果.Langacker认为认知域就是描写一个语义单元的语境.他还提出了7种基本认知域:空间、视觉、温度、味道、外力、疼痛和颜色.[6]77在名词短语the big blue plastic cup中,每一个修饰语都是对一个特定认知域的选择:大的(空间域)、蓝色的(颜色域)、塑料的(材料域).相关认知域的覆盖范围叫基体(base),基体的某一部分如果成为被选择的焦点,就变成了侧面(profile).在以下5个名词动用结构中,father一词作为动化词的意义各不相同,但都是在参照基名词"父亲"这一认知单元(基体)的基础上而衍生出的不同的侧面意义.

(1)He fathered two sons.

(2)A son owes a debt to the man who fathered him.

(3)Bob fathered an orphan.

(4)He fathered many inventions.

(5)He fathered the plan.[8]

句(1)与遗传域相关;句(2)和句(3)与抚养域相关,但两者并不完全相同,句(2)凸显的是履行父亲的责任,而句(3)则强调扮演父亲的角色;句(4)和句(5)则与生育域相关,句(4)更强调"首创",而句(5)则侧重于"提出".

在句(4)、句(5)这两个句子中,基名词father本属于"父亲"这个认知域,转变为动化词后与many inventions/the plan构成动词和论元的关系,即它被放置到另外的认知域当中,表示"首创"了很多发明/ "提出"了这个计划.这种转变的基础是认知域之间的相似性,即隐喻映现.但在句(5)中,动化词father所体现的"首创"这一意义其实只是基名词father众多的内涵意义(生育、抚养、教育)之一.因此可以看出,在隐喻映现之前已经发生了在基名词father所属的概念框架内部的转喻识解.通过对Clark等[2]著作中名词动用的大量语句进行分析可知,大多数名词动用是转喻识解和隐喻识解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可能反复多次地交叉进行,这也体现了人的认知不断发展的过程.王薇认为:"建构名词动用时,转喻识解是较隐喻识解更为基本的认知方式,离开转喻过程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名词动用."[9]90可以说,转喻过程中对某一认知域的亚域的选择,是名词动用结构存在的根本.

2.视角(perspective)

Langacker认为视角对语义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观察事物的角度会影响观察结果,也会影响语言的表达.[6]98具体来讲,视角是说话者从不同的方位来观察实体或从不同的关系位置来描述某一复杂的场景.视角分为两种:优越视点和方位.

优越视点是说话人观察某一场景时的不同参照点.根据传统语义学,以下两句的意义完全相等,因为两句有一样的真值条件,但认知语言学却持有不同的观点,认为不同句子的说话者选择了不同的视角,因而产生了不同的语义.

(1)I will go to Chicago tomorrow.

(2)I will come to Chicago tomorrow.[10]

在句(1)中,发话者以自己的实际所在地作为go的视角,而在句(2)中,发话者则以听话者的地点作为参照点,因此使用come来表达.

方位是说话人在述义时预设的所描述场景的特殊方位."Mary stands to the left of Jack."这句话存在歧义,是因为Mary和Jack实际所在的位置取决于说话者看他们两个人时所选择的方向.

除这两种客观观察角度外,还有主观心理视角.所谓主观心理视角是指说话者在观察某一实物或场景时,会受到自身价值观、情感态度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带有个人色彩的主观视角.[9]例如:The stranger was dogged by the villagers.[9]67在理解该名词动用句时,基名词"dog"在英语文化世界中的内涵影响了人们对动化词的解读.西方文化认为狗是人类的朋友,忠实于人类,是被人类宠爱的对象.因此此句中的动化词"dog"可用做褒义,突出村民们忠实守护村庄不被外人破坏的行为.与此形成对照,在中国文化中,"狗"被视做看家护院的工具、可以食用的美食、可以随意驱使的动物.例如:"他老狗着人家."[9]67此句中的动化词"狗着"是贬义的用法,凸显"他"不讲原则地追随某人,像狗一样摇尾附和.

3.突显(salience)

突显主要指在观察实体或场景时最能成为注意焦点的部分.认知语言学主要运用认知心理学的两个概念,即图形(figure)和背景(ground)来阐释这一概念.在观察周围环境的某一物体时,这一物体成为突出部分,是注意的焦点,是图形,而周围的环境则成为背景.图形和背景被广泛地运用到认知语言学对句子的描写上.在认知语法中,Langacker[6]121更倾向于使用射体(trajector)和界标(landmark)两个概念,本质上它们的关系就是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射体通常是句子的主语,而界标通常是句子的宾语.例如:

(1)The table is below the lamp.

(2)The lamp is above the table.[11]

句(1)突显主语"table",桌子作为射体.句(2)突显主语"lamp",灯作为射体.由此可见,语义的差异并不是由概念内容本身造成的,句子突显的不同射体也是导致不同意义的重要原因.

名词动用结构中的移位动词和处所动词就很好地体现了射体和界标的这种关系.移位动词的宾语是基名词所在的方位,而处所动词的基名词是宾语所在的方位.例如:

(3)My mother carpeted the floor.

(4)The boy porches the newspaper every morning.

在句(3)中,"carpet"作为射体,突显了"用地毯(而不是别的东西)铺在地板上".同理,在句(4)中, "porch"作为射体,突显了"把报纸放在门廊里(而不是别的地方)".名词动用这种结构使得原本只以界标形式出现的基名词有机会成为射体(以动化词的形式),使其成为活跃区,得到突显.

4.加细程度(specificity)

加细程度是指说话者在何种详细程度上来描述一个实体或情景.同一情形可以用不同详细程度的词或句子来描述,以此构成语言的不同范畴等级和纵向层次.如有这样一个场景:杰克看到一条哈巴狗,这时他可以用以下句子对此情景进行描述:

(1)There is a Pekinese there.

(2)There is a dog there.

(3)There is an animal there.[11]

句(1)较精确地描述了所指称的个体的属性,有很强的加细程度.句(2)选择了基本范畴词dog,同句(1)相比,加细程度稍弱.句(3)使用了上位范畴词animal,比较抽象概括,加细程度最弱.英语中有很多名词动用结构都因为动化词的使用而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例如:"rabbit along at 90 miles an hour" "mouse along the parkside""hinge his knee""lid his eyes",[11]如果将以上4句中的rabbit,mouse,hinge, lid相应换做run,walk,turn,close等4个动词构成同样的句子,加细程度将会降低很多,因此达不到生动形象的修辞效果.

四、结 语

意象是认知主体对实物或场景进行描写的特殊方式.不同的选择方式、视角、突显和加细程度会造成不同的概念结构.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不同于传统语言学的语义观,它对名词动用这种特殊句法结构的分析,使得语义分析更加透彻.名词动用句在给予人们生动的语言体验的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不同于普通语言表达式的意象结构.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15-17.

[2]CLARK E V,CLARK H H.When nouns surface as verbs [J].Language,1979,55(4):767-811.

[3]高 芳,徐盛桓.名动转用和语用推理[J].外国语,2000, 3(2):12-14.

[4]FREGE G.On sense and reference[C]//GEACH B M.The philosophical writings of Gottlob Frege.Oxford:Blackwell, 1960:56-58.

[5]DAVIDSON D.Truth and meaning[C]//ROSENBERG J F,TRAVIS C.Reading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Englewood Cliff,NJ:Prentice Hall,1960:78-80.

[6]LANGACKER R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1,2[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7]章宜华.语义 认知 释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45-48.

[8]刘正光.名词动用过程中的隐喻思维[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5(3):13-15.

[9]王 薇.名词动用的认知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10]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4-28.

[11]熊丽君,禹丽芳.认知语法下的意象与意象意义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4(4):76-79.

Analysis on imagery meanings of denominal-verb structures

WANG Dongm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Dalian Univ.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China)

The denominal-verb structure is the result of a process in which nouns are used as verbs,performing the syntactic function of verbs.Based on Langacker's theory on imagery,the paper discussed the way in which denominal-verb structures symbolize different imageries in human beings'mind from four aspects,i.e.selection,perspective,salience and specificity.

denominal-verb;imagery;selection;perspective; salience;specificity

1671-7041(2011)03-0108-03

H314.2

A*

2011-02-07

大连理工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DUT10RW422)

王冬梅(1977-),女,长春人,讲师;E-mail: herowdm@sina.com

猜你喜欢
动用语义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语言与语义
意象、形神
基于波前快速推进法的页岩气储层动用预测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致密砂岩油藏流体赋存特征及有效动用研究
汽车起动用蓄电池健康诊断及应急点火仪的研制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