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华丽则、格调老成
——论颜光敏的咏怀抒情诗

2011-04-03 06:31姚金笛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光敏诗人

姚金笛

(山东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颜光敏,清初知名诗人,字逊甫,又字修来,号乐圃,山东曲阜人,复圣颜回六十七世孙,官至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康熙十五年至十六年,颜光敏、田雯、宋荦等十位诗人与王士禛谈艺,王士禛为订《十子诗略》付刻,“金台十子”由此得名。《十子诗略》中的《乐圃集》是颜光敏的诗歌总集,收诗三百余首,诸体齐备,曾受到顾炎武、王士禛、朱彝尊、施闰章、孔尚任等诸大家的高度评价。顾炎武云:

古诗训辞深厚,往往得古人微旨,可称大雅遗音,迩来殆无出其右者;近体清新婉约,逼似唐人,所谓“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者矣。

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卷九云:

诗品端厚正大,不轻佻,不板滞,于十子中为雅音。屈大均云:无正不奇,无奇不正。颜光敏是一位情感丰富的诗人,他写了很多咏怀抒情诗,借助历史和现实中的人物和事件,抒发了自己独特的情怀。

一、讴歌爱国人士

《乐圃集》中的一些作品通过歌颂抗敌殉国、坚持节气之士,充分表现诗人强烈的民族意识。颜光敏的祖父颜胤绍,明崇祯间进士,历官中宪大夫、河间府知府。清军攻破河间时,胤绍及全家七口自焚而死,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颜光敏生于明清易代之际,家世和时代的因素,决定了他早年对清兵入主中原的愤懑和对故明的留恋。他的一些诗作通过对壮烈殉国之士的赞扬和哀悼,抒写自己的怀抱。

康熙五年,颜光敏自京西游华山,路经邯郸,作五言古诗《邯郸行》。此诗长达三百字,表彰祖父颜胤绍的赫赫战功,称颂其疾恶如仇、爱兵如子的德行。《射鹰楼诗话》云颜光敏“其诗探源汉魏,古厚雄深,抗行于韫退、荔裳、西樵、阮亭诸公之间。其《邯郸行》一诗,述其祖令邯郸禁戢太监高起潜事,语甚悲恻”。七律《过邯郸作》是对祖父辈抗清不屈的讴歌,颂扬了他们的民族气节:

平干烽火接皇都,故国空悬户左弧。周岁曾闻封绣褓,含饴遂痛掩黄垆。枕戈遗事传臧获,呕血愁容见画图。二十余年人代隔,秋霜春雨梦魂无。

颜光敏生于祖父胤绍坚守邯郸之时,胤绍从任邯郸令到任河间知府,光敏已三岁,胤绍还没见过。胤绍一直没有机会像普通老年人那样含饴弄孙,过上闲适的生活,而是心存军国,枕戈待旦,不敢安寝,直到最后壮烈殉国。“二十余年人代隔,秋霜春雨梦魂无”,光敏见到祖父的画像,心思愁苦,只能通过奴仆的讲述,回忆祖父坚贞不屈的英勇事迹。

顾炎武在济南下狱时,颜光敏作《送朱锡鬯之济南》三首,劝导朱彝尊为顾炎武奔走,表达了对顾氏等明末清初坚持气节的爱国文人的崇敬和热爱,也充分表现了诗人的民族意识。

二、歌颂历史英雄

颜光敏青年时代正处社会渐趋稳定发展的康熙朝,他聪明好学,工诗善书,精骑射,志大才高,欲兼济天下,有所作为。他仰慕历史上那些驰骋疆场、杀敌保国的英雄,向往边塞生活,渴望建立功业。《乐圃集》有《题射猎图》二首:

塞马嘶黄昏,方瞳生紫焰。俯身握寒雪,净洗莲花剑。

丰颐最出群,貂裘锦为带。抽箭随双雕,目射阴山外。

诗中描述射猎者面颊丰满,锦带貂裘,持莲花宝剑,十分英武,而且还有一箭双雕的精湛射击本领,为作者所激赏。这是《乐圃集》中写得比较有气势的一首诗。

他还通过描写鲁仲连、荆轲、张飞、诸葛亮等历史英雄人物及其有关古迹,表达自己的感情。《乐圃集》中有《易水歌》。“易水寒流几千载,沙砾满眼风物改。波涛零乱倏明灭,飒飒英风至今在。”回忆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赞扬了荆轲的勇敢和高义。诗末说“伛偻老死安足道,我欲叱之谢庆卿”,表现了作者对荆轲的尊敬崇拜之心。整首诗风格豪迈俊逸,从中可以看出光敏奋发进取、一心想凭借自己的才华去从政报国的远大志向。此诗被王士禛收入《感旧集》中,并亲自作了一定的改动润色,由此也可以看出王士禛对此诗的认可与赏识。

《吊韩淮阴》回忆了韩信的故事。韩信少时钓于城下,有漂母见信饥,与之食。韩信发迹后,不忘当年之恩,召漂母,赐千金。如此重情义的杰出人才却被陷害杀死,长乐宫故址前草独为红色,作者认为正是“王侯屡负将军约”致使韩信的冤魂久不离去。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是萧何之力;吕后长乐宫杀死韩信,得萧何之助。故作者有“垂钓但应依漂母,筑坛翻恨误萧公”的诗句。诗末以东汉明帝在南宫云台绘二十八功臣像以示表彰作比,突出了刘邦屠戮功臣的歹毒心肠,对韩信没有遇到明君圣主感到惋惜。

三、借用他物抒情

颜光敏善于借物来表现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他经常借凤凰、骏马、雄鹰这类凌厉飞腾的艺术形象来表现诗人独具的性格特征。据《德园日历》记载,康熙十五年六月十日,光敏作《送曹颂嘉假归》为曹禾送行。“岁月如电驶,骅骝困伏枥。盐车登太行,犹胜空羁靮。”马被关在栏里饲养,不得其用,日行千里的骏马被迫去拉盐车。曹禾虽在朝为官,但是终日心情忧郁,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和周围人关系也不融洽,只能把心声诉诸于词章。曹禾离开得十分匆忙,诗人深感别离之日漫长,希望曹禾乘坐的船能够多停留一阵。这首诗对当时人才得不到重用的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批判,抒发了自己的愤慨,对曹禾的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他还歌赞菊、松等美好艺术形象,表达诗人对丑恶现实的否定,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与迫害美好事物的黑暗势力的抗争。和很多古代文人一样,颜光敏对菊情有独钟,他在很多诗歌里都借菊抒怀。《对菊》诗云:“我爱甘菊花,风霜共高洁。非关托隐沦,邈如对贤哲。”“九月凉风高”,各种花卉都枯萎凋谢,独有菊花“枝干攒丰茸”、“幽趣仍采撷”。这首诗赞扬了菊花不畏风霜的高贵品格。和《对菊》同样意蕴的还有《菊叹》:

东园甘菊高过墙,主人与尔同风霜。北窗支枕尽炎景,婆娑已似闻寒香。六月芸黄雨转急,中宵独往擎双笠。溅叶犹防锦石崩,漂根岂合污流入。秋冬之间怀抱恶,年年植此同莳药。尽赊市酒罗户庭,大索明灯缀帘幕。去年蓓蕾不尽开,今年委绝缠蒿莱。篱边朝槿终何用?偃蹇愁眠罢举杯。

高洁的菊花不畏风霜,默默地散发出寒香。据《颜修来先生年谱》,顺治十四年,光敏参加乡试,已中六十九名,以非孔氏,改置副榜第四名。十五年游太学,十六年读书家园中,日挽桔槔灌溉菜畦,还亲自栽种菊花,慨叹与菊同命运,故诗中有“东园甘菊高过墙,主人与尔同风霜”之句。诗人喜欢菊花,爱护菊花,从而表现了自己厌恶世俗、不随波逐流的美好品质。

四、批判社会现实

《乐圃集》中还有一些诗歌,根据作者自身的经历而做,对当时社会中的一些丑恶现象,表达了自己的批判。《乐圃集》卷一有《君马黄》:

君马黄复骊,我马驽且疲。我自游康庄,君自凌崄巇。

与君金石交,欲语中肠悲。挽君君不留,未敢相追随。

封狐走侁侁,冈峦相蔽亏。勿狃他人往,当思我为谁。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有《君马黄》歌,以歌辞首句“君马黄”而得名。作者写这首乐府古题诗,用意不在拟古,而在讽今。颜肇维《颜修来先生年谱》康熙二十五年条下云:

同袍中友,有拜某权贵为义父者,数年致身卿贰,府君遂与绝交,疾其无亲也。

此诗当为此作。清杨钟羲《雪桥诗话续集》中说:

颜甫考功《君马黄》云云,用意深警,末二语尤为惊心动魄,可当箴铭。世之随人作计者,正苦不知有我耳。

光敏多年担任清吏司主事、郎中一类官员,对世态炎凉、官场积习了如指掌。但他平生谨小慎微,一般不诉诸笔端。这首诗歌感慨深沉,训辞深奥,有汉魏遗音,在颜氏诗歌中是不多见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见光敏耿介性格之一斑。

五、怀念好友亲朋

《乐圃集》中还有一些诗歌表达对家中亲朋的深厚感情。康熙二十三年,颜光敏次女嫁顺天李昭,未两月竟卒,光敏悲痛万分,写作《祭二女文》和五言古诗《思悲翁》,回忆女儿“悃愊寡言,对卷帙则忘寝食”,称赞女儿手巧似织女,用“哀猿终夜啼,我独空烦冤”表达自己对爱女早卒的深切悲愁。孔贞玙,字用修,号立如,亦作栗如,琴棋书画均精,孔尚任之叔父,与贾凫西相友善,以拔贡任广信府通判。光敏有《怀孔栗如先生》一诗,诗中说孔贞玙“常笑功名嫌客问,每焚骚雅畏人看”,“十载同游多倚杖,浑头白发尚冲冠”,称赞他虽年老而豪气不衰。颜伯瓒,光敏堂伯父,字荆璞,岁贡生,曾于顺治十四至十八年官鱼台教谕。颜伯瓒辞官归里后,光敏为之做《喜荆璞伯父归里》,诗中说伯瓒游浮于宦海数年后,终于辞官归里。家中“迎人鸟雀骄怜羽,近水蔷薇乱绕门”,伯瓒“南陌锄犁安野性”,回家过着儿孙满堂、颐养天年的舒适生活,令诗人很是羡慕。光敏同兄长颜光猷关系亲密,曾写《村居同家兄作》一诗,描写和兄长在乡野的生活:

僻地惭高隐,多愁念岁时。秋容经雨尽,瞑色到山迟。起舞凭谁促?狂吟且自怡。更馀同跨马,莽莽向空陂。

诗歌简洁明快,回忆了秋天和兄长在山村居住时,一起闻鸡起舞、奋发图强、跨马奔驰的情景。

颜光敏是清初山东知名作家之一,他的咏怀抒情诗抒发了自己独特的情怀,是《乐圃集》中成就比较高的作品,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颜光敏.乐圃集[M].康熙刻《十子诗略》本.

[2]赵传仁,颜景琴.颜光敏诗文集笺注[M].济南:齐鲁书社,1997.

[3]孔宪彝.曲阜诗钞[M].道光二十三年刻本.

[4]颜肇维.颜修来先生年谱[M].颜懋侨《霞城笔记》稿本.

[5]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6]钱仲联.清诗纪事[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7]徐世昌.晚晴簃诗汇[M].北京:中国书店,1988.

[8]李伯齐.山东分体文学史:诗歌卷[M].济南:齐鲁书社,2005.

猜你喜欢
光敏诗人
光固化3D打印中光敏树脂的研究进展
鸣律
“诗人”老爸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基于光敏阵列直接调制的单栅式时栅位移传感器
3D打印光敏树脂中的二氧化钛颜料抗沉降性能研究
α桉醇光敏氧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光敏氧化制备抗癌及保肝的二萜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