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临床治疗体会

2011-04-01 12:31葛兰东
当代医学 2011年28期
关键词:肝门肝功能原发性

葛兰东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20年来我国肝癌的死亡率增加了41.17%,已成为我国第二位的肿瘤病因[1-2]。多年以来,肝切除手术一直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我院2005年10月~2010年10月间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10月~2010年10月间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14例;年龄18~81岁,平均(45.6±2.5)岁。患者临床主要表现有:肝区疼痛22例(73.3%),肝肿大与上腹肿块14例(46.7%),体重减轻8例(26.7%),乏力、纳差7例(23.3%)。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19例(63.3%)。全部行B超检查,肿块阳性率为100%,CT扫描检查25例,肿块阳性率为100%,肝动脉造影2例均阳性。合并肝硬化25例(83.3%)。伴肝静脉癌栓1例,门静脉癌栓3例,胆道癌栓2例。本组患者术前检查均为肝功能Child A级,其中6例为入院肝功能Child B级经护肝、支持治疗7~14d后达到Child A级。肿瘤部位及病理:按Couinaud分段,肿瘤位于II、III段8例,III、IV段4例,II、III、IV段1例,V段1例,V、VI段4例,VI、VII段1例,VIII 段1例,VII、VIII 段2例,V、VI、VII 5例,V、VII、VIII段2例,III、V段1例。肿瘤直径≤5cm 3例,5~10cm 20例,>10cm 7例;病理检查:肝细胞肝癌共28例,胆管细胞癌2例。

1.2 方法

本组30例患者中,28例采用右或双肋缘下切口,2例采用胸腹联合切口。右半肝切除6例,左半肝切除5例,中肝叶切除1例,非规则肝切除18例,其中I期切除28例,II期切除1例,再手术切除1例。13例采用常规第一肝门血流阻断,14例采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其中左半肝血流阻断8例,右半肝血流阻断6例),1例未行肝血流阻断,肝褥式缝合2例。术中同时行肝动脉插管皮下注射装置埋植术(下称埋MT泵)5例,门静脉埋MT泵3例,肝动脉及门静脉联合埋MT泵3例,术后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1例。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本组30例手术顺利,肿瘤均获得完整切除(肿块切除率100%)。术中失血量300~1800mL,平均730mL。手术时间80~135min,平均94min(其中胸腹联合切口2例,平均134min)。常规第一肝门阻断时间为10~28min,平均19.6min。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时间为15~56min,平均23.8min。

2.2 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共9例次(30%),其中反应性胸水2例,切口感染1例,胆瘘1例,早期肝昏迷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肺炎、气胸各1例,腹水1例。患者手术后1~3个月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6.7%,均死于肝衰竭。采用胸腹联合切口2例,未产生开胸术后并发症。

2.3 随访

随访28例,随访率93.3%,随访时间1~5年,失访2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43.3%、16.7%。

3 讨论

本组肿瘤直径>5cm 27例(90%)。采用经腹入路28例(93.3%),主要用右或双肋缘下切口,尽量不采用胸腹联合切口,以减少开胸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且可明显地缩短手术时间。本组有2例患者由于肿瘤巨大,暴露困难,采用胸腹联合切口满足了手术的需要,并未产生开胸术后并发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肝硬变程度、病变范围等因素对手术及肝功能的影响术前应作充分的估计。术前常规进行护肝治疗、提高肝储备能力、纠正肝功能异常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3]。本组患者术前检查均为肝功能Child A级,其中6例为入院肝功能Child B级经护肝、支持治疗7~14d后达到Child A级。巨大肝癌切除量大,入肝血流阻断时间长,易引起严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术前提高肝储备功能,术中减少对残肝的损伤和术后的护肝治疗显得特别重要。本组肿瘤直径>10cm 7例(23.3%),术前复查肝功能均达Child A级。术后死亡2例,均死于肝功能衰竭,病死率6.7%。正确掌握肝切除量,对预防术后肝衰竭十分重要。合并肝硬化者切肝量不应超过全肝50%,对于位于肝边缘或合并严重肝硬化的小肝癌,可采取局部切(挖)除术[4]。

常规第一肝门阻断血流控制肝切除时出血效果确切、不需降温、方法简便、安全易推广,仍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控制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有效方法,但一般一次阻断时间以10~15min为宜,不宜超过20min[5]。本组应用该法13例,最长1例肝门血流阻断28min,术中无大出血;1例行间歇阻断术中开放血流5min。如合并肝硬化或时间需阻断较长,常规第一肝门阻断难以满足手术要求,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是有效解决方法之一。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法与常规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法相比,除具有后者的优点外,最大优点是保留了不切除肝脏的正常血供,在延长阻断时间时,肝脏的缺血性损害相对较轻,可为合并肝硬化的大肝癌的切除提供时间保障。采用常温间歇阻断肝门,对肝硬化最长极限为90min[5]。本组14例使用此法。最长1例阻断时间达56min,术后无肝衰竭发生。如肿瘤紧贴第二、三肝门及下腔静脉,估计有损伤的可能,则应先在肾上游离IVC,并预置阻断带备用。本组应用1例,但术中未行全肝血流阻断。对于周边部肝癌,切肝时边切边结扎肝内管道,以减少肝功能的损害。本组有1例采用此方法切肝,术中未行肝血流阻断,出血350mL,未输血。肝癌切除后,断面的处理方法不一,可用电刀或氩气刀烧灼肝断面,也可用生物胶喷涂;可用大网膜、镰状韧带或其他膜状物覆盖,也可将肝断面对缝。本组肝断面尽可能对边间断缝合,断面间隙填塞浸透无水乙醇的明胶海绵;不能对边缝合者,以游离带蒂大网膜覆盖,行间断缝合固定。肝断面闭合后,术后出血、胆瘘及隔下感染的机会明显降低。本组并发胆瘘1例,未发生隔下感染和出血。

手术治疗本身还存在切除率低,早期肝癌比例不高,不能解决术后复发、转移等诸多问题。总体疗效的提高还赖于肝癌的早诊断及治疗以及术后辅助治疗。

[1] 樊嘉,王征.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进展[J].消化外科,2006,5(6):397-400.

[2] 胡元清.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探讨[J].当代医学,2011,17(5):39-40.

[3] 陈孝平,张志伟,吴甲梅,等.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5,11(10):698-700.

[4] 杨宁,杨广顺,邵卓,等.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肝移植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3):217-220.

[5] 陈志祥,孟镔,卢海.45例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6):412.

猜你喜欢
肝门肝功能原发性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联合半肝切除与围肝门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肝门部胆管癌47例临床分析
肝门胆管癌内镜诊断和治疗进展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