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1-04-08 12:08曾丽雯黎海东谭艳史晓阳戎晓静何灵芝
护士进修杂志 2011年13期
关键词:级者脊柱炎化脓性

曾丽雯 黎海东 谭艳 史晓阳 戎晓静 何灵芝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广东广州 510700)

原发性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曾丽雯 黎海东 谭艳 史晓阳 戎晓静 何灵芝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广东广州 510700)

目的评价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10年10月我科化脓性脊柱炎35例者的一般资料、病变节段、Frankel分级、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并发症、致病菌等临床资料,对护理效果予以分析总结。结果对抗菌药物敏感的6例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对存在神经损害、经久不愈合的瘘管、脓肿、持续炎症信号升高及脊柱不稳的29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给予相应的护理,本组患者预后满意。结论对感染性脊柱疾患依据细菌药敏应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原则。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对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尤其是存在神经损害的患者需要开展早期手术治疗,术后给予相应的护理,是良好预后的关键。

脊柱感染 化脓性 护理

化脓性脊柱炎患者除疼痛、发热、骨质破坏等一般骨骼感染临床表现外,由于毗邻脊髓,还可出现迟发性后凸畸形、脊髓损伤、截瘫等严重并发症。由于致残率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大,当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时,有必要对症状显著、脊柱稳定性丧失、伴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开展及时的手术治疗。2000年1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脊柱感染的患者35例,对抗生素敏感的6例给予保护治疗,29行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收治化脓性脊柱炎患者35例,男性2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8.2岁(19~85岁)。其中病变位于颈椎患者5例,位于胸椎者7例,位于腰椎者23例。起病时程平均3.7个月(1个月~1年)。上述患者中误诊为结核者22例,合并神经症状患者8例(22.9%),其中Frankel分级为D级者5例,为C级者2例,为B级者 1例。

化脓性脊柱炎合并糖尿病患者8例(22.3%)。入院平均血沉49.7 mm/h。对抗菌素治疗敏感,症状不重,无神经损伤患者开展保守治疗,共6例。对抗生素治疗不敏感,症状明显,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则开展手术治疗,共29例,其中单纯病灶清除3例,病灶清除加植骨19例,内固定7例。合并神经症状的8例患者术后均有最少1个级别的上升,Frankel分级为E级者6例,为D级者1例,为C级者1例。本组患者均未发生护理不当,未见复发病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治疗时间长,多数心理反应剧烈,表现为焦虑、悲伤、抑郁、失助等负性情绪,接诊及相关护士要加强巡视病房,应多解释、多鼓励及时解决病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及时与家属做好有效沟通,以解除病人的紧张、失助情绪,配合治疗。

2.1.2 疼痛护理 患者临床表现局部疼痛,受感染部位活动受限,遵医嘱根据感染部位及程度给予正确体位,并合理使用镇痛剂,减轻病人疼痛。

2.1.3 卧位与翻身 术前严格执行正确的轴向翻身方法,以确保不加重脊髓损伤。患者住院后卧硬板床,要向病人详细讲解卧硬板床的原因和重要性,以取得病人的合作。正确的翻身方法是保持病变的局部固定,不弯曲、不扭转。为病人翻身时要用手扶着病人的肩部和髋部同时翻动,避免造成腰部扭动。本组严格执行正确的翻身方法,无发生因病人翻动而加重脊髓损伤的情况。

2.1.4 饮食与用药护理 加强饮食管理,给予高蛋白高营养饮食,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炎治疗。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观察 术后密切观察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用多功能心电监测仪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直至平稳,观察患者的面色、尿量,有无头晕、恶心等,根据病情及时记录。

2.2.2 体位与搬动护理 术后患者只要在手术恢复稳定之前对患者的活动进行足够的限制,椎弓根钉的脱出就可以避免,一般术后1个月复查X光片,了解稳定情况。因此术后恢复稳定之前应避免不必要的搬动,患者术后返回病房以及外出检查需要过床时,协助过床的护士,动作要协调一致,使病人保持肩、胸、腰、臀在同一直线,将病人平移至病床上。术后给予去枕平卧6 h后,每2 h采用轴线翻身法更换体位,侧卧时背后要用枕头将全背部顶住,避免上、下身的卧位不一致而造成胸、腰部脊柱扭转。本组使用病区设计的专用翻身枕,病人翻身后全背部顶住,使体位稳固。

2.2.3 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 由于手术牵拉或挫伤,脊髓和脊髓血供被手术破坏,以及硬膜外血肿直接压迫脊髓,均可造成脊髓损伤。患者可出现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甚至瘫痪。术后认真检查病人肢体感觉及运动状况,并牵拉尿管,检查膀胱是否有感觉。每小时观察记录一次,并与术前进行比较,如发现肢体麻木、运动或感觉障碍平面上升,提示有脊髓水肿或血肿形成,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无由于手术牵拉或挫伤脊髓和脊髓血供被手术破坏而造成的脊髓损伤发生。

2.2.4 功能锻炼 术后需进行功能锻炼的方法、活动注意事项、并发症预防的相关健康教育。麻醉清醒后鼓励病人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1)双上肢的活动,术后24 h有节律地运动双上肢,做肩外展,上举挠头、后展,伸屈肘关节、腕关节和手指握力训练;(2)膝、踝关节训练:膝、踝关节屈伸,在每一位置维持5~10 s,每天3~5次,每次 10~ 15下;(3)股四头肌收缩训练:将大腿伸直,用力绷紧,维持5~10 s后放松,反复进行。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直腿抬高训练,预防神经根粘连:平卧位,下肢伸直离开床面,抬高45°~60°维持5~10 s后缓慢放下,双下肢交替练习,每天3组,每组30次,每天每组增加5次,依次递增,循序渐进,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止。

2.2.5 支具佩戴与离床活动 患者术后4周可在胸腰骶支具保护下离开床活动。患者卧床时间较长,首次起床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如病人头晕、双下肢无力等容易摔倒,因此,离床活动时要注意安全:(1)离床前给予佩戴支具在床上半卧位,深呼吸,眩晕缓解后指导患者床边坐起,指导患者穿防滑布鞋,用助行器及扶助人员协助离床活动;(2)首次离床活动时,要有护士指导,开始离床行走时,要有护士或家属陪同,先在病房内活动,以免发生意外;(3)若活动时感到头晕明显,要立即蹲下,以防直立性摔伤;(4)双下肢乏力者,可使用助行器协助行走。

3 讨论

脊柱化脓性炎症传统治疗方法是6~8周给予抗生素治疗,本研究中行保守治疗的患者疗效良好,未见复发。但对于有明显神经损害、椎体破坏严重有明显的脊柱不稳或畸形、对抗生素治疗不敏感的患者,血沉、CRP持续升高,患者应尽早开展手术治疗[1]。近期有学者应用前路病灶刮除,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多例化腔性脊柱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2]。本研究中6例患者行相同方法治疗,未见炎症扩散,印证了该术式的有效性。

感染性脊柱炎症状隐匿、致病菌种类多、耐药菌增加。依据细菌药敏应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原则及基础,护士应遵医嘱按时按量给药,观察疗效。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对有手术指征的结核患者开展一期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术,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已被广泛接受。对化脓性脊柱炎开展一期内固定手术,手术方式多选择前路病灶刮除,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早期临床治疗效果。术后给予相应的护理,是良好临床效果的保证。

[1]GradosF,LescureFX,Senneville E,et al.Suggestions for managing py ogenic(non-tuberculous)discitis in adults[J].Joint-BoneSpine.2007,74(2):33-139.

[2]Ha KY,Shin JH,Kim KW,et al.T he fate of anterior autogenous bone graft after anterior radical surgery with or,withour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yogenic lumbar spondylodiscitis[J].Spine.2007,(17):1856-1864.

Spinal infection Pyogenic Nursing

曾丽雯(1971-),女,广东,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从事脊柱外科护理及管理工作

R471,R749.3

B

1002-6975(2011)13-1208-02

2011-01-25)

猜你喜欢
级者脊柱炎化脓性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不良预后的观察
中药治强直性脊柱炎有优势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0.1%环孢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干预对晚期胃癌患者疼痛的缓解效果分析
唑来膦酸联合放射疗法治疗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的效果评价
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分析
聊聊猩红热与化脓性扁桃体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