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累及胸膜和胃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2011-04-01 14:41张月婷
当代医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霍奇金胸膜淋巴瘤

张月婷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71岁,因“咳嗽、发热半月,伴胸闷1周。”于2009年07月21日入院。查体:体温37.3℃,脉搏8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60mm Hg;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微绀,双下肺叩诊实音,双下肺呼吸音消失;心率8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剑突下压痛阳性,未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肿大;四肢未见异常。血常规检查示:WBC12.1×109/L,N76.8%,L15.5%,M 3.6%,RBC4.1×1012/L,Hb117g/L,HCT(红细胞压积)0.332,PLT97×109/L。肝肾功、血糖正常。血生化:乳酸脱氢酶为264u/L。血沉25mm/h。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查肿瘤四项CEA<0.50ng/m l,CA125 983U/m l,CA199 2.13u/m l,AFP 2.4ng/m l。胸片:两侧中量胸腔积液。胸部CT示双侧胸腔积液,未见肺部浸润表现和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腹部B超未见肝脾肿大,未见腹部淋巴结肿大。入院初步诊断:胸腔积液原因待查。入院后行胸腔穿刺,胸水呈暗红色,常规及生化检查提示渗出性改变,未见肿瘤细胞,胸水TB-DNA(-),涂片找抗酸杆菌(-),细菌培养(-)。入院后追问病史,患者诉有上腹胀痛10天,故行胃镜检查示:胃底、胃体、胃窦、十二指肠球部粘膜可见多发不规则隆起,基底较广约2.0~5.0cm,隆起表面、顶端有糜烂或浅小溃疡形成,质脆,易出血,周边皱襞增粗;诊断胃多发隆起病变性质待定:淋巴瘤待排;于胃底、胃体下部、胃窦、十二指肠球部分别取3块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为淋巴细胞增生,淋巴瘤可能。之后行胸腔镜检查、胸膜活检,胸腔镜检表现为胸膜广泛充血、水肿、局部糜烂。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型大细胞淋巴瘤,B细胞性)。最后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2 讨论

恶性肿瘤[1]。由于淋巴结与淋巴组织遍及全身且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血液系统相互沟通,故淋巴瘤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按组织病理学分型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 in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 in lymphoma,NHL)两大类[1]。非霍奇金淋巴瘤还可以多中心起源,疾病早期常已全身播散。与HL相比,NHL有远处扩散和结处侵犯倾向,对各脏器的压迫和浸润较HL多见,常以高热或各器官、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本例表现为胸膜和胃的浸润而无淋巴结浸润。

对慢性、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或局部肿块我们容易考虑到此病,但对于无淋巴结肿大时,诊断常有一定的困难。本例患者以咳嗽、发热、胸闷、气促等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体征以双侧胸腔积液为特点而无浅表淋巴结肿大。胸片,胸部CT,腹部B超未显示出有纵隔、肺门、腹部淋巴结肿大或肝脾肿大表现。胸液检查为渗出性,未发现肿瘤细胞,临床上很容易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但考虑患者年龄较大,肿瘤不能除外,再次详细的询问病史和仔细查体,发现患者有上腹部胀痛史,行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考虑淋巴瘤,此时进一步行胸腔镜检查和胸膜活检,最后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我们必须提高对这种不典型淋巴瘤的认识。本例患者经验也使我们体会到:①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化,可为相应脏器损害表现而无淋巴结肿大。此种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为多见。②对疾病的诊断不要根据临床表现仅局限在某一系统,要综合分析病情,广开思路。③认真采集病史和仔细查体对诊断至关重要。此例患者初诊医生采集病史时不全面,忽视腹痛症状,造成诊断的延误。④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淋巴瘤的金标准,取材时需注意多次、多方位、深取的原则。⑤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减少漏诊、误诊率。

[1]陆在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17-626.

猜你喜欢
霍奇金胸膜淋巴瘤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1990—2019年中国霍奇金淋巴瘤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分析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HBsAg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抗HBV治疗期间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分析
霍奇金:利用X射线解析生化物质结构
浅析影响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因素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