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对脑血管壁损伤病理改变的研究

2011-04-01 14:41曾祥麒陈晓露
当代医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经颅供血脑血管

曾祥麒 陈晓露

高血压病(EH)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长期高血压,首先使脑动脉受累,表现为:脑动脉痉挛,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血流受阻,血管顺应性下降,晚期则血流速度明显减慢,流量减少,造成脑供血不足,长期供血不足、缺血、缺氧可引起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经颅多普勒检测可在早期发现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对脑血管壁损害的程度判定比较敏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选自我院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患者56例,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 HO/ISH)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高血压1级组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53.6±16.8)岁;2级组22例,其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55.41±14.5)岁;3级组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56.5±16.1)岁,并排除了吸烟、感染、糖尿病、出血性疾病、血液病、肿瘤及免疫系统等疾病。正常对照组20例为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者。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54±17.3)岁,均为无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健康人,排除标准同实验组。

1.2 仪器 美国MULTIG0N公司的500M型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ranscranil Dopp ller,简称TCD)探头频率2.0MHz,具有图像回放和储存功能。

1.3 操作与图像获取 嘱被检者取仰卧位,取双侧颞窗行经颅多普勒检查,根据脉冲多普勒超声的特点,变换延迟时间和距离选通功能,可取得w illis环上双侧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的平均流速,并根据其收缩期血流速度(S)、舒张期血流速度(D)和平均血流速度(M),求出不同血管的搏动指数PI值[PI=(SD)÷M]。

1.4 统计方法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定量指标用t检验,所获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本组56例高血压患者其中1级组18例,经颅多普勒检测可见脑动脉单支或多支血管单纯的血流异常加速,处于高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而且检查结果还表明:单支血管痉挛者较少见,多表现为多支血管的痉挛,而PI值比较改变不明显。TCD检查发现高血压2级组22例中,较多见的是单支和多支血管均出现血流速度趋于正常或降低,表明脑血流速度降低,供血量减少。发生多支血管供血不足而PI值逐渐加大,伴有脑动脉硬化的TCD表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高血压3级组16例,TCD检查发现,单支和多支血管均出现血流速度降低,表明脑血流速度降低,供血量减少。发生多支血管狭窄,供血不足且伴有脑动脉硬化的TCD表现,PI值加大更加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不仅危害人类生命,而且还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之一,血压过高导致脑血管壁的损伤,促进脂质间血管壁沉积,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近年来,高血压的治疗和控制尽管得到了有效的普及,但仍是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长期的血压升高,可导致脑动脉血管内壁发生一系列功能异常的改变,而监测和了解这些改变的发生和发展,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高血压在脑血管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对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2]。研究显示,脑血管通透性增高是高血压最早出现的脑血管病变。血压升高时脑血管通透性增高,血管床顺应性降低,从而导致脑动脉血管弹性、阻力、血管压力和动态调节功能改变,遇到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刺激,脑血管痉挛性收缩可引起血管壁缺氧和坏死,血浆蛋白沉积于坏死的血管壁周围,随着血压的持续升高,血浆蛋白沉积增多,血管壁玻璃样变和纤维素样坏死进一步加重,即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动脉血管床的特定部位,造成动脉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变硬[3],可以认为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是脑血管严重损害的先兆,也是导致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首发环节之一。

经颅多普勒检测通过超声信号探知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能够间接反映脑血管壁的损伤变化,通过近几年来的应用,我们发现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测对诊断和筛选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准确直观的反映颅内动脉的供血情况,并可确定疾病的病变部位。应用经颅多普勒通过探测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变化,可判断那供血不足的情况。当血流速度减慢、搏动指数增高时,提示脑供血不足。(2)能够根椐其动脉流速异常增快的程序和搏动指数改变,可确定病变的部位及程度[4]。(3)通过对脑动脉粥样硬化及程度的判定,指导临床的治疗和对预后的判断。当动脉管壁增厚、弹性减退、外周阻力增高、脑动脉硬化时,会出现特有的高阻力波型,搏动指数(PI)增高。在血流动力学研究中,搏动指数(PI)常用来表示动脉血管的顺应性。它是反映血管阻力及扩张程度的重要指标,因此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中都有着一定作用。通过对健康人及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我们发现,健康人的PI值最小,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PI值明显增大,并且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PI值也随之增大。

总之,高血压时可先后或同时出现多种脑血管壁损伤,脑血管通透性增高为早期的损害,是引起脑血管严重损伤的先兆,也是导致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首发环节之一。脑血管壁内膜的增厚,管腔狭窄为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继发性改变,这些改变进一步加重了脑血管的狭窄,脑供血的减少,抗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并不能使这些脑血管损害完全消除,因此,进一步研究高血压导致的脑血管壁损伤的病理改变的发生机理,以期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并能及时控制这些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对预防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经颅多普勒检测能够较早的探知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反映脑血管壁的损伤变化,对临床治疗具有极大地帮助。

[1]Rport of the WHO.Task Force on Stroke and Other Cerebral Disorders[J].Stroke,1998,20:1407-1410.

[2]罗祖明,董佑忠,彭国光.脑血管疾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66.

[3]Fredrlksson K.Acta Neuropatthol,1998,75:241-242.

[4]王桂红,王拥军,姜卫剑,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征[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5(5):315-317.

猜你喜欢
经颅供血脑血管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辣语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