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庆精神提升大庆文化品位

2011-04-03 06:31邹彤雯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铁人价值体系大庆

管 慧,邹彤雯

(1.大庆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黑龙江 大庆 163712;2.黑龙江省科学院 高技术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体现着城市的个性与魅力。文化既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庆是一座年轻、有活力、有创造力的城市,大庆精神是我们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城市的发展之根。

一、全球化视域下的城市文化与大庆精神

城市文化品位是城市的文化形式和价值观念的总和,是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的文化品位,如同个人的文化品位一样,是内在的精神,深藏于城市的一系列文化因子之中。托夫勒说过,哪里有文化,哪里早晚就会出现经济繁荣;而哪里出现经济繁荣,文化就向哪里转移。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在全球化过程中,城市受到巨大的冲击。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的发展存在趋同与求异两种趋势,并且两种趋势并重。[1]只有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保持优良传统,达到历史与现代进程的完美融合,才是城市的最佳发展路径。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情感、精神、理想的载体,是大众愿望和审美的直接表现。它是一种生活文化,与人民的经济生活融为一体。作为集体性的文化,它具有覆盖性,被广大的人民大众所认同。文化决定人的归属,文化的创造者即是文化的主体,它所体现的就是主体的力量。其实仔细观察一下中国城市的发展,情形正是这样的。文化基础好的城市一般发展都比较快,而文化基础薄弱的城市,发展就相对慢一些文化基础的厚薄形成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或恶性循环。可见,文化已经成为城市竞争力的深厚基础和动力源泉。过去,我们对物质资源的重视和开发程度远远超过人文资源,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文化作为“软实力”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2]

20世纪末叶以来,“全球化”已经从学者、专家的书斋中走出,成为流传甚广的词汇。近些年来,不仅中国,包括一些发达的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都感到传统的东西在受到挑战。更值得我们警惕的是,正如经济有强弱之分,经济交往有事实上的不平等,文化也有强弱之分,文化交往也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强大的科技力量、媒体优势、文化工具、意识形态向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渗透,试图摧毁或销蚀第三世界的民族文化和本土文化,并进一步把它们纳入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一体化框架中。可以说,现在发展中国家文化及其传统价值体系所遭遇的挑战与竞争是空前的。文化全球化对本土文化既是一种冲击,也是一种机遇。本土化并不绝对地被动接受全球化的冲击,本土文化的生命力、不容抹杀的民族性等,构成了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本土文化生存的逻辑前提。在文化认同危机面前,各国人民都有力图保持本民族文化真本性的愿望。笔者认为,对本土文化要素的整合应建立在正确认识本土文化合理内涵的基础上,即通过强化合理内涵,剔除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非制度层面的内容,使本土文化整体结构趋于合理,以应对文化全球化。因此,构建理性的、自觉的批判意识,同时深化学术研究,是我们正确认识文化全球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矛盾的思想理论前提,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本土文化在交流、交往、竞争中更具特色。

大庆精神作为大庆的独有文化特色,从根本上回答了石油职工为谁工作、为谁产油以及如何工作的问题,明确了石油职工的使命,展示了石油职工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大庆精神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共同理想召唤下的相互吸引,体现在共同奋斗目标激励下产生的团结,体现在共同价值追求的高度认同。[3]作为全球文化浪潮中的组成分子,大庆精神要想存在、发展,保持其精神支柱的地位,就必须适应世界的发展,不断在形式上与方式上创新。这是大庆精神对时代必须作出的回应,同时也是大庆精神对机遇的把握。大庆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朽的文化价值,是一种文化软实力。继承与弘扬大庆精神,是当前大庆文化品位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大庆市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二、弘扬大庆精神、提升大庆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

大庆作为一个因油而生的城市,物质上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精神上有大庆精神,这是保证我们持续稳定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庆精神作为大庆油田的特有文化,是铁人王进喜等一大批英雄人物理想、信念、情感和意志在广大职工中发展而形成的群体意识,是大庆领导积极倡导和精心培育的结晶。大庆精神是大庆城市文化的根基、特色、主流。但是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有些人对大庆精神存在着模糊认识,当代年轻人对大庆历史不够了解,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对大庆精神的认同度有所下降。因此,弘扬大庆精神、提升大庆文化品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需要一系列长效稳定的途径。[4]

第一,以实体形式推动大庆精神的传承。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使原本各具特色的城市趋向雷同。要展现特有城市的特有魅力,唯有把这个城市的文脉传承下来。如一个城市的古老建筑、民居、街道、广场等,是具有典型符号意义的静态文化形态,要尽可能地加以保存。大庆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虽然没有悠久的历史与遗迹,但是却有着别的城市无法比拟的精神奇迹——大庆精神。城市文化的高品位,集中体现于城市形象的设计,体现于城市设施的协调和标志性主要建筑及重大工程项目。大庆在这方面成果比较突出:油田历史陈列馆,让艰苦的岁月与骄人的成绩一一呈现在人们眼前;铁人纪念馆,让老一辈石油工人的英雄事迹把人们内心震撼;铁人广场,悠扬的音乐和喜悦的人群歌颂着今日美好的生活。近年来的大庆歌剧院等一系列政府工程,也成为大庆精神的载体和演绎平台,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实体形式得以展现。但是,目前我市对大庆精神的展示主要以集中的形式出现,不完全适应文化传播广泛性的要求,所以这里要重点强调城市雕塑的作用。雕塑作为人的创造本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在人类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道路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要提高对城市雕塑功能的再认识,除了主要强调历史纪录、缅怀先辈、历史传统、文化象征、思想教育、陶冶情操、审美享受之外,还应该从构建高品位文化要素和美学要素的投资环境、丰富城市旅游资源、发展公共艺术增强城市心理调适功能、积累民族精神财富、发展文明战略等方面进一步认识雕塑对促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特殊作用。所以,在城市中应广泛地运用雕塑的形式,使其成为大庆精神的灵活载体,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安家立户。

第二,以大庆精神为依托推动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并进。每个城市由于历史发展、地理位置各不相同,城市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千差万别。但是只要一个城市有了自己的文化形象,就能充分发挥城市文化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就能培养一种团结向上的地域精神。城市的文化发展固然依赖经济发展,然而文化发展则更能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的城市,长期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和基础,现在必须使文化上的投入与经济上的投入保持适当的比例,使二者协调发展,相互促进,这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目前大庆在以大庆精神为依托促动文化和经济发展方面成绩斐然:大庆市文化产业呈现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在吸纳人才、沟通交流、文化休闲、营造氛围、创造价值等方方面面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一个城市,只要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品位高了,那么即使它的自然资源少一些,经济发展稍显逊色一些,也会因文化产生的吸引力、同化力和生命力,而终究能使这个城市发展起来。大庆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一个有相当雄厚经济基础的城市,文化产业作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和明星产业的积极发展一定会如同工业油流一般给大庆带来新的生机和力量。

第三,以大庆精神打造城市的文化品牌。无论建筑、雕塑、产品、人物、遗迹……只要独具特色,凝聚着城市文化的精华,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都可以成为城市的文化标志。大庆的文化品牌和标志是什么呢?答案是肯定和唯一的,就是大庆精神。在全球化、国际化、竞争品牌化的今天,只有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种精神层面的观念,转化为独具个性的城市品牌,才能实现以文化力提升竞争力的战略目标。一个城市有了知名的文化品牌、显著的文化标志,人们就会从这些品牌和标志联想到这座城市,认同这座城市,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大庆应把大庆精神作为一种品牌进行整体宣传和策划,实施品牌战略。把学习和弘扬大庆精神的任务和要求落到实处,为我省开发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品牌,同时为形成品牌链提供支持,从而扩大我省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我省文化的知名度。应充分发掘我省的文化资源,精心打造特色品牌文化,形成以铁人创业文化等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大庆特色旅游等为代表的旅游资源文化、以大庆油田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文化、以王进喜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扩大黑龙江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黑龙江文化的知名度。丰厚的城市文化内涵能够体现城市的个性和魅力,从城市文化的视野中,也能够看到城市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为此,大庆可以通过采取立项研究、媒体推介、会议交流、实践应用等方式,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一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信誉度不断提高,创造出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在艺术创作和生产中也应以弘扬和推广大庆精神为己任,立足地缘优势,深入挖掘、整理、弘扬历史文化资源,使这些作品形成的品牌效应在大庆城市形象的推广和宣传过程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第四,以大庆精神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城市的主体是市民,是城市文明的创造者和体现者。高品位的文化城市要靠高素质的市民创建,高品位的文化城市也为培育高素质的市民提供了条件。由于大庆城市历史比较短,属于移民城市。因此许多改革开放以后来到大庆的市民始终游离于大庆文化之外,缺乏主人翁精神,这对整个城市文化特性的形成造成障碍。因此,可以鼓励广大市民融入城市大社会中来,不断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培育社区新文化,逐步扭转移民对第二故乡的生疏感,增强他们的归属意识和责任意识。具体实施中,要善于继承选树典型的良好传统,比如铁人式的好工人、铁人式的好干部、铁人式的好学生,营造一种铁人在身边的良好氛围。以此来增强市民追求真善美的意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意识,使铁人精神真正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另外,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反映大庆精神的各类作品和本土教材,从娃娃抓起。从以情动人进一步到以文化人,使大庆精神内化为大庆人的人性光彩。以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建设为载体,把大庆精神融入生产管理和社会生活,指导人们的生产实践,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精神情感,升华市民的人生境界。

三、以大庆精神提升大庆文化品位的启示

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并将其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第一项任务。人文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精神导向和支撑,没有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会缺乏创造力和活力。城市文化品位提升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上的一致性,决定了培育城市人文精神与建设城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统一性。城市的人文环境如何,对社会是否和谐、是否能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直接影响。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既要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又要积极倡导和培育人文精神。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文化呈现多元趋势,这更加需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因此,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加强培育城市人文精神,既是城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条件。培育城市人文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虽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革,但大庆一直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育人铸魂,在继承发扬会战光荣传统的同时,开放地吸纳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2009年大庆加冕全国文明城市,这是大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综合体现,这是对大庆开发50多年、建市30多年辉煌的认可,更展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大庆人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继承、丰富和发展。这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以本土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以本土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必要性,为我们在城市中培育人文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与示范作用。以本土文化提升城市人文品位,加强培育城市人文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又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应当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强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朱志焱,潘琪,张焱,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

[2]王京生.文化立市论[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

[3]孙宝范,卢泽洲.铁人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4]马英林.铁人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J].学术交流,2005(1):36.

猜你喜欢
铁人价值体系大庆
李大庆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寻访铁人精神之旅
海上铁人郝振山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
铁人远去,侠之终结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物外真游》
——高大庆作品欣赏
全能三项:你也能够成为铁人
九曲黄河第一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