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68例高血压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体会

2011-04-01 14:41宋杰唐丛林
当代医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麻醉学麻药全麻

宋杰 唐丛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二氧化碳气腹是LC前十分重要的措施,它可为手术提供清晰的视野。但二氧化碳气腹可导致腹内压增加,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及二氧化碳吸收后的高碳酸血症,从而引起严重的呼吸、循环和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尤其对高血压患者影响更大[1]。本院自2007年7月~2010年7月,在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68例,年龄53~74岁,平均年龄60.34岁。ASA I~Ⅲ级。其中35例心电图提示有左心室肥大、ST-T改变。有心绞痛病史者15例,陈旧性下壁心梗8例。本组病例选择均为择期手术,人院后经过卡托普利、心痛定等降压治疗,使血压波动在(140±10)/(80±15)mm Hg方可实施麻醉手术。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常规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 g肌注。入手术室后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8~10m l/kg。先施行T8~9或T9~10硬膜外腔穿刺,置管3cm。平卧测定呼吸、循环基础值后,经硬膜外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5m l,确认为硬膜外阻滞后,开始全麻诱导:面罩吸氧下静注安定0.2rng/kg、芬太尼2g/kg、异丙酚2m g/kg和琥珀胆碱2m g/kg后行气管内插管,连接麻醉机,间歇正压通气,VT 8~10m l/kg,RR10~12tpm。麻醉维持用1%异丙酚和维库溴铵静注,并常规硬膜外追加局麻药,按需吸入少量安氟醚。每隔50~60m in硬膜外追加上述局麻药5m l。术中连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心率、血压、平均动脉压和气道压。胆囊取除后停用全麻药,待完全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接静脉自控镇痛泵(芬太尼0.8~1mg,氟哌利多5m g稀释至100m1,2m l/h静脉泵输入[2]。呼吸循环功能正常稳定后安全送回病房,交待病情及注意事项。

2 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均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术中血压稳定,生命体征平稳,镇痛完全,意识消失,腹肌松弛,应激反应控制在适当水平,循环功能稳定,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快而平稳,麻醉苏醒快而安静。术后镇痛完善,患者无痛苦,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所有患者术后均无缺氧、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及低血压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中使用二氧化碳气腹对循环、呼吸系统的主要影响有:①对心脏直接压迫,心舒张障碍;②胸内压升高,静脉回流量降低;③压迫腹主动脉、腹内脏器官及静脉。④若合并高碳酸血症,还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血管加压素等分泌增加,可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率、血压升高[3];⑤气腹时腹内压增加,膈肌上升,可造成回心血量减少,循环阻力增加,同时影响膈肌运动,肺顺应性降低,潮气量减少,肺扩张运动受限,导致高碳酸血症。

高血压患者应激状态下对循环系统改变的适应能力和代偿能力差,麻醉和手术期间血压更易波动而诱发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或充血性心衰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对高血压患者的LC,应该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以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近年来,不断有文献报道LC麻醉的选择以全麻联合硬膜外为安全,本组68例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效果显著,分析理由如下:⑴全麻只能抑制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和下丘脑对大脑皮层的投射系统,而不能有效阻断手术区域伤害性刺激向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传导,从而使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索分泌增加;⑵而硬膜外麻醉能够阻滞交感传入神经,各种非生理性刺激和干扰不能传入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应激不易产生,同时阻滞交感传出神经末梢使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减少,从而降低交感神经紧张性,减慢心率,同时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心肌做功及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⑶硬膜外阻滞可以松弛腹部肌肉,部分阻滞腹膜及膈肌分布区域的神经,因而明显减少切口、气腹及术中外周伤害性刺激向神经中枢的传导,使全麻用药量明显减少,患者苏醒快;⑷患者清醒后术区无疼痛,减轻了拔管时因伤口疼痛、清醒后躁动所致的心血管反应。

术中注意事项有:⑴应加强麻醉监测,防止因镇静药物应用减少而发生术中知晓;⑵由于全麻和硬膜外阻滞扩血管的相加作用,容易引起血压降低,麻醉前应注意适当扩容[4];⑶硬膜外采取小量多次给药的方法,防止低血压的发生;⑷术中使用能量合剂和心血管药物改善心肌代谢、扩张冠脉,预防心肌缺血、缺氧和心律失常[5];⑸注意保温,术中应加强体温监测并采取积极的保暖措施,使体温不低于36℃;⑹注意预防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术中应保持腹压<1.6k Pa,术毕注意二氧化碳排出速度不要过急过快,注意监测和及时处理。

总之,高血压患者行LC术时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具有止痛完善,全麻药和局麻药用量少,术中血压稳定、血流动力学调控便易,术后清醒完全、切口镇痛方便、有效,烦躁反应发生率降低等优点,是较为合理安全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张玉良.不同静脉全麻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呕吐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1,17(2):89-90.

[2]杭燕梅,张马中,徐燕南,等.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研究[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0,20(2):139-141.

[3]应隽,刘存明,钱燕宁,等.胸段硬膜外镇痛对开胸手术病人血糖,胰岛素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1,17(3):134-136.

[4]葛宁花,薛张纲,蒋豪.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血液动力学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4):239-240.

[5]周广利,于金贵,类维富.全麻复合含硬膜外阻滞在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8(12):637-639.

猜你喜欢
麻醉学麻药全麻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麻醉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低浓度局麻药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脱单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麻药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可视化技术在非麻醉专业学生麻醉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