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本路径

2011-04-13 05:45
关键词: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文本

姚 刚

(河南科技学院 思想政治课教学部,河南 新乡 453003)

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本路径

姚 刚

(河南科技学院 思想政治课教学部,河南 新乡 453003)

文本路径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包括完整准确的文本内容、立体多样化的文本型体和受欢迎的文本语言。为此,既要处理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吸收西方社会文明成果的关系、理论研究的非均衡性与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求之间的关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开放发展性与权威结论性的关系的问题,又要开发立体的独立教材、小册子或融合于其它课程等的文本型体,还要在文本的语言形式上易于接受,尤其注重发挥教师授课语言的文本再创造作用。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文本路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其要义就是要实现“理论—认同—实践”的有效转化。而要实现这个转化,关键是要探索出有效的实现路径,包括文本路径、组织路径和传播路径[1]。而文本路径主要指从内容、形式和语言文字等方面分别做到内容准确完整、型体灵活多样、语言形式易于接受,从而更好地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并影响受众。其中,文本的内容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载体,文本的型体是其客观物质存在的形式载体,而文本的语言形式则是其活的存在。上述三方面互为表里,相互搭配,共同构成有机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体物质存在。进而,以之为手段影响受众,借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构建准确完整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内容

准确完整的文本内容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载体,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为此,要解决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吸收西方社会文明成果的关系、理论研究的非均衡性与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求之间的关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开放发展性与权威结论性的要求的关系。

1.完备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西方文明成果的关系

首先要科学认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然后才能正确理解和切实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2]。

就内容而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然内在地包含了消化吸收西方文明成果。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如何正确对待西方文明成果始终是困扰广大马克思主义者的问题。实际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可能是天上掉下来的无根苹果。从理论上来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正是在结合自己所处时代社会现实和各种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和不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那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也就先天继承了那些时代的包括西方文明在内的思想理论成果。再回到现实上来,我们致力于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既有我们社会主义性质的卓然特性,但又有与现代西方文明成果的土壤一样的市场经济。因此,需要借鉴和吸收西方文明成果中的优秀部分。并且,值此全球化日益深化之际,国家间的一致性也在增强,国家间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必要程度也在加大。近年来,所谓“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等概念的出笼和被广泛争论就是典型的证据,表明各国都在努力向他国学习。所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一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内核,同时充分借鉴和吸收古今中外的人类文明成果以具有和保持其先进性。

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内容认知上的非均衡性与同一性要求的关系

高校是知识的殿堂,但是,高校之间则因很多原因有着较大的差别。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而言,高校之间在其理论内容的确认上还存在差异,而这又与高校要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在内容上的同一性要求相矛盾。

意识形态上的立场不完全相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持有者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信奉者之间,甚至马克思主义信奉者之间都会有不同的具体认识,学术上的观点不完全一致。往往,由于在意识形态上的立场不同,其观点也会不同;同时,即使意识形态上立场相同的马克思主义信奉者内部之间、非马克思主义者内部之间都会因为各自所做的研究工作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和观点。此种情况导致高校之间和同一高校内部的教师之间就存在着同一学术问题而有多种观点的现象;成果上的水平参差不齐。更为可见的现实是,在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学术研究上来看,教师之间学术成果的水平高低不同,并且还可能有着较大的距离。其背后有着十分复杂的原因,诸如研究主体之间的能力差异、外在因素的优劣势不同等。

为此,需要在解决统一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本问题时充分地考虑到上述实际情况,按照求同存异的原则统一起来,再按照学习提高的步骤让广大教师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内容上同一起来。

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本内容权威结论性与研究发展性的关系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本内容的取舍还要处理好理论的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大众化教育与研究之间的关系、意识形态导向与学术导向的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准确与完整性而言,稳定的方面是基础。对于已经由党的文件发布、被学术界广泛接受的、经受住实践检验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要及时地形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有机内容;对于尚处于较为激烈的争论之中没被广泛接受、未能由实践加以验证的论断要用发展性的态度来对待,容许乃至鼓励继续研究、继续争论、继续实践检验,以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来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性。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与大众化教育的关系。一直以来,有一个很流行的观点,科研促进教学,科研为教学服务。实际上,只要将目光放在某一个具体的科研和教学实际上,我们就会发现,上述说法没有客观论据。其最大的问题出在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即社会分工和职业分化。研究和教学是彼此独立的两件工作。在结果上二者可以统一为知识,但在过程和方式上则差异很大。这样,就需要在研究工作及其成果与教学教育之间建立一种制度化的联系机制。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高校教育的严肃性有其政治性也有其学术性,因此要强化教育的研究性和研究的教育性。即,为了强化和提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教学能力而进行有关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研究,用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的扎实研究来充实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教学过程。具体到文本内容上来说,则将共同认可的研究成果纳入大众化教育的范围,而还处于学术探索、争论阶段的研究成果仅作为阅读资料或思考性议题。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识形态导向与学术导向的研究成果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离不开研究。而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意识形态,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必须面对的基本处境[3]。这一处境导致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必然采取学术和意识形态两种取向[4]。意识形态取向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其使命就是旗帜鲜明地为改革开放的实践出谋划策。学术取向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则应当从学术发展的自身规律出发,按照各学科共有以及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弄清马克思主义所关涉的学理问题。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高校应将意识形态创构建立在扎实学术功底的研究成果的支持上。在文本内容上,坚持以意识形态的研究成果为主导,而不断吸收学术导向的研究成果。

二、开发灵活多样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型体

恰当的文本型体符合现代大学管理的需要,也符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需要,具体包括独立教材、间杂于其它课程中或仅限于授课者讲解用的辅助材料的小册子等。

1.独立的教材

现代大学通常采用规范严谨的教科书式教育教学材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如果能够以独立的书本形式存在,则将便利于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但是也要认识到,独立教材的型式的弊端主要有:周期长、耗费大、灵活性低。一套教材,从筹划、组成编写组、撰写文稿、修改书稿和审稿,到联系出版社、印刷、出版发行,要经历一系列的环节,需要很多人的参与,调动很多方面的社会资源,才能最终面世。

较好的做法之一是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分领域独立成小书。这样书本之间的独立性比较强,可能会大大延长书本的使用寿命;修改再版容易,也可能大大降低再次组织编写、出版的费用和时间。

2.间杂于其它课程之中

也可以采取与相关课程融合的文本型式。这样,当代高校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其它教育教学水乳交融,自然完成。这是最好的方式,但是很难控制。

说其是最好的型式,指的是这种型式在相关科目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也自动地完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避免了纯粹政治灌输的指认。此外,这种型式还使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充分展示其科学性,成为严谨的知识体系。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能有机会参与到相关问题的发现、思考、争论、总结、提炼中来,直至得出正确的认识。这样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效果最好。然而,这也比专门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课程教育教学更难控制。

目的多元和分散。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主要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武装高等教育工作者和接受者,并使之将其应用于指导生产和生活实践。而相关课程的学习的直接目的则是系统地学习某一个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及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真善美和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很明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未必能够达到;从方式和过程上看可能作用淡化。教育教学过程也将以逻辑性的学科知识传授与学习为主,而淡化了意识形态的成分,可能起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忽略了意识形态的考察。任何学习活动的效果既需要有相应的考查来督促,也需要有考查来确认。这样,考查就成了学习的外部压力和动力,学习者的积极性才可能被调动起来。而在相关课程的考查中,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考查往往难以满足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水平考查的要求。为此,如果采取此种文本型式,应始终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和效果。

3.辅助授课者的小册子

介于上述两种方式之间的文本型体选择是小册子。作为学习材料而言,小册子相较于教材,其出版周期短、耗费少,甚至如果采取内部资料的方式则应用起来十分方便快捷和节省;而相较于第二种型式则更可以突出其独特的功能。

具体来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样化的小册子设计。为了满足时间短、让受众系统了解全貌的要求,可以编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概论或概览等性质的小册子,以系统化地、全面地、概要地介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为了满足系统化地研究要求,可以编写系统地、资料丰富和翔实的、分册的小册子,以学术性地报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及其逻辑和论据;为了满足模块化的学习要求,可以编写按问题领域分册的小册子,分别介绍专门问题的结论、逻辑和资料。

但是也应该充分注意到小册子型式的弊端并加以克服。如,小册子在严肃性上不如规范的教科书,在学术性上不如专门的课程和学术著作。

三、创造易于接受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语言形式

语言是载体,是文本的具体可视化形态,至关重要。要注重文本易于为多样化的受众所接受,即便于阅读学习和讲授。高校要发扬马克思主义关于叙述方法的优良传统,通过生动通俗的深受大学教育接受者熟悉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理论,使他们看得明、听得懂、学得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才会受到欢迎,才能在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中引领风尚,始终占领高校思想高地。

1.语言应因受众而灵活多样

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受众人多、来源广泛而差异较大。

文本语言应该充分考虑到上述种种因素,采取尽可能多的为特定受众接受的语言形式。具体来说,面向有着相关学术修养的受众用严谨、系统的理论语言;面向有着社会生活体验的普通受众多采用生活化的语言;面向积极思考学习的受众重点采用规范化的书面语言加通俗的实例解释。

2.符合受众的语言接受偏好

娱乐性。从日常教学中可以发现,大学生更加偏好故事性、案例性授课语言;更加偏好图片、声音、不同风格的文字的资料呈现方式。实际上,娱乐化阅读和学习是人性使然。因此,为了增强可接受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本在文字上也可以融入故事性、社会实践案例性、图片性的元素,甚至可以配以声像资料。这些方面,近年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已经有很多好的经验和探索,都是可以直接加以借鉴的。诸如,制作思想政治教学光盘、出版和制作政论节目、重大国际国内事件和活动的背景影像资料等。使用这些材料作为宣讲辅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快速。当代人的生活节奏快,体现在很多方面,也体现在学习上追求快速化。生硬的文字不如亮丽、生活趣味的文字更受欢迎。出于思想政治教育初衷的适合于学习者速读的教材或一般辅助材料应该是精品,能够在尽量精、短的文字里以生动的方式吸引阅读者的眼球、调动学习者的求知欲望,从而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电子化阅读。通过网上获取资料和电子化阅读迅速普及,其优势也越来越突出,即:资料丰富,如有各种辞书、学术著作、一般通俗读物和新闻资讯资料等;查阅方便快捷,通过百度、知道等搜索引擎所提供的丰富的资料服务;使用便利,在线和离线的可视化的电子阅读工具越来越多,诸如电脑、手机、MP4、MP5、电视、学习机等电子设备都具备了文字材料储存与可视化功能等,也使得电子化资料的利用更加方便,从而使得电子化阅读发展很快。

3.使用恰当的课堂授课语言

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对于教学书面材料需要进行在加工,从而形成有别于书面语言的课堂授课语言。这种语言介于书面语言和口语之间,或者在用口语解释书面语言的时候是两种语言形式的间杂综合体。这是教师授课活动的最关键工作,即不仅通过最大限度的书面语言形式的使用和保留来保证所讲内容的严谨性,还要通过对书面表达的口语化加工和再现以便在面向特定的受众时能够为其所理解和接受。这样,单纯看教师的授课所讲,则表现为对于特定内容的创造性呈现,完全可以独立于书面材料而存在。这个材料是教师运用书面语言为菜蔬和米面、以符合受众偏好的内容为油盐、以个人修为为调料烹制的一道道美味佳肴。而教师所使用的语言就是盛放佳肴的碟盘,与之相映成辉。只不过,和菜与盘的关系略有不同,教师的授课用语与内容之间则更加难分彼此。

因此,教师授课用语是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本路径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想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本文进行再创造,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和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其途径包括,组织专家开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组织承担相应任务的教师开展教学技巧培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学习与培训等,组织教师深入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考察活动和思考、讨论活动等。

[1]李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探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7).

[2]郭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及必要性解读[J].理论研究,2009(3).

[3]徐长福.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向何处去?[J].求是学刊,2003(7).

[4]许庆朴,史家亮.论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走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3).

[责任编辑孙景峰]

OntheTextualRoutetothePopularizationofMarxisminContemporaryChina

YAO Gang

(Henan Institute of Society and Technology,Xinxiang 453003,China )

the textual route is the important one to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 contemporary China, which includes its full and accurate content, three-dimensional and diverse body and popular language style. Therefore, the relations between Marxism in contempopery China and absorption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between non-equilibrium on theory research and the demands of unified content of idea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etween the opennes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rxism in contempopary China and its orthority, must all be dealt well with. And it should be developed into diferent bodies, for example ,independent textbook, booklet, or staying within other courses. Also, its language style must be popular, which especilly benefits from the textual reenovation of teaching language.

contemporary;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the textual route

A81

A

1000-2359(2011)03-0040-04

姚刚(1970—),男,河南潢川人,河南科技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学部副教授,主要从事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FKS011)

2011-02-26

猜你喜欢
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文本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