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护理

2011-04-13 13:16
实用医药杂志 2011年11期
关键词:注射针圈套穿孔

杜 莹

随着临床对消化道表浅肿瘤认识水平的提高,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集内镜诊断与治疗于一体的综合技术。自2007-10起,笔者所在医院采用EMR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spreadingtumor,LST)96 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02~2010-12笔者所在科共行结肠镜检查4 355例,检出LST 96例。男65例,女31例;年龄32~81岁,平均52.3岁。单发病灶82例,多发病灶14例。

1.2 病例选择 所有患者均经常规结肠镜检查,证实为广基扁平病灶,病变高度小于病灶直径的1/2,病变直径≥1 cm,病理学检查为腺瘤性、增生性或不典型增生,非抬起征阴性,无内镜手术绝对禁忌证。

1.3 方法

1.3.1 器械和方法 ①所用器械为OLYMPUS CF-Q260AI电子肠镜,SICC350型智能高频发生器,ABP300型智能氩离子凝固器,NM-200L-2423注射针,OLYMPUS EMR 专用圈套器 (带齿)及OLYMPUSHX-110QP金属钛夹,南京微创0.4%靛胭脂染色剂;②经充分肠道准备后先完成全结肠检查,常规观察和记录病变形态、直径大小、厚度、表面情况、边界轮廓,并取活检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其中46例应用0.4%靛胭脂染色后近镜观察,并记录腺管开口。

1.3.2 EMR方法 镜达病灶处,在充分暴露病灶,经多角度大致观察及喷洒染色剂近镜仔细观察后,于黏膜下注射 1∶10 000肾上腺素稀释液,注入 2~10 ml(以病灶完全抬起为准),病灶>3 cm者采用多点注射。注射后迅速用带齿的圈套器套住隆起的病变,间断通高频纯切电流切除。尽可能一次切除,行全面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病灶>2 cm者采用分次切除法,直肠病变圈套困难者采用透明帽辅助法圈套切除。切除后,再次用靛胭脂染色,观察残端,有病灶残留者采用氩离子凝固术(APC)追加治疗。创面有出血者喷洒止血药或用APC治疗,必要时上钛夹。术毕吸出肠腔内积气,并取出切除物送病理科检查。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健康教育 详细向患者和家属解释EMR的方法、目的、效果,术中如何配合,有关的并发症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及家属了解EMR是一种较外科手术痛苦小、创伤小、疗效好的技术,以消除患者和家属的担忧。96例患者均情绪平稳,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1.2 术前检查 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肝功、凝血酶原时间,予心电图检查,如有异常,应予纠正后才能施行切除术。

2.1.3 了解患者用药情况 了解近期是否服阿司匹林、NSAIDs类和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有服用,应停用7~10 d后再行EMR。

2.1.4 术前准备 肠道准备同一般肠镜治疗术前准备。术前肌肉注射东莨菪碱10 mg。护士首先安置好患者体位,使体位舒适、心情放松,积极配合治疗。

2.2 术中配合

2.2.1 做标记 协助医师将内镜插至病灶所在部位,保持视野清晰,使病灶置于最佳治疗位置。用氩气探头作点状电凝标记。

2.2.2 黏膜下注射 护士将配好的黏膜下注射液1∶10 000肾上腺素抽在20 ml注射器内,连接注射针,排气后将针尖收回套管内,递予医师。经内镜活检孔道插入注射针,将注射针针头斜行刺入病灶黏膜下层,由远端至近端注射,可多点注射。一般每点注射 2 ml,使病灶四周完全隆起并与黏膜分离。注射针进出活检孔道时一定要将针芯回抽,否则会划破内镜活检孔道。注射针进针不宜太深,注射时若感觉推注阻力大,抬举不明显,要及时与医师沟通。

2.2.3 圈套和切开 黏膜下注射完毕后,应立即用圈套器将病灶套住,否则时间过长黏膜下盐水可吸收或向周围渗透,会使圈套增加难度。协助医师将欲切除病灶部位全部用圈套器套住后,不要猛然收紧,以防机械切割,可先放松再收紧,以防将固有肌层一起套入。圈套器套住后病灶能充分提起、活动度好,说明未套住固有肌层,随后再使用高频电凝电切除病灶。此方法不仅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费用少,并发症也较外科手术切除少,而且能获得整个病灶的病理检查结果。但电凝电切的数值要调节好,以防切割电流过大引起出血;亦要防止电凝过大,造成较大面积及深部组织坏死,引起局部穿孔。

2.2.4 术中观察 操作过程中应与患者沟通,对患者进行安慰,消除其紧张情绪,并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及皮下气肿、腹部膨隆、操作中持续注气胃肠腔仍不能展开等穿孔征象。行麻醉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等监测指数。术中必须有意识地预防出血的发生。

2.2.5 术中穿孔的预防与处理配合 避免穿孔发生最重要的一点是始终保持术中视野清晰,随时处理出血点。术中反复黏膜下注射,始终使病灶四周完全隆起并与黏膜分离,有助于避免穿孔的发生。剥离病灶时如出现穿孔,可用金属钛夹夹闭。护士使用金属钛夹时要从安装、张开、上夹到释放一气呵成。把握每个钛夹的最佳方向和位置,阻力大,抬举不明显,要及时与医师沟通。

2.3 术后护理

2.3.1 饮食护理 严格要求患者禁食2 d。如无腹痛及便血等症状,可于48 h后进流质,72 h后进无渣饮食1周。合理饮食尤为重要,以免引起创面损伤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2.3.2 卧床休息 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3~7 d。手术过程中曾发生出血的患者,需适当延长卧床天数,避免用力过猛的动作。护士要耐心反复宣教术后1周内卧床休息的重要性。

2.3.3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①出血观察及护理:出血最多见,但大多可在内镜下成功止血;护理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注意观察肠鸣音及大便次数及颜色、性状;术后患者可能有腹胀、腹部轻度紧张,排空肠道气体可减轻以上症状;若腹部疼痛加剧,有便血且出血量多,伴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脉速、血压下降等,应及时报告医师,立即采取相应治疗措施;②穿孔的观察与护理:如剧烈腹痛出现,查体有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要考虑穿孔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师并行相关检查,以明确有无穿孔,如确诊穿孔应立即对症处理,必要时行外科手术治疗。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新技术。因其操作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等优点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术中医护人员的默契配合与熟练操作是保障手术成功、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1]徐海荣.EMR治疗大肠LST的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09,14(2):107-109.

[2]尹梦欣.EMR治疗胃肠息肉患者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3):345-346.

[3]杨建民,彭贵勇,刘海锋,等.高频小探头超声辅助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5):306.

[4]汪芳裕,朱人敏,刘 炯,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肿瘤[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30(6):469-471.

[5]Saito Y,Fujii T,Kondo H,et al.Endoscopic treatment for 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s in the colon[J].J Endoscopy,2001,3(8):682-687.

猜你喜欢
注射针圈套穿孔
篮球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套圈就是圈套
一字之差产生的“圈套”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研究
老年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分析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7例诊治体会
一次性使用注射针的设计与应用1)
圈套
30G 一次性注射针头在重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