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部队军事训练伤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

2011-04-13 13:16赵召辉刘秋明
实用医药杂志 2011年11期
关键词:组训军事训练

赵召辉,刘秋明

为全面掌握和了解部队军事训练伤致伤特点及原因,有针对性地做好训练伤预防工作,确保科学施训,笔者对所在部队2011-01~06因军事训练致伤人员(重点是骨折患者)进行了调查摸底,认为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固然有偶然因素,但与思想不重视、宣传教育不到位、卫生监督不到场、组训方式不科学等因素密切相关。现就军事训练伤致伤特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1 致伤特点

2011-01~06共发生军事训练伤患者27例。其致伤特点主要有:

1.1 骨折发生率高 27例训练伤患者中骨折24例,关节脱位1例,椎间盘突出1例,韧带损伤1例。各占88.9%、3.7%、3.7%、3.7%。在24例骨折中有6例是疲劳性骨折,占25%。1.2 四肢发生率高 从损伤部位看,下肢有16例,上肢有8例,腰背部1例,头面部1例,肩部1例。各占59.3%、29.6%、3.7%、3.7%、3.7%。

1.3 致伤科目较为集中 调查结果显示,致伤科目以中长跑、渡海登岛400米障碍为主。训练中中长跑发生4例、渡海登岛400米障碍7例。分别占14.8%和25.9%。

1.4 新兵和自我防护差者易发生训练伤 27例患者中第一年度兵13例,占48.2%;第二年度兵6例,占22.2%;士官8例,占29.6%。

2 原因分析

2.1 自我防护意识差 调查中发现,少数官兵缺乏训练的自我保护意识,重视程度不够,思想放松、麻痹大意。训练前准备工作不充分,该携带的防护器材不携带,该做的准备活动走过场;训练中注意力不集中,动作要领不准确,不按规定要领进行操作、训练,甚至有的官兵为减少训练强度、难度自创一些怪异动作;训练后放松活动不落实,小伤小病不注意检查休息。这种思想认识不到位,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是导致训练伤发生很重要的原因。

2.2 科学训练不落实 训练计划、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上不科学,普遍存在“重形式轻效率”、“重数量轻质量”现象,训练中不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忽视了战士身体心理承受能力和个体差异。少数干部和基层骨干急于出成绩,过分加大训练强度和延长训练时间;有的在单、双杠训练前未进行上肢活动练习,造成上肢关节扭伤和器械脱手摔伤;有的体能训练时间过长,造成下肢长时间单一重复动作,而导致应力(疲劳)性骨折;有的训练后肢体局部肿痛、压痛明显者,未及时给予休息。

2.3 防护指导不到位 训练计划中没有安排卫生课,未能很好地开展卫生防护知识宣传教育。有的基层干部和骨干不了解《军事训练健康保护规定》内容,不掌握各类训练伤的防护知识,缺乏防护指导能力。有些医务人员工作不深入,不能坚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训练现场实施有效的训练伤防护监督和指导,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训练中存在的违规操作。

2.4 心理教育不深入 心理因素是否稳定直接影响到训练成绩和质量。新兵入伍后,面对高强度的训练和严格管理,短时期很难适应,加之新兵中独生子女比例逐年增加,思想上、性格上的弱点最容易暴露,心理障碍发生的概率远高于其它人群。同时心理卫生教育不普及,思想工作不到位,训练方法不规范,造成部分新兵在训练中遇到挫折和受到奚落后,心理上得不到正确疏导导致训练伤的发生。

2.5 训练场地不规范 有些训练器材设施安放不牢固,出现结合部松脱等现象;有些双杠底座未埋在沙土下,沙坑设置也不规范,沙子厚度达不到标准要求,且表面不够松软;有的400米障碍高板用水泥做成,没按要求使用木板,独木桥宽度不够;有的单位单双杠器械紧靠水泥路,未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还有一些单位为了营区美观,仍然用石子或水泥装饰坑沿,战士训练时碰到水泥台造成损伤事件时有发生。

3 防护对策

3.1 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搞好军事训练健康保护工作,不仅是确保广大官兵身体健康的需要,也是各级领导和机关爱护官兵的具体体现,同时还是保证部队中心工作及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措施。因此,应建立军事训练伤防护工作领导组织,严格按照《军事训练健康保护规定》,对军事训练伤预防工作进行计划指导,对军事训练伤防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机关各部门,特别是作训、军务、宣传、卫生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开展工作,并加强协作,齐抓共防。基层连队的主官和骨干要增强训练伤防护意识,切实抓好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要把连队的训练伤防护工作列入年度基层建设达标评优的条件之一,统一衡量评定。

3.2 严密组织计划,确保科学施训 合理安排、科学训练是搞好训练保护,减少训练伤发生的重要环节和根本性措施。

3.2.1 坚持依法施训 要认真组织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条例》和《部队军事训练健康保护规定》,积极推动军事训练在法制化的轨道上健康有序运行,使官兵牢固树立依法施训、依法做好训练防护的意识。

3.2.2 坚持科学组训 按照 《陆军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规定的内容,合理安排训练科目。训练前,必须预做准备活动。组训者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安排训练进度和强度。对易发生训练伤的时期和课目,如新兵训练期、军体训练、战术训练和5公里越野训练等,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严禁私自进行器械、障碍训练。

3.2.3 规范场地设置 军事训练场地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科学管理,训练前要对场地、设施器械进行全面检查,定期进行维护。如队列训练场地要保持平整、坚实、无杂物;器械、障碍物应设置牢固、符合标准。双杠底座不得暴露,沙坑必须规范,沙子厚度不低于30 cm,并保持松软,禁止使用砖石等硬物装饰坑沿。

3.2.4 加强防护指导 卫生部门要制定军事训练卫生保障计划,配齐医疗救护器材,搞好医疗保障。基层医务人员要每天深入训练场,指导训练伤病的防护。密切观察参训人员的健康状况和损伤征兆,及时消除隐患。对重症伤病员,必须及时准确地实施医疗救护和治疗。根据军事训练科目和体力消耗情况,指导部队合理调配膳食,科学安排就餐时间,坚持分餐制,一日三餐要有热汤、热饭,正常情况下,日间两餐间隔不得超过6 h。

3.2.5 加强骨干培训 坚持对组训干部骨干进行经常性训练伤预防能力培训,提高科学组训能力,防止盲目蛮干。在组织训练时要始终做到“九个必须”:必须有干部骨干到场;必须提出预防训练伤要求;必须进行充分准备活动;必须对场地、器材进行安全检查;必须有醒目的安全措施标牌;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安全人员必须尽职尽责;医务人员必须到现场保障指导;训练结束后必须进行安全讲评。

3.3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防护常识

3.3.1 加强防护常识教育 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宣传《军事训练健康保护规定》内容,特别是在险难课目训练前都要进行动员教育,使参训人员达到四清:即训练方法清、动作要领清、具体要求清、保护常识清,不断提高广大官兵的防护意识,培养自防互防能力。

3.3.2 搞好心理卫生教育 加强对战士的思想疏导,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克服心理障碍,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军事训练;医疗卫生机构要积极开展心理卫生教育,普及卫生保健常识,增强其心理承受和自我调适能力。

3.3.3 深入开展爱兵教育 基层带兵干部,要把军事训练健康保护工作作为爱兵的具体体现,主动学习心理学知识,掌握士兵心理卫生特点,在行政管理中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讲究工作方法,文明带兵。

猜你喜欢
组训军事训练
在军犬专业教学组训中应做到“四会”
机务士官组训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微格教学的士官组训能力培养构想
军事训练中要做好健康维护
基层部队军事体育组训员培养初探
学员队干部在课余体能组训中的作用分析
95式自动步枪精度射击的组训方法
“军事训练要走在现代化战争的前面”——叶剑英军事训练思想概述
战国时期的军事训练及其时代特色
建国以来我军的军事训练法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