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2011-04-03 04:43卢继元李守超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学习型政党

卢继元,李守超

(南京政治学院 一系,江苏 南京 210003)

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课题。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任务十分艰巨,必须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我们认识、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和根本方法,也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指导意义

唯物辩证法揭示了自然界、思维和人类社会的本质和一般规律,是我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最基本的思想武器。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人类历史领域的产物,是关于社会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不断发现和破解学习型政党建设中的各种矛盾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同时以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本源和动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产生,往复循环,事物才不断向前发展。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矛盾、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两个方面。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毛泽东指出,唯物辩证法,“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1]304。学习型政党的建设是一个包含着各个方面的矛盾的系统,必须要运用唯物辩证法不断发现和破解学习型政党建设中的各种矛盾,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科学发展。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源于中国共产党面对日益变化和发展的世界,面对党自身建设的新问题而提出的新任务。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过程中,矛盾层出不穷。首先,存在着学习型政党建设与外部世界的矛盾。政党生活于充满矛盾的世界中。政党自身与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也存在着复杂的矛盾。这种矛盾概括起来说就是“我们党正处在新的历史方位,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2]217。世情国情对学习型政党建设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如学习型政党建设与当今世界的多极化、全球化信息化不相适应的矛盾,与当代中国的市场化、城镇化、集约化以及人口的老龄化不相适应的矛盾。其次,存在着学习型政党建设自身内部的矛盾。学习型政党建设与我党执政方式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方面不相适应的矛盾。就学习效能而言,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党群干群关系,有关学习制度、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政策导向、考核机制,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理论水平、学习和创新能力,对学习型政党建设带来的各种制约和影响等,这些都是学习型政党建设自身内部的矛盾。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在不断的学习中,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发现、分析和解决学习型政党建设中的各种矛盾,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发展。同时也要在不断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发现、分析和解决学习型政党建设中的矛盾过程中,促进学习型政党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全面地系统地分析和解决学习型政党建设中的各种问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主要观点。系统是由各个要素、各个部分有机组合而成的整体。系统与系统之间以及系统内部各个要素、各个部分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用系统思想看问题,是普遍联系原则的内在要求。恩格斯指出:“关于自然界所有过程都处在一种系统联系中的认识,推动科学从个别部分和整体上到处去证明这种系统联系。”[3]376

我们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学会运用系统思想和普遍联系原则,坚持系统思考原则,树立世界眼光,观察国际局势对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影响;把握全球战略,透视政党政治与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关系,以全球化的思维聚集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资源;培育全局观念,在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在改造主客观世界中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建构各个子系统,培养学习型党员、学习型党组织,培育学习型政党文化,健全和完善学习型政党制度和机制,通过各个系统的相互拉动、相互作用,促使政党一步步迈向学习型政党。

(三)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和研究学习型政党建设中的各种情况

唯物辩证法不仅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学说,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学说。一方面,普遍联系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另一方面,事物的联系又是动态的,不能离开运动、变化发展去理解。发展的本质是事物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过程。“用发展的观点看世界,是对普遍联系原则深化的结果,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总特征。”[4]97

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和研究学习型政党建设中的各种情况,就必须坚持不断创新。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是对政党建设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一项新的伟大工程。学习型政党建设包括党的理论创新建设、文化创新建设、制度创新建设和实践创新建设等。通过建设提升全党的创新能力,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和整个组织的战斗力,实现个人和组织的自我超越。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用新的理论和方法揭示规律,指导学习型政党建设,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不断把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真正实现学习型政党的功能和价值。

(四)积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性,反过来对生产力、经济基础具有制约作用。政党作为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同时也对其具有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在此基础上,政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若没有自己政党的领导就不能实现自己的伟大历史使命,只有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才能摆脱作为资产阶级尾巴的地位,才能把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团结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俄国无产阶级正是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学习型政党是面对复杂的社会时代作出的必然选择。只有建设学习型政党才能永葆党的青春和活力,才能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的历史作用,才能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五)坚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价值追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作为世界的主体在创造和改造人的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创造和改造着人自身,提高人自身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历史唯物主义从现实的人出发,最终把建立一个以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理论归宿。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是马克思全部学说的价值终结,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之所在,也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价值内核。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就是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在新的学习理念基础上建设学习型政党,通过党员个人、党组织和整个党的自我超越,带动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每一名共产党员在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过程中,通过学习改善心智模式,根据时代变化重构知识体系,进行创新性思维,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挑战自我发展极限,不断扩展自身的创造能量,不断实现自己作为党的一员的共同理想和崇高理想,通过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的全面发展;其次,每一个党组织在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党组织的意识,不断增强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不断凸显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全面发展;再次,通过前两个方面的有机融合,通过发挥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引擎作用引领整个社会的发展,促进每一个人的发展。

(六)关注意识形态,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进程

社会实践离不开社会意识的作用。在社会意识领域,社会意识形态居于核心地位,对社会的运动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体系,是人们以思想观念或理论的形式对现实社会的再造。在一定社会中,意识形态有主次之分。在我国,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学习型政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要主动把握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使全国人民的思想意识都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来。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给我们指明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这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5]。意识形态是党的旗帜。学习型政党建设首先是思想理论建设。所以,学习型政党建设必须以唯物史观的社会意识形态理论为指导,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积极主动地搞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同时,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做出理论概括,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中的信服力和影响力。

二、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持续推向深入

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6]5-6,也是指导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和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此后,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使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不断得到完善。在以后的历史中,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根据不同的时代特征、本国国情和历史任务,坚持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

在帝国主义时代,列宁根据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了一国或数国可以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理论,制定了建立和发展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科学理论和革命纲领。深刻论证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某一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认为俄国十月革命并不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因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特殊性当然符合世界发展的总的路线”[7]776。针对苏汉诺夫等人所谓的“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实行社会主义的高度”的观点,列宁辩证地看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指出虽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革命形势,俄国在具备一定客观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把历史顺序改变一下,即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然后利用这个政权发展经济和文化,为建立社会主义奠定物质基础。列宁认为,每个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但每个民族的走法却又是不一样的,是丰富多彩的。列宁还认为俄国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这一思想后来被斯大林发展成一国社会主义建成论。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写作了《矛盾论》、《实践论》、《反对本本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等著作和文章,坚持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中国化,为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领导党和人民完成了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为指导即将开始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写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问题,而且指出了苏联模式存在的问题,开始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进程。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增加了解放思想的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982年,在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十三大第一次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江泽民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情况新变化,提出了与时俱进,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全面阐述。至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为夺取革命和建设的不断胜利提供了根本指导,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找到了答案。

(二)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学习型政党建设和发展的最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第一次明确把科学发展观上升到“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的高度。科学发展观是依据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得出的科学理论,同时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内涵: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主要矛盾和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动力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坚持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和统筹兼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辩证统一和唯物史观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8]32是指导我们推进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也是指导学习型政党建设和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一是,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建设和发展学习型政党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二是,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揭示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建设和发展学习型政党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定性,体现永葆党的生命力的持续发展要求,反映政党发展规律,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便“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9]443;三是,科学发展观凸显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深刻昭示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科学诠释了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目的和归宿之所在;四是,科学发展观是党的理论创新的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党的理论创新,推动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科学发展。

(三)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内在联系

建设学习型政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作为一种新思维、新模式,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为适应世界、中国发展大势而提出的,其建设的目的在于增强党的综合实力,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以政党发展引领社会发展,这与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的要义、本质、目的的要求是一致的。学习型政党建设建立在对国内外、党内外形势发展的清醒认识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注重全局和联系,着眼建设和发展,强调系统能力、全面能力、基础能力建设,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的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建设学习型政党极大彰显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学习型政党建设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吸收了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精华和精神实质,是一个以学习型政党引领社会不断进步、个人全面发展的长期奋斗过程和价值不断实现的过程。

建设学习型政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保障。科学发展观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科学先进的论断,其贯彻落实离不开强有力的政党。一个政党的学习能力既是提升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执政能力的不竭源泉。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本领,把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建设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为全面贯穿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保障。通过建立学习型党委、学习型党组、学习型党支部(总支)、学习型党小组,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建立一套保证和推动全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有效机制,如投入机制、激励机制、教育机制、导向机制、考核机制、保障机制等,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和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总政治部.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0.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何怀远.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8.

[5]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09-28.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

[7]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王建伟.科学发展观概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

[9]总政治部.军队高中级干部理论学习读本:下册[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唯物辩证法学习型政党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唯物辩证法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双重视域下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批判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钢琴教学与演奏的唯物辩证法思考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