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1-04-09 14:57卜付军徐绪志黄红云黄义林余孝金
河南林业科技 2011年1期
关键词:油茶林业发展

卜付军,徐绪志,黄红云,黄义林,余孝金



河南省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卜付军1,徐绪志2,黄红云3,黄义林4,余孝金2

(1.信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河南 464031;2.新县林业局项目办; 3.信阳市南湾实验林场;4.商城县林科所)

油茶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适生范围广,品种资源丰富,结实早,产量高。其产品在医药、日化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论述了河南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设想,对于开发我省生物质能源,提高油料自给能力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河南;油茶;现状;经营;对策

1 概况

油茶在河南省只有信阳广泛栽培。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北麓,淮河上游,豫鄂皖3省结合部。总面积1 829 333 hm2,其中山区占36.9%,丘陵占38.5%,平原占24.6%。全市林业用地面积689 900 hm2,有林地面积536 740 hm2,森林覆盖率30.03%[1]。信阳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种丰富,油料树种繁多,栽培历史悠久,广泛分布的油料树种有油茶、油桐、乌桕和黄连木等。

油茶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我国主要木本油料树种,中国是其原产地和主要分布区。油茶种子榨取的油(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0%以上,茶油耐储藏,易被人体吸收,是理想的优质食用油。茶油及其副产品在日用化工、医药、农业和工业上都具有重要的用途。

河南油茶现有15 973 hm2,集中分布于信阳的商城、新县、固始和光山等浅山丘陵区,其中新县8 000 hm2,商城7 500 hm2,光山333 hm2,罗山13 hm2,固始40 hm2。

2010年茶油产量150万kg,油茶产业总值约 5 200万元。河南现有油茶加工企业20余家,其中精制加工企业5家。

2 分布的品种(类型)

目前河南分布的品种(类型)共有55个,以霜降籽为主,立冬籽次之、寒露籽、秋分籽更次之。在河南没有单纯优良品种类型的油茶林,品种良莠参差不齐,油茶的产量普遍较低,全省油茶平均产茶油仅75 kg/hm2,不及中心产区湖南省、江西省高产油茶的1/10。

为丰富河南油茶品种资源,信阳从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开始引进外地的良种:广西岑溪软枝油茶、江西白皮中粒、桂林葡萄油茶、福建龙眼茶、浙江红花油茶等近20个品种(类型)。近年来随着对油茶的发展重视,信阳各地开始大力发展油茶,信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为解决信阳油茶品种(类型)产量低和丰产栽培技术问题,从2003年开始引种湖南、江西等地的优良品种主要有:湘林-1,湘林-3,湘林-4,湘林-27,湘林-28,湘林-97,赣林-22,赣林-24,赣林-26,赣林-27,赣林-166及亚林系列等50余个品种[2],大大丰富了信阳的油茶资源。由于经费的限制,所引品种多以接穗嫁接为主,数量较少,以试验形式建林,发展面积很小。目前均处于观测阶段。

3 存在问题

从总体来看,全省油茶生产仍处于较低水平,综合分析,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人们对油茶的价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长期以来,由于油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种植特点,尽管种植规模大,但产量低,又缺乏扶持优惠政策,致使油茶产业发展缓慢;

现有品种老化混杂,经营粗放;

过去主要使用实生苗造林,优良品种比重低;

广大群众长期自给自足,没有真正把油茶当作商品来经营;

油茶造林初次投入成本高。以2010年物价水平,种植1 hm2油茶,需投入2.25~3万元,目前河南省油茶种植,又缺乏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农民积极性不高;

良种选育滞后。2009年,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在商城认定了“豫油茶1-7号”油茶品种,结束了我省没有油茶良种的历史;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和有效的发展机制,很难形成规模效益。

4 河南油茶发展思路与对策

4.1 加大油茶林基地建设

近期目标:2011-2015年,全省再新造高产油茶示范林15 226 hm2,低产油茶林改造6 373 hm2,到2015年共计完成36 000 hm2的油茶新造林和改造任务。

中、远期目标:2016-2020年,通过项目的全面实施,力争使我省油茶原料林种植面积达到 50 140 hm2,同时,形成相对完备的油茶产、供、销产业链条,逐步形成资源相对充足、利用水平高、产出效益显著的油茶产业发展格局。

预计全省50 140 hm2油茶原料林,全部进入盛产期,年产茶油750 kg/hm2,可生产茶油3 760.5万kg,年产值可达15亿元。发展油茶原料林不仅增加植被,绿化荒山,而且经济效益显著,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具的重要林业工程。

4.2 推广良种壮苗,加大良种基地建设

以信阳市林技站、信阳市林科所为依托,建立2.7 hm2良种采穗圃;同时在光山、商城分别新建种苗繁育基地共8 hm2,育苗塑料大棚4 000 m2,炼苗阴棚6 000 m2。以林科所为依托单位,建立省级油茶研究开发推广中心,成立油茶推广技术服务队,开展科技下乡,采取科技宣传、科技咨询、播放电视录像、现场授课、示范操作等多种形式将油茶科普知识和实用技术及时送到林农手中,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撑和服务。

4.3 组织保障

油茶产业链条长,涉及的部门和行业多,政策性强,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必须组建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对油茶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引导,理顺管理体制,搞好部门协作与配合。应成立各级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协调、处理油茶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组建由从事油茶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加工利用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油茶产业专家技术组,在科研、良种推广、基地建设、产业化经营以及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服务。

4.4 投入保障

大力发展油茶产业,资金投入是保障。国家应加大油茶林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对油茶产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要充分利用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把油茶基地建设与生态市建设以及种苗建设等结合起来,统筹安排。要实行“谁开发、谁投资、谁收益”的政策,在发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同时,要多方筹措开发资金,世行林业贷款要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油茶原料林建设,各级财政、农业开发、扶贫等部门要有稳定的资金扶持,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各有关部门的扶持资金和科技开发资金,用于油茶开发;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外商和社会各界投资油茶林建设,同时,要加强对开发资金的管理,努力提高开发资金的投入效益。

在油茶主产区选择3~5家基础比较好、企业信誉和资产状况良好,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油茶加工企业给予林业贷款政策扶持。对于企业贷款营建自有林地达到333.3 hm2的,享受油茶种植补贴政策。重点支持油茶加工龙头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在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带动辐射和市场开拓方面发展更大作用。

4.5 政策保障

河南应出台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设立鼓励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扶持油茶产业健康发展,要将发展油茶产业放在和粮食及其他食用油产业同样重要的地位列入国家扶持范围;要不断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打破地域、行政界线,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制等,共同投资发展油茶产业。形成运行灵活、有利于市场动作的运营机制,积极倡导“公司+基地+农户”的油茶产业发展模式。为保证各县(区)完成省下达的年度任务,首先要坚定不移地惯彻落实党的各项林业方针政策,应结合生态省建设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坚持“谁造谁有,合造共有”,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山区、丘陵一齐抓,号召广大群众利用房前屋后,村庄周围等地种植油料林。允许“四荒”使用权保持50年或更长时间不变,并发放林权证,调动群众积极性。

认真落实林业税费及相关优惠政策,为油茶产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4.6 科技保障

组建成立油茶科学研究开发中心。在生产过程中应着重抓好油茶选优、良种引进、丰产栽培、低产林改造、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形成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产业开发有机联系和产学研紧密合作的体系。

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加强综合利用,大力开展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等技术攻关。

加强科技示范,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加强技术集成配套和推广应用,通过科技示范,让农民看到优良品种和技术带来的实际利益,积极投身油茶发展。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建立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组成的科技专家服务体系,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和咨询。建立分组技术培训制度,分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油茶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开展科技成果对接、送技术下乡,提高农民经营水平。

建立技术承包责任制。种苗供应单位对提供的良种,要从造林到田间抚育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服务,并将林农和企业对技术服务的满意程度、服务的实际效果等作为对技术人员考评的重要依据[3]。

4.7 宣传保障

目前,人们对油茶的认识和了解较少,与橄榄油相比,市场认知度低。应当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要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形式,广泛宣传油茶健康绿色的独特功效,扩大油茶知名度。同时,应大力提倡健康饮食及生活方式,为油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

4.8 法制保障

坚持依法治林,加强林业管理。充分发挥林业部门的管理职能,对油茶原料林资源的保护、利用、更新,实行管理和监督,使油茶原料林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油茶原料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张本乐,钟家智. 中国信阳览胜[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2] 韩宁林,赵学民. 油茶高产品栽培[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3] 雷治国,黄永芳,何会蓉. 油茶及其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 经济林研究,2003,21(4):123-125.

Henan Province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esearch

BU Fu-jun1,XU Xu-zhi2,HUANG Hong-yun3, HUANG Yi-lin4,YU Xiao-jin2

(1.Xinyang forestry science institute,Henan 464031,China; 2.Xin County Forestry Bureau project office,China;3. XinyangNanwan experimental forest,China)

are the four big supply of fuel tree,The scope and variety and rich resources, strong, high yields.Its products in the medical, household chemical and other has a wide application.Discusses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in henan provinceAnd present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nan province, and improve fuel self-sufficiency Energy plants of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henan province;The status quo ;Business ; Countermeasures

S794.4

A

1003-2630(2010)01-0020-03

2011-01-15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专项“河南油茶良种选育”(2009BADB1B010209)

卜付军(1966-),男,信阳市林科所高级工程师,从事林业科学研究。

(责任编辑:王文彬)

猜你喜欢
油茶林业发展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
“四化”举措做大做强油茶产业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