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染色胃镜下射频治疗疣状胃炎68例临床观察

2011-03-31 13:58邹利权刘志鹏
重庆医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皮化生治疗仪胃镜

游 斌,邹利权,刘志鹏

(解放军第三二四医院消化内科,重庆400020)

疣状胃炎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特征的胃黏膜病变,又称隆起糜烂性胃炎,其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过敏引起的免疫变态反应等有关[1-3],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局部黏膜上皮增生的瘤性病变,部分有恶变可能。国内外有疣状胃炎癌变的报道,在第十届世界胃肠病大会上,疣状胃炎已被列为高危性癌前疾病[4]。近年来随着放大染色内镜的广泛应用,并通过其对胃黏膜细微结构的观察,可准确地识别胃小凹的形态,为开展内镜下的治疗提供了帮助。射频技术是继高频、激光、微波治疗技术后治疗消化道疾病的一种新方法,国内用于消化科已有多年。本研究应用放大染色胃镜观察疣状胃炎的胃小凹形态,并对上述病变进行射频治疗,观察放大染色胃镜下射频治疗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8例2008年5月至2009年11月在本科经放大染色胃镜诊断为疣状胃炎,胃小凹为D、E和F型,并同意接受手术的患者行射频治疗。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19~68岁,平均42.5岁;病程2个月至5年,平均2.7年;病灶分布情况:单独胃窦52例(76.47%),合并胃体部11例(16.18%),合并胃底部5例(7.35%)。疣状隆起大小为0.6~20cm,数目1~5个,所有病例均取活检,病理检查证实为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 放大镜Olympus GIF-Q240z电子放大镜可行普通胃镜检查,也可通过手动变焦将图像放大至100~160倍。四川绵阳产的LDRF-50型射频治疗仪。

1.2.2 治疗方法 胃镜检查前5min口服局部麻醉药物和祛泡剂,先行普通胃镜检查,发现有疣状胃炎者,予以蒸馏水及二甲基硅油稀释液充分冲洗病灶,0.5%美兰染色,3min后用蒸馏水冲洗表面浮色,应用放大胃镜对糜烂面及周围胃小凹进行观察及形态学分类,如胃小凹为D、E和F型,同时对病灶进行活检4~6块,病理检查证实为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的患者将入选为射频治疗病例,择期行射频治疗,术前准备与常规胃镜检查基本相同。使用射频治疗仪,射频输出功率设定为25~40W(一般选用30W),将射频治疗仪的弥散电极(金属电极板)与患者下肢紧密接触,经胃镜活检孔送入射频治疗仪电极,电极头接触病灶组织,启动射频电子发生器(脚踏启动开关),射频能量通过电极传送至病灶组织,局部产生高热能量,使病变组织凝固坏死,直至病灶组织变白、凝固即止,待所有隆起灼除后,抽吸胃内气体,避免造成患者胃肠胀气。射频治疗后若HP阳性的患者,予以质子泵抑制剂及抗生素进行抗HP治疗,若HP阴性的患者,予以质子泵抑制剂及胃黏膜保护剂治疗,术后卧床休息,禁食1d,流质饮食3d。治疗3个月后复查胃镜,观察病灶情况。

2 结果

射频治疗68例疣状胃炎的患者,共治疗病灶306处,每例平均4.5处,治疗部位以胃窦部为主,胃体为次。术后35例(51.47%)出现腹胀、上腹部隐痛或烧灼感。1~5d后症状基本消失,其余患者无特殊不适,无1例患者出现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3个月后随访,63例(92.6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经放大染色胃镜复查发现,59例(86.76%)患者病灶基本消除,原病灶处均覆盖新生的黏膜上皮及肉芽组织,胃小凹为A、B型患者49例(72.06%),C型10例(14.71%),仍有症状,镜下观察胃黏膜仍有疣状隆起,胃小凹仍为D、E和F型,需要再次行射频治疗5例(7.35%)。

3 讨论

疣状胃炎是一种内镜检查中常见的、具有特殊形态的病变,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与多种因素如过敏免疫变态反应、HP感染及高酸分泌等有关[5-6]。有学者将疣状胃炎分为未成熟型、成熟型两种,组织学改变主要为炎性细胞浸润,腺细胞轻度增生,上皮增生,因此疣状胃炎被视为高危性癌前疾病[7]。当胃黏膜发生病变时,常表现为胃小凹形态改变,而普通胃镜下无法观察到胃小凹形态改变。近年来随着放大染色内镜技术的发展,通过对胃小凹形态的分型,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胃黏膜病变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中慢性炎症的严重程度以及伴存的肠上皮化生病变的轻重,结合以往有关实体显微镜研究的文献认为,将胃小凹分为以下六大基本类型,A型和B型分别代表胃体和胃窦正常小凹表现,主要与胃的腺体分布有关[8-12];C、D型是小凹在有炎症、水肿病变的状态下小凹扩大、延伸,相互连接而成;E型是肠上皮化生的特征性改变;胃小凹形态在以上五型基础上,可有重叠和交叉;有研究表明,F型胃小凹在放大内镜下表现为小凹结构模糊不清、排列极不规则、消失或呈小的凹陷及细颗粒样,常提示为癌前病变较为典型的细微结构改变[13-14]。所以,对胃小凹为 A、B和C型的病灶不予射频治疗,而对胃小凹为D、E和F型的患者予以镜下射频治疗。

射频技术是继高频、激光、微波治疗技术后治疗消化道疾病的一种新方法,国内用于消化科已有多年。射频通过高频震荡、离子震动、传导电流和欧姆耗损转变为热能,使组织脱水、干燥和凝固坏死,达到治疗目的。导线不发热,电极头不会黏结,不会产生焦痂、黏附,影响治疗效果[15]。而本研究中有 35例(51.47%)出现腹胀、上腹部隐痛或烧灼感,1~5d后症状基本消失,其余患者无特殊不适,无1例患者出现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表明内镜下射频治疗疣状胃炎疗效显著,而且安全简便,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1]俞菊英,卜昌荣,考璇.幽门螺杆菌感染对疣状胃炎发生和发展的影响(附78例报道)[J].中国医师杂志,2007,9(1):76-77.

[2]Moss SF,Calam J,Agarwal B,et al.Induction of gastricepithelial apoptosis by helicobacter pylori[J].Gut,1996,38(4):498-501.

[3]Fox JG,Beck P,Dangler CA,et al.Concurrent enterichelminth infection modulates inflammation and gastric immune responses and reduces helicobacter-induced gastric atrophy[J].Nat Med,2000,6(5):536-542.

[4]樊代明,陈强.第十届世界胃肠病学大会报道[J].中华消化杂志,1995,15(1):30-35.

[5]徐光辉,柏乃运,石碧坚.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高胃泌素血症的关系[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2):121-122.

[6]Beardshall K,Adamson D,Gill J,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raise the pH in the jucaepithelial region of the mucuslayer of the gastrin antrum and body[J].Gut,1995,37(6):35-38.

[7]马洪升,欧阳钦,陈岱云,等.35例痘疹性胃炎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02,8(10):44-45.

[8]刘海峰,丁宇,陈晓光,等.放大内镜下胃黏膜微细结构形态与黏膜组织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J].武警医学,2009,20(3):227-230.

[9]Nakagawa S,Kato M,Shimizu Y,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pathologic gastric and mucosal microvasculafity:observations with magnifying endoscopy[J].Gastrointest Endosc,2003,58(1):71-75.

[10]Uedo N,Ishihara R,Iishi H,et al.A new method of diagnosing 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narrow-band imaging with magnifying endoscopy[J].Endoscopy,2006,38(8): 819-824.

[11]陈磊,杨建民,李向红,等.放大内镜下胃病患者胃黏膜微细结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20(2):83-87.

[12]黄永辉,周丽雅,林三仁,等.放大内镜下胃小凹形态学分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J].中国内镜杂志,2004,10(3):14-17.

[13]袁海锋,唐少波,林寿宁,等.胃黏膜隆起糜烂胃小凹分类及其临床病理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08,14(1): 78-81.

[14]Niwa Y,Gom H,Ohmiya N,et al.Magnifying endoscopy for the diagnsi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J].Dig Endosc,2002,14Supp1:S70-71.

[15]吴克拉,杨天俊.射频治疗上消化道隆起病变[J].重庆医学,2004,33(1):96-97.

猜你喜欢
皮化生治疗仪胃镜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病理诊断与内镜诊断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价值分析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LCI诊断肠上皮化生的应用价值
肠化免疫分型,告诉您胃病怎么办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关系研究
一种基于MSP430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