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内涵建设 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2011-04-03 06:31杨锐锋乔志和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专业

杨锐锋,乔志和

(大庆师范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大庆师范学院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是教学型地方普通高校;服务定位是立足大庆,面向龙江,服务全国;人才培养定位是为基础教育和生产、管理及服务一线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要想在高等教育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稳脚跟,就要比其他本科高校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就必须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就必须更加努力地提高教育质量,谋求长远可持续发展。

一、从《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看未来人才需求

(一)我国人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规划纲要》)在序言中指出:“当前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等等。”

(二)我国未来十年人才培养的主要定位

《人才规划纲要》中指出我国未来十年“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是: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规划纲要》在“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中指出:“适应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力度。到2020年,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金融财会、国际商务、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等经济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500多万人;在教育、政法、宣传思想文化、医药卫生、防灾减灾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人才800多万人。调整优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加大急需研发人才和紧缺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大规模开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建设一批工程创新训练基地,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工程师认证认可制度,提高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化、国际化水平。”

《人才规划纲要》在“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中指出:“加大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工业设计、知识产权、食品安全、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开发力度,重视传统服务业各类人才的培养。”

《人才规划纲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中指出:“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建立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动态调控机制,优化教育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和区域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看高校未来发展

(一)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在序言中指出,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等等。

(二)我国高校今后办学的指导思想

《教育规划纲要》在“总体战略之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中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三)我国高校今后发展的主要任务

《教育规划纲要》在“发展任务”之“高等教育”中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加大教学投入。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的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促进文理交融;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业教育。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有为,增强诚信意识。改进高校评估。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以重大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展科学普及,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积极参与决策咨询,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四)我国高校今后人才培养的路径

《教育规划纲要》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指出:“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三、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办出特色

大庆师范学院依据国家对未来十年紧缺人才的预测,从我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战略出发,从大庆建设百年油田出发,从大庆地方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出发,同时也从我校的办学定位出发,培养面向乡镇、农村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面向油田、面向地方行业企业的应用型人才。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各地方高校各有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的原则:从区域、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从服务面向的需求出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在正确定位的前提下,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强内涵建设,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一个专业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教师资源、教学投入、实验条件、实践基地等各种办学资源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够切实落实好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的各种设想和要求,也才能够真正实施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专业建设是新建地方院校的薄弱环节,如专业设置没有体现自身定位,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面向高新技术的专业较少,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较弱等等。要突破专业建设的瓶颈,关键在于设置专业时既要考虑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现代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又要兼顾地方经济社会的现实需要,要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进行科学预测,建立适应地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型专业。

在进行现有专业的结构调整时,要以“主动适应”为出发点,以服务地方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人才需求为原则,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对接、人才培养与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形成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地方特色,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在专业建设与发展上,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扎根基础教育不动摇,发挥传统专业优势,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办精教师教育专业,打造精品;另一方面,主动适应油田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重点,办强应用型专业,创出特色。通过实施专业精品和特色战略,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目前,我校有部分专业在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上遇到了办学条件和资源方面的困难,同时在专业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也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措施。有的专业在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方面缺乏力度、不够扎实。有的专业在实践教学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思路陈旧、步伐缓慢。有的专业在适应社会需求、开拓培养空间等方面不够积极主动、观望等待。应该说,这些都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从而影响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针对这些现象,我校将全面启动校内专业评估,以此检验我校升本七年来专业建设的成效。以专业评估为杠杆,摸清、排查各个专业的详细情况以及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遇到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扎实推进专业建设,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化营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根据评估结果,学校将针对每个专业确定具体的建设目标、规划和措施,并在招生计划、人才引进、师资培训和教学条件等方面对不同水平专业采取不同的政策。对于人才需求量大、办学条件好、就业形势好、专业评估优秀的本科专业,在专业建设条件上给予大力扶持并适度扩大招生规模;对疏于建设和管理、社会需求量小、就业情况不好、专业评估成绩一般的专业,将视情况予以通报,限期进行整改和建设,适当压缩招生规模或实行隔年招生;对于办学条件差、学生就业困难、专业评估成绩差的专业,将停止该专业招生。

(二)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思想、具体计划、配套措施和实现情况的具体体现[3]。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要合理构建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要牢牢把握并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的关系,其中能力是核心要素。

1.改革以校内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特点,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启动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走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之路,把课堂延伸到生产车间,把生产车间引进到校园,完善“3+1”人才培养模式。

2.继续做好课程建设规范化工作。要求所有课程严格按照规范化的标准,从建设规划、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课程资源、辅导材料、习题及答案、试题库等方面进行细化建设,所有资料实行规范化的归档管理,使之逐步达到校级优秀课、精品课的建设水平。

3.强化推进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一方面要从本科教育的规律出发,强调根据学科、专业的不断发展更新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密切追踪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加强对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注意不断把科研成果、教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植入课程,大力倡导研究型教学;另一方面要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尽量减少一般性理论教学的内容,以能力为核心,努力增加与生产实际、社会实践直接关联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增加与地方的经济、文化、社会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应用性研究。

4.强力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进一步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增加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时间,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鼓励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

5.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适当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引进校外精品课程资源,推行校内精品课上网,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建立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6.加强校本教材建设,构建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材体系。通过立项、合作、评奖等措施建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编写具有我校特色的实践课程教材。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目前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进入本科层次后,一些教师不能适应本科教学的要求,许多新来的青年教师缺少必要的助教训练,仓促上阵,教学功底不厚,教学效果欠佳;缺少“双师型”教师,不能满足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需要;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建设带头人,学术积淀、科研成果积累不深。为此,要大力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继续深化师德建设工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培养教师具有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进取意识。

2.在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进高素质教师的同时,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实行引进和培养并重。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博士工程。

3.进一步明确教师的学科方向,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实施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行教师定期到行业企业实践锻炼的制度,鼓励教师考取行业资格证书。

5.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大力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力度。

6.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建立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交流,促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7.加强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切实发挥教学系或教研室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教学和教材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把教师的精力引导到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上来。

(四)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我校正在进行的实践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学生动脑、动手能力较弱的问题,为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打下了基础。但是这些改革只是做了基础性的工作,如何更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的实践意识、创新精神,进而使这些实践意识、创新精神转化为更高层次的能力培养,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改革实践教学的原有模式,在加强实验、实训教学和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和开拓新的实践教学方式,如利用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辟多种形式的“假期课堂”,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活动,积极开展学生专业(职业)技能训练、考核与就业能力培训等。

2.启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可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开展活动、模拟训练等方式,指导和传授创业所需的实用知识和技能技巧,培养创业精神,构建成才机制。

3.设立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为学生配备导师,组建研究团队,开放实验室,以课题的形式资助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4.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基地的作用,结合专业特点,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和解决实际问题,促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磨砺创新和创业能力。

5.结合专业教育,依托学科竞赛平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学生创新才能的发挥提供多样化的锻炼平台,使学生通过各项活动全面展示自我,充分发挥其个性和潜能,激发其竞争意识和创新激情。

保证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所有高等学校的永恒主题,而切实培养好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则是关系地方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我校要不断研究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认可度高、行业企业需要、就业前景良好、创新意识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傅大友.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08(6).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专业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