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专业 “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教学模式重构探讨

2011-03-31 22:27黎东升马伦姣王华民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6期
关键词:经管类教材专业

黎东升,马伦姣,王华民 (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改革以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 “统计学”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必须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统计学教学质量,不断适应社会及市场对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1 经管类专业 “统计学”的教学现状

1.1 统计学教学改革逐步深入,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与过去相比,经管类专业 “统计学”教学改变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克服了过去教学中只注重传授统计理论知识,而忽视学生统计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注意加强了统计实践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了明显提高。在教学内容上,删减了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增加了诸如抽样调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内容,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了优化[1]。

1.2 编写并出版了一批质量高实用性强的 “统计学”教材

近年来,经管类专业 “统计学”教材不论是在教材的名称上还是在内容的组织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新的统计学教材在保留了原来统计学教材精华的基础上作了相应的调整,添加了许多新的知识,使之更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更符合经管类专业 “统计学”的教学要求。

1.3 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以来,与统计学教学改革的需要相适应,经管类专业统计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有了普遍提高,教师队伍中涌现了一批知识面广、工作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为进一步搞好统计学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师资基础。

2 当前经管类专业 “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学目标陈旧,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上需要越来越多的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这对经管类专业的 “统计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需要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统计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能够运用现代统计分析手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目前在经管类专业的 “统计学”教学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现象,以至于毕业生的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分析能力都比较偏低,适应性较差。

2.2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为实现经管类专业 “统计学”的教学目标,近年来,虽然在统计学教学中不断加入了数理统计、国民经济核算等新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由于课时有限,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授这些新内容,即使老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这些新内容的讲解,学生也很难及时掌握和消化这些内容,加上部分学生重视程度不够,课下很难投入足够的精力对讲授内容进行思考,这必然会影响统计学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2]。

2.3 教材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改革以来,经管类专业陆续出版了许多统计学教材,其中也包括国家统编教材。但由于各种原因,国家统编教材并没有得到较好地推广和应用。很多学校仍然各自为政,各种自编教材的内容结构体系千差万别,教材质量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经管类专业 “统计学”教材存在如下主要问题:(1)缺少统一的教学大纲,使统计教材的编写和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2)统计理论滞后于统计实践,统计教材内容重复过多。有些新出版的统计教材,只是把原来统计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删减和调整,教材内容与统计实践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有的统计教材虽然加入了新的内容,但对国内外统计科学的新成果介绍的还不够,尤其是统计教学内容与现代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的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统计教材没有考虑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不仅给学生增加了负担,而且也影响到教材体系的科学性。

2.4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需要进一步改进

目前,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基本上是单一的课堂教学,对实践教学考虑不够。学生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很少,影响了学生的统计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仍以传统的 “灌输式”为主,对 “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不够。在教学手段上,也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不够[3]。

3 对策:重建统计学教学模式

3.1 重新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及方法。当今社会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够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发展;能够运用现代统计分析手段,高效率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人才培养的改革首先应把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能力放在首位,以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如果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和思维方法,日后就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难以具备创造性的应用能力。其次,要求学生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及统计软件知识。要能利用现代化手段收集、整理、分析统计资料,特别是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决策咨询,具有定量与定性的综合分析研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专业课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经管类专业应以 “服从市场,服务专业,突出应用”为原则,将统计学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出满足专业需要,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技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3.2 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时结构

新的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的更新。首先是课程设置更新。课程设置应突出能力培养,目前的课程设置必须加以调整:第一,加强统计分析方法课的内容,以增强统计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是建立在初等数学计算基础上的初级统计分析方法,其分析的结果缺乏必要的深度和广度。因此,统计学的教学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将统计分析方法全面升级,要积极引进建立在高等数学计算基础上的数理分析方法。第二,有些过去统计专业才开的课程,现在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经管类专业也应开设。加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并增加课时,或由选修改为必修 ,增加统计调查学、统计预测与决策。与宏观经济关系较密切的专业应加开宏观经济统计学。偏重于微观经济的专业应加开微观经济统计学。第三,加开统计软件应用课,建立统计教学实验室,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手段。尽可能使统计与计算机知识融于一体,使学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这将使学生应用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有助于其在专业上的成功。

其次是教材建设更新。教材的取向及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材建设应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首先要根据统计教学目标制定出统一的教学大纲;其次要根据教学大纲编写出具有特色的统计教材和配套习题;最后要在教材质量上狠下工夫。为了保证统计学教材的编写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如要根据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情况,对 “统计学原理”等骨干课程进行修订,增加专门的综合分析内容,充实统计定量分析方法,如增加时序分析、运筹决策、图表及数据拟合等。(2)要坚持经济性、适用性的原则。(3)要注意介绍、推广统计研究的新成果,以保证教材的先进性。(4)要适当引入数理统计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内容,处理好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避免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内容的重复。教材内容要侧重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训练,要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教材最好有配套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现代统计分析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计算机及软件,与以往传统的统计分析只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有着本质的区别,开发研究并充分利用功能完备、品质优异的通用软件,已成为现代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强化现代统计分析的教学和研究,特别是尽快开发出高品质、多功能的统计分析系统软件,以提高现代统计分析水平。如果能将统计教材与统计软件结合起来则更理想,使上课上机一体化。(5)要在教材中加入一些生动有趣的统计实际案例,为开展案例教学创造条件。新编教材既要面向新世纪信息时代的需要,又要尽可能贴近中国的实际。在编写教材的同时应编写配套的 “教学案例”,为开展案例教学创造必要的条件。

再次是教学重点及课时结构的优化。第一,要将以统计原理为重点改为以统计软件应用为重点。运用所学统计理论和方法去开展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它的根本目的。目前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这种统计分析能力似乎不足,还不能很好地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统计分析,特别是不会使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工作效率低,毕业后,在统计分析上没有优势。要克服这一点,就应将教学重点放在统计方法的掌握上,理论够用即可。在课时的分配上有一半的课时用于上机,多讲 “做什么,怎么做”,少讲“为什么”。第二,把以 “描述性统计”为重点改为以 “推断性统计”为重点。传统的统计学是以描述性统计为重点,强调统计数据 “事后分析”。而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事前分析”,如统计预测分析、预警分析以及景气分析等比统计数据 “事后分析”更加重要。

3.3 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

新的教学目标靠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去实现。统计学不同于抽象的数学,它有着很强的现实性,与社会经济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尽可能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应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采用模拟式教学、问题研讨式教学、实践活动式教学、案例分析式教学等新方法。

所谓模拟式教学是指利用校内模拟实验室,将模拟数据进行整理,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的仿真式教学;问题研讨式教学是指教师把教学中的重点或难点作为问题提出,指定参考书,组织学生分析研究问题,以便在突破难点的同时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培养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造;实践活动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引导学生参与统计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案例分析式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如何将统计方法运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这些教学方式的突出特点是强调统计学的实践性,能针对统计学社会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利用各种条件,加强实践性教学。这一点应贯穿于整个统计教学的始终。如,讲授统计调查这一章时,就应让学生自己进行调查设计,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运用计算机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有些内容可以提出案例让学生自己分析,并提交分析报告;或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问卷、搜集资料、处理数据、做分析报告;或以完成小型课题作为课后作业。这样可迫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真正地使用,势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多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了解市场,了解现实经济生活,分析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有些情况下可采用研讨式教学,把一部分内容交给学生,让其站出来讲解并展开讨论,让其自己查阅资料,自己备课,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研究问题及口头表达的能力,也能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给学生以思维空间,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掌握学习要点,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求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统计学教学应改变过去落后的教学手段,采用现代的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把统计学教学和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1]黄少年.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何去何从[J].统计与决策,2006,(12):16-17.

[2]谭 英.统计教育改革透视 [J].统计与决策,2007,(12):20-21.

[3]黎东升.参与式教学方法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8):150-151.

猜你喜欢
经管类教材专业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