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原油管道

2011-04-03 23:59华东师范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0062王家伟
地理教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中俄原油油气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0062) 王家伟

2011年1月1日5时48分,我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其他三条能源战略通道分别是中哈原油及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海上通道(船运石油和液化天然气))之一——中俄原油管道建成运营,俄罗斯的原油开始进入中国境内位于漠河县兴安镇的首站储油罐内,标志着中国东北方向的原油进口战略要道贯通,每年1500万吨、期限20年的中俄原油管道输油合同开始履行。

一、中俄原油管道建设几经周折

中俄原油管道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的中国支线。“东西伯利亚 ——太平洋”管线西起伊尔库茨克州的泰舍特,东至俄罗斯太平洋沿岸的科济米诺湾,全长4000多公里。其中中国支线起自俄罗斯远东原油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穿越中国漠河县边境,途经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3个县市区,止于大庆。管道全长1000余公里,其中俄罗斯境内72公里,中国境内约930公里。依据中俄两国间协定,该管线自2011年起将担负每年1500万吨的供油任务,共持续20年,管道输油能力最高可升至每年3000万吨。

中俄原油管道曾几经周折和反复,历时10余年。

1996年,俄罗斯时任总统叶利钦访华,中俄双方正式签署《中俄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政府间协定》,由此拉开了两国在能源领域合作的序幕。

2009年4月21日,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了《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双方管道建设、原油贸易、贷款等一揽子合作协议随即生效,标志着中俄能源合作“实现重大突破”。 2009年4月27日,中俄原油管道俄罗斯境内段开工建设。2009年5月18日,中俄原油管道中国境内段开工建设。2010年9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共同出席中俄石油管道开通仪式,宣布中俄原油管道全线竣工,标志着中俄能源合作进入新阶段。

二、建设中俄原油管道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1993 年我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9年中国原油消费达3.88亿吨,其中自产1.89亿吨,进口1.99亿吨,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超过50%;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将上升到60%。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加速发展,我国石油供求缺口将会越来越大,进口石油将是缓解我国石油供求缺口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然而,国际石油市场风云变幻, 伴随着对石油进口巨大需求的是石油进口贸易中一系列的风险和多因素的不安全性。这种情况下,中俄石油原油管道的建设无疑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

中俄原油管道工程是我国正在构建的东北、西北、西南和海上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之一。在铺设原油管道之前,中国由俄罗斯进口石油主要靠铁路运输,输油管道开通后,不仅输送量大幅提高,运输成本也将大大降低。随着东部石油管道以及东西伯利亚至太平洋管道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俄罗斯将每年为此供应3000万吨原油,并逐步扩大到5000万吨。中俄原油管道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中国陆路油气进口东北方向的一条战略要道。这对实现我国油气进口多元化,提高中国能源供给水平,改善我国石油进出口过于依赖海运的格局,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俄罗斯进口的原油也将作为大庆油田的重要补充,为东北地区炼油厂提供稳定的油源,对于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建成运营中俄原油管道的意义

中俄原油管道工程的建成运营,对于中国能源安全保障意义重大。这条原油管道将成为中国从陆路进口俄罗斯原油的重要战略通道,有利于我国实现资源进口多元化战略,为国家提供长期、稳定、可靠的原油资源;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造福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扩大国际油气合作,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1.中俄原油管道将成为中国陆路油气进口东北方向的一条战略要道。

中俄原油管道工程的建成运营,将成为中国陆路油气进口东北方向的一条战略要道。根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将上升到60%,提高我国的石油资源供给能力,是确保我国国民经济长期健康平稳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对中国而言,粮食、水、石油和信息均属于战略资源,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中国经济。1995年之后,我国开展的几个战略研究取得一个共识: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在逐步增加,必须考虑进口石油问题,并要逐步做到进口多元化,进而提高石油安全保障程度。

中国曾考虑从海路和陆路进口石油,但由于海湾战争的打响,对世界的能源供应威胁很大,又经历了石油危机,油价大幅震荡,通过分析世界的资源地、输送方式和输送通道,得出结论是把从俄国和中亚进口石油作为一个战略方向。

中俄原油管道建成运营,为中俄能源合作打开一扇窗,开辟了一条我国东北部从俄罗斯远东地区陆路进口原油的跨国管道运输干线通道。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管道建成后将实现年供原油1500万吨,以后将进一步增加供油量。

2.有利于我国实现资源进口多元化战略,为国家提供长期、稳定、可靠的原油资源,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成为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

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石油(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他石油产品)净进口量达20067万吨,其中,原油进口1.79亿吨。除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两国的进口基本通过陆路外,超过90%的进口通过海上运输。尤其是来自中东和非洲超过80%的进口原油,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这个战略咽喉通道。

随着中哈石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和中俄原油管道的建成运营,中缅油气管道的开工建设,我国西北、西南、东北、海上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初步形成。这一油气进口格局,将有力缓解中国海上运力紧张局面,进一步降低能源风险,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实现我国资源进口和能源供应的多元化,为国家提供长期、稳定、可靠的原油资源。同时,这对整个东亚的油气管网运输也有积极意义。从地缘来说,我国完全可以成为日本、韩国等国家油气运输的理想“过境国”。

3.有利于扩大国际油气合作,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中俄原油管道的建成运营,是两国油气战略合作的重大项目之一,对于扩大中俄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两国石油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有利于两国资源与市场互补,增加贸易规模;有利于两国原油贸易多元化,加强经济互信,巩固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经济基础;有利于双方携手共同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两国经济健康发展。

目前俄罗斯的能源供应主要集中在欧洲,对亚太地区的出口量暂时还较少。长期以来,中俄之间的原油贸易主要是通过铁路运输,尽管俄方近年来大力扩充铁路运力,但原油贸易量仍然受限。中俄原油管道的最终落成运营,使得中国打通了来自于俄罗斯油气“宝库”的重要战略通道,俄罗斯对华原油出口的运力“瓶颈”将有望解除。

对俄罗斯而言,通过一条管道盘活一片地区,这将是进入有前景的亚太市场的一个重要出口。发展中的中国市场对俄罗斯能源出口具有广阔前景。根据中国海关方面提供的数据,依照目前国际原油价格测算,1500万吨原油将为中俄两国增加约80亿美元贸易额。建设这条管道对带动俄罗斯远东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管道建成运营,加林达——漠河过境口岸的大桥、铁路也将陆续建设,必将带动两国贸易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中俄原油油气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平凉,油气双破2万吨
“峰中”提前 油气转舵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中俄原油管道进口俄罗斯原油突破8000万吨
放开我国原油进口权的思考
初探原油二元期权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