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洪泥石流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的几点体会

2011-04-01 14:41邹华
当代医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卫生防疫灾民山洪

邹华

2009年7月26日20时~27日8时,米易县遭受强降雨袭击,引发了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全县12个乡(镇)全部受灾,受灾人口103115人,因灾死亡22人、失踪7人、受伤41人,直接经济损失1.94亿元。灾害发生后,米易县紧急启动重大自然灾害救灾防病应急预案,卫生防疫工作迅速展开。为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确保灾区人民的身体健康,防止大灾之后疫情发生,我们参加了全县受灾最为严重的攀莲镇和撒莲镇救灾防疫工作,现根据此次工作的经历,谈谈灾后防疫工作的体会。

1 山洪泥石流灾区所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1.1 饮用水问题

由于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灾区供水管道断裂,水井和供水点被淤泥、石块掩埋,供水范围和供水质量明显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厕所倒塌、垃圾处理不当、下水道阻塞,粪便、垃圾、污水及动物尸体可能污染水源。造成合格饮用水供应困难,群众不得不喝溪水、雨水等不洁饮用水。

1.2 食品卫生问题

山洪泥石流灾害后可能出现以下问题:一方面由于房屋倒塌,食物被掩埋或被洪水浸泡后发生霉变,造成食物短缺,受灾群众可能进食被污染或已变质的食物,也可能食用病死的畜禽、野生蘑菇等,容易造成食物中毒;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卫生防护设施,食品易受虫媒、污水等污染,食品保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1.3 病媒生物大量滋生,人群缺乏有效防护

由于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了输水管道和一些贮水建筑的破坏,使得自来水浸溢、生活污水在地面滞留,会给蚊子大量滋生提供了理想的环境;灾区夏天气温较高、湿度大,加之生活垃圾不能及时处理、为蝇类滋生创造了条件;被破坏的房屋及废墟下遗留的食物为鼠类提供了生存场所和繁殖条件,从而使灾民由于缺乏有效防护受到病媒传播疾病的威胁。

1.4 生活条件差,群众卫生防病意识低,传染病易传播

山洪泥石流灾害后很多灾民房屋被毁无家可归,都在室外灾民安置点居住,且面临饮水、食物、粪便和垃圾处理问题。由于卫生条件差,缺乏基本医疗保障,群众卫生防病意识低,易发生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流行。

2 应急处置队伍平时应准备充分以备应急

应急处置队伍平时应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充分做好物资、技术准备工作,保证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能立即投入到救灾防疫工作中并能很好完成工作任务。

3 对灾后公共卫生和防疫需求快速评估很重要

防疫工作队到达灾区后,首先要详细了解该地区人员伤亡及家畜伤亡情况,有多少灾民,灾民中有多少老人和孩子,有多少医疗防疫人员,有多少个灾民安置点,安置点的环境卫生,有无临时修建的公共厕所和垃圾点,粪便和垃圾的处理情况,有多少水源,水源周围环境情况,饮用水是否消毒,食品卫生情况,疾病监测系统是否完好,往年这个地区传染病流行情况等等与防疫相关的信息。在对灾区的公共卫生和防疫需求进行快速评估后,应尽快将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当地抗洪救灾指挥部,以便动员相关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把灾区防疫工作做好。

4 灾区防疫工作范围及措施

由于灾区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较广泛,灾区防疫工作范围及措施也相当广泛。首先,要在第一时间成立抗洪救灾指挥部和医疗卫生救治指挥部,统筹指挥,整合资源,卫生防疫覆盖到村社。第二,统一技术方案,规范应急处置,紧急制订《灾后灾民安置点卫生防疫工作方案》、《洪涝灾害饮用水、环境消毒和杀虫方法》等技术方案,科学指导卫生防疫工作。第三,根据灾区实际情况,帮助灾民选用供水水源,一般最好选用井水或山泉水[1],做好水源保护,对水源水进行严格的净化消毒,教育灾民喝开水,确保饮用水卫生安全。第四,加强食品卫生,严防食品受到细菌、霉菌、寄生虫、化学物污染。向灾民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保证食品安全;第五,灾后应彻底清除住所内外的淤泥,做好室内外环境的消杀工作;加强灾民安置点的环境卫生,通过修建临时简易厕所和垃圾堆放点把粪便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同时做好粪便垃圾的消毒工作;第六,控制病媒生物,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场所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病媒生物滋生地,杀灭蚊、蝇、蚤及鼠类;第七,为了使灾后卫生防疫工作能形成长效机制,我们分别对攀莲镇、撒莲镇的医务人员、乡村社干部及学校校长共210人进行了灾后卫生防病相关知识、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消毒、杀虫和灭鼠技术操作、药液浓度配制等系统的培训。使其能快速掌握相关技术,为灾区持续有效地开展卫生防疫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第八,针对灾民卫生习惯差,健康意识低的情况,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很多学者均阐述了健康教育是灾害后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2-3]。我们编制、发放了《灾后防疫》、《预防食物中毒》等传单2万余份,张贴《灾后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专栏20余副,通过宣传,灾民改变了不良的卫生习惯,卫生防病意识明显增强。第九,加强疾病监测系统的建设,保证出现传染病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控制[4],有条件应开展疫苗应急接种工作。

初期的卫生防疫工作重点是消杀、卫生宣教,由于灾区不等于疫区,过度使用消毒剂有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所以消杀工作要做到恰到好处。卫生宣教工作争取做到全覆盖,使灾民能及时接受到灾后防病的知识,增强防病意识。待情况改善后应加强疾病监测及计划免疫工作,及时开展如甲肝、乙脑等疫苗的应急接种工作,确保灾后无大疫发生。

总之,在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我们应根据灾区实际情况,及时开展灾后公共卫生和防疫需求快速评估,积极采取各种有效卫生防疫措施,为灾后无大疫做出贡献。

[1]李树猷,潘顺昌,孙凤英.减轻地震灾害的饮水卫生应急措施[J].中国公共卫生,1998,14(9):548-550.

[2]姜亚伟,任学锋.健康教育在洪水灾害时期的应用浅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7(1):326-328.

[3]田本淳.灾害地区健康教育效果调查报告[J].中国健康教育,2000(6):346-348.

[4]李建平,李舰,单杰.潍坊市破坏性地震卫生防疫应急预案的研究[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3,9(3):342-343.

猜你喜欢
卫生防疫灾民山洪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优雅地表达
一个“太阳能灯”男孩
回顾“东方之星”沉船救援中卫生防疫的特点及做法
遭遇暴雨山洪如何避险自救
“8?12”天津港特大爆炸救援部队卫生防疫实施
一种新型卫生防疫车结构设计
湖北省山洪沟治理思路浅析
“慧图杯”山洪灾害防治知识竞赛
党是灾民铁靠山(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