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城市特色文化建设探索
——以大庆市为例

2011-04-03 06:31余满晖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大庆市铁人大庆油田

余满晖

(大庆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黑龙江 大庆 163712)

近几十年来,我国新产生了诸如大庆市等一批新生城市。以某新生城市为个案,研究其文化建设,对学界进一步探讨这些城市如何进行文化构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促使市民精神风貌昂扬向上与城市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是一个不得不讨论的问题。

一、大庆市特色文化建设的外缘性与内缘性缘由

大庆市进行特色文化建设,从外缘性来看,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日趋活跃。虽然关于文化“普遍”和“平权”的争论一直未曾消失,但是这种论争却丝毫不能影响各个“地方”,各个“民族”在全球文化相互激荡、相互碰撞的巨大场域中不断吸取新的富有活力的文化“因子”,扬弃自己落后于时代的“劣根性”,从而使“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1],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成为各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为此,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1]

从内缘性来看,黑龙江省大庆市原名萨尔图,属安达市管辖,1979年12月14日从安达分离,建立大庆市,由黑龙江省直辖。由此可见,大庆市是一个典型的新生城市,也即刚产生或刚出现[2]1283不久的城市。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新生城市与新兴城市是相区别而存在的对象。因为“新兴”意味着新近兴盛、流行[2]1286,所以,新兴城市是指新近才兴盛起来的城市,它一般很早就存在,只是过去欠发展而已。与之不同,大庆市完全是近几十年来从无到有建设起来的城市。因此,大庆市城市建设的进程在时间向度上毋庸置疑开始于当代。这使大庆市一方面得以有条件利用当代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在它不到四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这块土地上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另一方面,正因为大庆市发展的“地平线”是当代,所以大庆市的构建从一开始就在自己由于悠久的历史而积淀下来的古韵悠长的城市文化支撑方面“先天不足”。换言之,新时期建设大庆市,如果只抓物质文明建设,不抓精神文明建设,大庆市就会成为最为彻底的“空心”城市,不仅不像一般历史古城一样有自己积淀的历史文化,形成自己的精神依托,而且也无城市发展中构建的“崇高”凝聚成自己的精神殿堂。这即意味着作为新生城市,大庆市相比其他类型的城市其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唯有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全市文化建设,大力打造自己的特色文化,大庆市才能走向“健全化”,才能在众多的城市中因为具有特色而处在时代的前列。

二、大庆市特色文化建设的具体构成

特色,意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方面。[2]1124可见,一个地域的特色文化,就是这个地域有,而他处无的文化。在大庆市,合乎这种要求的文化就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旋律,述说着大庆人不断追求、自我创新与超越的时代最强音。几十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大庆建设者的努力,有关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文化建构主要形成了文化艺术、文化旅游、文化科研等几大块。

在文化艺术方面,首先,位于大同区高台子镇的松基三井作为大庆油田第一口出油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并得到很好的保护。1990年,大庆市人民政府发文把松基三井命名为市级青少年教育基地;1999年重修后,松基三井改称为松基三井纪念地,并于2001年被国务院文物局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文物;2004年4月,松基三井纪念地被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精神教育基地;2005年6月,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政府把松基三井纪念地选入第四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除此以外,铁人第一口井、1205钻井队等,得到良好的保护和宣传,先后成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基地。其次,还有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大庆油田科技博物馆和石化公司展览中心等。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是为了纪念铁人王进喜于1971年建成的,原址位于大庆市解放二街8号。2003年2月开始改建的新馆于2006年竣工投入使用,共7层,建筑面积20011.15平方米,分《不屈的童年》、《赤诚报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悔奉献》、《鞠躬尽瘁》、《精神永存》七部分,集中展示了铁人王进喜的生平业绩及其体现出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是全国第一个以石油工业为题材的原址性纪念馆。该馆位于大庆市萨尔图区中七路32号,2006年9月26日落成开馆,占地面积15900多平方米,陈展面积4200多平方米,拥有馆藏展品7458件,通过采用编年体和专题式有机结合的方式,全面展示了大庆油田四十六年的辉煌发展历程,油田领导的泱泱风范以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继承与创新。大庆油田科技博物馆俗称“地宫”,原址位于让胡路区中央大街研究院内,3层总共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馆内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大庆油田油气勘探、油田开发现状和石油生产的历史,凸显了大庆石油工人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建于1999年的石化公司展览中心处于大庆市龙凤区,分为图片展区、沙盘展区、影像展区三个展区。图片展区以新闻图片为主,展示了大庆及大庆石化公司的发展历程;沙盘展区是大庆石化地区装置及住宅的微缩景观;影像展区则播放大庆石化公司简介片及爱国主义教育片。再次,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文艺作品。共计有歌曲《干打垒》、《歌唱王铁人》、《“三老四严”好》、《踏着铁人的脚步走》、《辉煌大庆》和话剧《铁人轶事》等不少精品。其中特别是由薛柱国作词、刘巩祥作曲的歌曲《踏着铁人的脚步走》,不仅被改编成群舞被大庆石化公司选送参加了第五届CCTV舞蹈大赛,而且在大庆市八届人大常委会二十七次会议上审议通过被确定为大庆市市歌。第四,大型艺术雕塑“石油之光”、“石油之星”、“奉献”和“腾飞”。其中“石油之光”雕塑位于萨尔图区中七路、萨大路和卡尔加里路交会处,目前已成为大庆市的标志性建筑。主体分为基座、塔身、塔徽三部分。基座为高3.5米、直径8米的圆柱体;塔身是由高30米,直径为半米多的钢管排列起来的三棱柱,上端每边各有一件直径为2.4米的铜质圆浮雕;环廊是6只飞翔的海燕,最大高度近5米。

在文化旅游方面,主要分为室内景观和室外景观两部分。室内景观主要是博物馆等景区,包括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大庆油田科技博物馆和石化公司展览中心。其中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自从2006年新馆开馆以来,日参观人流量最高超过6000人次,4年一共接待观众230多万人次。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开馆两年多来,展馆完成了国家、省部级以上团体接待任务10多万人次,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00多万人次。大庆油田科技博物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建馆30多年间,总共接待国内外游客数达120万人次以上。石化公司展览中心也是大庆市展示特色文化的重要景点,截至2010共接待参观者数万人。室外景观第一是大庆油田开发遗址景区,景点主要是松基三井纪念地,级别为普通景观,至2010年累计接待参观者已经超过10万人次。第二为艺术雕塑景区,主要游览处为“石油之光”、“石油之星”、“奉献”和“腾飞”四大雕塑。第三是大型集群式丛式井景区。景区位于陈家大院泡的2号采油平台上,现已按旅游景点标准对进入陈家大院泡的道路两侧及2号丛式井组平台进行了园林化改造;按旅游需要设置了公共信息图形、景点说明牌、摄像点,划定了游览路线、游览步道并且在平台两侧设置了展示板廊,演示采油树结构图、采油生产流程及相关的科技知识、世界领先技术等内容。

在文化科研方面,其一是学术论文,研究者主要依托《大庆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至今公开发表的研究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学术论文有三百四十多篇。其二是科研课题,迄今已立项完成共计一百多项,其中既有诸如“大庆精神的创新与发展研究”等国家级课题,又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哲学特征”等省部级、市局级课题。其三是科研基地,2009年6月,大庆师范学院和东北石油大学联合组建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研究中心,不仅填补了大庆市研究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省级重点科研基地的空白,而且重新收集整理了历年来学习和研究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资料文献,使之按内容系统编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研究课题》、《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理论研究论文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杂谈》、《领导人纵论百年油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再教育读本》和《大庆油田企业精神教育基地简介汇编》等几部分。

三、大庆市特色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第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庆市是一座新生城市,其所处地域先前是一片草甸子和沼泽地,荒无人烟,因此本身缺少传承久远可以进一步发扬的城市文化。但是,处于大庆市的大庆油田的劳动者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庆石油会战时期,就在比较困难的时候、比较困难的地方、比较困难的条件下,吹响了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号角。而到了大庆市刚产生之初,这种意气风发、情致昂扬的企业精神早已传遍神州,家喻户晓,显现了其巨大的影响力和精神推动效应。针对这种状况,大庆市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因地制宜确定了大力弘扬大庆油田劳动者在艰苦创业过程中生发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构建城市的精神脊梁,全力打造本地域特有的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基本内涵的红色文化、革命文化。

第二,鼓励研究,注重理论建设。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群众,真正具有自己鲜活的生命力。大庆市建设特色文化,特别注意在保证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彻底性方面下工夫。其具体措施主要是加强文化科研工作,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各种平台,鼓励研究人员在理论层面深入探讨和发掘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各个向度所体现的内容、特点和要求,切实从学理上使人们真正理解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大庆市要构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种特色文化等一系列问题。

第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作为新生城市,大庆市的特色文化建设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并没有一拥而上,乱铺摊子。而是由市政府根据城市文化发展需要,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统筹规划布局。首先,鉴于大庆市刚产生之初城市文化建设刚起步,所以,大庆市一直重视抓文化物质支撑物建设。既把松基三井等进一步保护好,又先后把5-65井组、北二注水站、中四采油队、1205钻井队、1202钻井队、中十六联合站、十三车队、星火一次变电所、十一中队与庆深气田发现井——徐深1井等确定为油田企业精神教育基地。同时集中精力建设博物馆等场馆。城市发展30年多来,依次专门新建或改建了大庆油田科技博物馆、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和石化公司展览中心等一批文化支撑设施。其次,精心规划各种文化设施的位置布局。像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与“石油之光”雕塑坐落在大庆市萨尔图区,石化公司展览中心位于龙凤区,而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和“奉献”雕塑则建设在让胡路区,这样就使众多文化设施在大庆市各区能合理分布,从而使其文化功能充分发挥。再次,充分考虑文化设施建设的形体与风格等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相协调。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主体建筑外形为“工人”二字组合,鸟瞰呈“工”字形,侧看为“人”字形,象征这是一座工人纪念馆。主体建筑高度47米,正门台阶47级,寓意铁人47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建筑顶部为钻头造型,象征大庆油田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建筑整体设计表现出一种力量,凸显了一种坚忍不拔的勇气,展现了厚重、大气、质朴、昂扬、粗犷、豪放的风格,既体现出以铁人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卓越的精神品质,又反映出新中国创业者崇高的历史地位。

第四,打好旅游牌,事业与产业相互支撑。大庆市在建设特色文化的过程中,兴建的诸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等,既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设施,又是大庆市特色文化旅游的重要旅游景点。尽管现在它们自身并没有走向产业化,但是却一直是大庆市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部分。因此,在大庆市,公益性特色文化事业与旅游休闲型特色文化产业二者实际上一直在相互支撑,共同推进了大庆市的特色文化建设。

四、大庆市特色文化建设的启示

自1979年建市以来,新生城市大庆市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种特色文化,其启示是多方面的。

第一,新生城市进行文化建设注重打“特色牌”是一条走向成功之路。新生城市刚产生不久,其进行文化建设的要求虽然非常紧迫,但是在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文化方面可供选择的空间却很大。它既可以“就地取材”,以这个城市在孕育、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核心价值为资源进行自己的文化构建,一方面通过学理研究使之理论化,另一方面借助众多的物质文化支撑使之具体化,从而凸显特色,走出一条城市文化建设的新路;也完全能够通过“照本宣科”,直接将它认可的其他地域文化照搬过来,走外来文化本土化的道路。而大庆市“就地取材”,经过三十多年的特色文化建设实践,不仅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而且也使城市经济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规约和引导一直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至2008年,大庆市在城市荣誉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不俗的成绩:全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全国文化模范市,中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居范例奖城市,联合国人居范例奖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金融生态魅力城市。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综合实力综合排名位居第19位。生产总值2220.4亿元,进入“GDP2000亿元俱乐部”。人均生产总值81214.3元,居全国第六位,东北第一位。旅游收入14.1亿元 (主要引自大庆市2009年政府报告) 。这就证明,“就地取材”,突出特色是新生城市文化建设的一条成功之路。

第二,新生城市建设特色文化,必须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勇于改革创新。大庆特色文化建设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大庆市委、市政府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充分认识到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大庆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因而一直重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建设。同时,大庆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有关改革精神,紧密结合大庆实际,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一方面推进文化企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创新,全面推行合同聘用制和人事代理制,公开竞聘,竞争上岗,有效提升了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激励机制;另一方面,推进文化企事业单位薪酬分配机制创新,实行绩效工资制、津贴制,形成了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机制。这些措施都长期有效地激活了大庆市的文化生产力。

第三,新生城市进行特色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的要义在于文化建设各个方面能够相互适应、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从而使整个文化构建能够持续发展。大庆市建设特色文化,首先投入了70多亿资金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因而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有了坚定的物质支撑。其次,文化科研的不断推进,也在学理上支持了大庆市的特色文化建设。它与大庆市的文化设施建设相互配合,分别在物质和理论方面给大庆市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提供了强劲动力。再次,加大文化产业扶持力度,创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得益彰,共同给力推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建设。这样,大庆市特色文化建设较好地处理了各方面的关系,因此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能不断地与时代对接,其发展的道路也越走越宽阔。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猜你喜欢
大庆市铁人大庆油田
寻访铁人精神之旅
大庆市庆虹桥立交改造方案比选
海上铁人郝振山
大庆市盐碱地治理措施探析
大庆油田设计院有限公司
大庆油田设计院有限公司
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铁人远去,侠之终结
全能三项:你也能够成为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