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的几点思考

2011-04-13 05:45熊光慈
关键词:大学生能力教育

熊光慈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 郑州450003)

据全国人才流动中心数据,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31万。人保部公布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2010年就业环境没有根本变化,按此比例推算201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将有92万人不能及时就业或难以就业。今后每年近百万大学生的出路在哪里?教育他们放弃旧的就业观念、开辟自主创业之路、实现高质量就业,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迫切任务。

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任重而道远,既要鼓励大学生“敢于创业”,又不能简单地鼓动大学生因不易就业而盲目创业。创业的本质是创新,创业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创新教育,要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让大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达到既有创业的胆量又有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毕业时充满信心地去开拓创业,并有后劲地创新发展。因此,科学地设定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任务,既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需要,也是推动我国创业教育持续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方面的,包括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这方面的任务主要由专业课教育来完成。二是政策、法规方面的,这方面知识的主要内容基本都是具体的规定,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别,创业者可以自学,也可以由创业教育机构进行必要的介绍。三是创业意识、素质、能力的培养,这应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或重点任务。

一、培养创业意识,树立远大理想

据悉,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平均比例为0.3%,广东地区数字也只有1%左右。而这一数据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约为20%[1]。我国的传统教育主张循规蹈矩,忽视人的个性发展。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分数、脱离社会实际。这样的社会文化造成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意识,一时找不到工作就感到手足无措,空想创业的大学生倒是不少,真正创业的却少之又少。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点燃他们的创业激情,就成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

创业意识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创业教育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殊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心理辅导。在私营企业主家庭中长大的大学生较为熟悉自主创业,他们在与父母的共同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创业熏陶,对创业形成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路径考虑得比较清晰,要么选择自主创业,要么坚决不走自主创业之路。教育引导在自主创业家庭中长大的大学生走创业之路,难点在于那些坚决不想再走父母之路的大学生,他们的父辈创业的艰辛使他们决定另辟发展道路。点燃他们创业欲望的基本思路是:启发他们把父母的创业经验和教训一并当做自己创业的基石,而不是把父母曾经遇到的困难当成自己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创业的起点要高于其他同学,比其他同学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帮助他们建立领先于其他同学的创业意识,树立自己创业一定能够超越父辈业绩的意识;引导他们意识到有前辈的经验教训做“资本”,有父母做顾问,自己的创业之路一定会比其他同学少走弯路,也比其他同学更容易取得成功。在非私营企业主家庭中长大的大学生,他们关于是否走自主创业道路的选择具有较大差异。一种大学生羡慕私营企业家的成功,他们以成功创业为荣,要走创业之路,这种学生暂且不论。另一种大学生不了解自主创业的情况,他们不敢贸然选择自主创业之路,或者在耳闻创业的艰辛之后,就主动避难就易而选择了“上班”之路,这样的大学生占大多数。这类大学生中的优秀者在就业时是有机会的,考公务员与进事业单位是他们的首选,同时他们也受到了这些单位的青睐。而对于那些生活、学习成绩一般的,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在目前形势下找工作是有难度的,想要找一个理想的工作则更是难上加难,于是,这一类大学生迫于就业压力就不得不考虑自主创业。对这类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我们应引导他们,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主创业并非下策,并非是找不到工作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而是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科技迅猛发展条件下大学生自身发展的最佳途径。大学生都富于幻想,而自主创业则是把幻想变成理想的最有效的途径。上班工作属于打工性质:如果在国家企事业单位上班,由于体制僵化、论资排辈等现象一时还难以彻底消除,年轻人的进步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局限;如果进私营企业上班,因为老板一言堂、工作少章法的现象经常出现,所以对于缺少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来说,能否尽快地适应则不能不说是个现实的大问题。但是,自主创业则完全不存在这种状况,由于自主创业完全是根据自己的规划办事,所以,大学生们只要合法经营,就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创业蓝图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强化素质教育,打造创业铁骨

目前,国内企业人士对大学生的评价不是很高,他们普遍认为大学生缺乏责任心与独立工作能力,缺乏艰苦奋斗与创新能力,缺乏组织能力与承受能力等等。客观地说,这些能力都应该是创业者所必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如果缺乏这些能力,大学生是很难在创业的道路上取得成功的。

世界经合组织把创业能力看成是未来社会的第三护照。早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关心:21世纪教育》中就确定了创业教育的使命,在曼谷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的要求。总的来说,具备创业素质的人才从素质能力看,应具有创造能力、学习能力、技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创造精神、合作精神、献身精神等。

当今大学生不敢就业而选择继续读书以回避现实的有之,毕业就失业而回家当啃老族的也有之,这都可以看作是典型的缺乏创造力和创造精神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缺乏自信心以及缺乏环境适应能力的具体表现。由此可见,大学教育只教授科学知识和技术是不行的,要完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任务,我们的高校教育就必须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力争把大学生打造成具有不但敢于创业,而且具有任何困难压不垮的“钢筋铁骨”式的创业者。

于是,在这一基础之上,我们不得不再作进一步的追问:以自主创业为目标的大学生需要有什么样的基础素质?

首先是思想道德素质。创办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赚钱多则宣示着企业的成功。但是,以怎样的方法赚钱却是有本质差别的。有的企业合法经营,以正当途径开展业务活动,它们赚的钱多多益善,赚了钱光荣;有的企业不合法经营,依靠坑蒙拐骗等手段,它们赚的钱越多罪恶越大,赚了钱可耻。因此,创办企业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这要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想指南。获得盈利之后应该做什么?有的人有了钱就变坏,花天酒地不说,还去赌博吸毒,不但毒害自己,还会祸害全家,甚至祸害社会。这样的人有钱不如无钱好。有的人则将自己的盈利合理计划,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一部分用于为国家、为人民服务——或者投资办学,或者资助受灾群众,或者捐献国家各项事业。相比之下,后者的道德素养更高。这样的企业家所表现出来的思想道德素质就是创业教育应该下工夫培养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在此意义上,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必须注重国家观念、民族观念以及集体主义观念的教育,要教育大学生肩负起富强国家的历史重任。这个任务大学生不承担难道可以叫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承担吗?为了中华的强盛而奋斗应是历史赋予大学生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而创业教育应该教育大学生担当起这个历史责任。

其次是身心健康素质。身体健康本不用多说,当代大学生对健康含义的理解程度也较高,大多数大学生身体健康问题也不大。但是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深入,大学生盲目的自尊心却越来越强。许多大学生听不进父母的话,也听不进老师的话。就业难等社会现象使他们产生了择业恐慌感,产生了读书无用论而无心学习。于是,花着父母投资的读书钱玩电子游戏的有之,随意抛洒感情于花前月下的有之,把学习的钱消耗到山水旅游中的也有之。不可否认,痴迷玩电子游戏和乱谈恋爱是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两种现象,沉溺于此的大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学不进去,结果考试不及格。这一问题出现的实质因素在于大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其近期表现是大学生活轻松潇洒无拘无束,远期表现则是办事无能,外观仪表堂堂,腹内则什么都没有。

当前,世界不同文化内涵、不同的生活方式的融合与冲突十分突出。受此影响,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利益关系、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社会思想空间也显得活跃、多变和复杂,与此同时,缴费上学、自主择业、家庭贫富差距等客观现实的存在,使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的高低和国家强弱的根本基础,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搞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全社会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而且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关心。对创业教育而言,搞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必是其最重要的任务。即教育大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全面看待社会;教育大学生要乐观豁达、奋发进取、珍惜青春、搞好学习;教育大学生培养业余爱好、多参加集体活动,与同学、老师以及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

再次是科学文化素质。大学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地方,没有不教科学的大学课堂。但是,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物质财富的高速增长,社会对科学技术的极大重视和对物质利益的强烈追求,造成科学教育备受青睐、人文教育受到冷落的局面。这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各国都在采取各种办法以加强人文教育。我国已经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努力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同步发展,以建立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由此可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正是这一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呼唤的要求。考察当今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可以做出这样的概括:知识面较广,空谈起来头头是道,遇到问题却难有见识,看问题片面、处理问题不当,甚至不知如何处理等等。因此,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就是从人文内涵上“强筋健体”,这不仅是大学教育的任务,更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创业教育课的艰巨任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在于教育大学生精神成人,即在价值观上使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并把这些道理内化为德行,提升心灵,规范行为,使他们成为具有传统理想人格的道德、理想、情操、信念和现代人格的独立、自由、诚信、责任意识的综合性人才[2]。

三、打造超强能力,建立辉煌业绩

创业能力的内容大抵可以分为两大类: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一领域的创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创业相关的计划总结能力、执行操作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反省创新能力等等。社会能力是指在社会中充当某一创业角色时所应具备的活动能力,包括社会观察能力、环境承受能力、商机捕捉能力、决策应变能力、组建团队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求新求变能力等等。就我国高等教育现状而言,一些大学生普遍缺乏这些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创业教育的艰巨任务,创业教育也必须竭尽全力地履行其使命,然而,这绝非仅仅在一个学期开设每周两节的创业教育课就能够完成的任务。更何况,有些学校至今还没有开设创业教育课,有的学校的创业教育课是选修课,可见,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在许多学校还没有得到重视。在中国,创业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我们要加速构建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机制。为此,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高度重视是前提,必须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纳入有关高校、职校的教学规划当中,学校要制定出具体的培养方案。与此同时,学校还需围绕着创业主体整合社会资源,开设系列与创业相关的课程,建构出一个立体的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拓展教育教学活动是条件,教师采取课堂教学和室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适当开展相关活动:或者请企业家到学校座谈,或者带学生到企业实地考察。另外,学校还要创造条件,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实习工厂、商场等基地。总之,通过系统培养,一定要使大学生获得比较宽的基础能力,至少有一个“鲜招”——在某一个方面超强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毕业以后在自己的特长方向上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1]王建华.大学生创业政府应再添把火[N].中国青年报,2009-03-05.

[2]马抗美,郑真江.透视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N].光明日报,2008-02-21.

猜你喜欢
大学生能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