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喘汤治疗小儿哮喘 60例

2011-04-13 04:47赵世良陕西省柞水县中医院柞水711400
陕西中医 2011年11期
关键词:平卧干姜平喘

赵世良 陕西省柞水县中医院 (柞水 711400)

笔者自 2009年 2月至 2011年 2月采用自拟祛喘汤治疗小儿哮喘 6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取在本院治疗的小儿哮喘患者 60例,男 32例,女 28例,年龄最大 12岁,最小 3岁;发作期病程 2~7d。其中伴过敏性鼻炎 6例,继发性感染 2例。多数患者就诊时就有明显的病史与体征,其中 42例有家族遗传史。诊断标准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甚者不可平卧、紫绀。②有反复发作的病史,通常与接触某些应变原、冷空气、物理、化学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③通常有家族遗传病史。④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为主的哮鸣音,呼气延长。⑤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昼夜 PEF变异率≥20%。

治疗方法 采用祛喘汤治疗,麻黄、桂枝、干姜、五味子、半夏、芍药、苏子、莱菔子、射干、款冬花、紫菀各10g,细辛 3g,白芥子 6g,甘草 13g。每剂煎 2次,得药液300mL,每次口服 150mL,2次/d,10d为 1个疗程。

疗效标准 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日常生活完全不受影响;好转:哮喘症状减轻,日常工作部分受限;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

治疗结果 治疗 1~5个疗程后,控制 37例,好转21例,无效 2例,总有效率达到 96.67%。其中 1例无效病例因不能忍受中药气味,故改为西医治疗。

典型病例 赵某,男,8岁。 2008年 1月 12日初诊。有哮喘病史 1年,1星期前,受寒,出现咳嗽、气急、咳痰、恶寒。自服板兰根冲剂和感冒灵冲剂,隔晚出现气喘胸闷、不能平卧,第三天经社区医院静滴抗生素、地塞米松,胸闷气喘有所缓解,继续用上述西药治疗,期间加用定喘汤,但夜间仍气喘明显,影响睡眠。到本院治疗时,仍口服抗生素、强的松、舒利迭等,现述:恶寒,畏风,咳嗽,气急,胸闷,动则甚,痰白稀,渴喜热饮。检查见:舌质淡,苔白滑,脉弦。右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音,血糖 4.3mmol/L,血压 110/70mmHg。中医诊断为哮喘,证属表寒未解,入里化热。方用祛喘汤合三子养亲汤,麻黄、桂枝、干姜、五味子、半夏、芍药、苏子、莱菔子、射干各 10g,白芥子 6g,细辛 3g,甘草 13g。服 5剂,患者胸闷气短症状明显缓解,后加石膏、黄芩各 10g,再服 8剂,症状基本消除。

讨 论 哮喘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以致的以呼吸困难,鼻翼煽动,甚者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哮喘属于顽疾,是儿科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常常反复发作,且病程对患儿的生长发育有巨大的影响。笔者自拟祛喘汤,是在小青龙汤基础上化裁而成。本方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故能宣肺平喘,起到治疗的作用。

猜你喜欢
平卧干姜平喘
平卧位输尿管插管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应用的护理分析
平卧位下直接前入路及侧卧位下后外入路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术中术后疗效对比
Pingchuan formula (平喘方) improves allergic asthma in mice through inhibiting nuclear factor-kappa B/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从《神农本草经》论述干姜在经方中的应用
平卧菊三七的形态特征和影响因素
千年古方三拗汤,止咳、化痰、平喘
UPLC-TQD-MS法探讨关木通配伍干姜减毒存效机制
地龙生姜平喘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正交试验优化平卧菊三七多糖的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