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东涛养兔改变人生

2011-04-14 06:04
中国畜牧业 2011年14期
关键词:兔肉农庄女友

文│本刊记者 张 楠

柴东涛为了买房,辞去风光工作,用5000元起家,创业五年后,带动当地一个年产值1500万元的产业。

在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村民每年的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可是,在当地就有这样一个人,他靠5000元起家,创业五年,带动当地一个年产值1500万的产业。又有谁知道他风光的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五年前,就是这个叫柴东涛的年轻人,因为回家创业,不仅被父亲扫地出门,而且他的举动让当地村民也非常看不惯。

“一个承诺”改变人生

柴东涛大学毕业后在西安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两年就升职为办公室主任,还配备了小汽车。乡亲们看着柴东涛跳出农门,霎时羡慕,家人也为之而骄傲。 可是,2006年,就在柴东涛要与女友谈婚论嫁时,他却选择了辞职回家养兔子。他的这一举动,当时气得父亲把他扫地出门。他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呢?

当年柴东涛突然辞去工作,一切只因为一个承诺。柴东涛是一个极具责任心、又非常敢爱的人,他认为,既然爱了对方,就要给对方幸福。所以,在他准备与女友结婚时,他向女友承诺他们至少会住上100平方米的房子,可是柴东涛算了一笔账后,心都凉了。

柴东涛每月的工资近3000元,在2003年的西安已经是中高等收入水平,但是如果他要在西安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至少需要30多万元, 不吃不喝也要十年。从农村走出来的柴东涛,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他不可能向每天在地里辛苦劳作的父母伸手要钱。柴东涛思前想后,终于想到了一个能迅速在这个繁华都市站住脚跟的方法,并告诉了女友。他决定自己创业。于是,他辞职后,拿出4万元积蓄,在西安开了一家房地产经纪公司,没想到两年内赔得只剩下5000元钱。柴东涛拿着仅剩的5000元,走在西安的街头,觉得不但买房的梦想离他越来越远,连生存也成了问题。

“一个发现”决定未来

◎热爱兔子的柴东涛

2005年,柴东涛决定回老家三原县放松一下心情。这次老家之行让柴东涛有了新的发现,正是这个发现,让柴东涛的事业和爱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充满惊险和波折。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有着大规模的蔬菜基地,被誉为关中“白菜心”,每年产出蔬菜86万吨。

三原县的很多村民,十亩地九亩都用来种菜,被丢弃在地上的蔬菜随处可见。当时,正是这些堆在墙角的蔬菜引起了柴东涛的注意。

柴东涛觉得蔬菜如果这样浪费了,干掉坏掉太可惜了,而且一年的量相当大。这么多东西就没人利用,所以他就想,如果把这种东西充分利用起来,找一个对口的产业发展,这不是更好,而且非常便宜,甚至有些蔬菜还不需要掏钱。

2005年4月,柴东涛偶然在电视上看到养兔子的新闻,觉得养兔子不仅本钱低,又能利用菜叶,很适合自己。当时只剩下5000元的柴东涛便和女友商量,不如他先自己回家乡养兔子。这个消息就像一个重磅炸弹,在村里一下炸了锅。

在三原县甚至整个陕西省,大家一般习惯吃牛羊肉、猪肉,并没有吃兔肉的习惯。村里也就老人和小孩闲着没事才会养几只兔子玩玩,大家都认为养兔子成不了大气候。柴东涛读过大学,还跑去养兔,柴东涛的家人本来就好面子,这下脸面就更挂不住了。

◎新鲜兔肉

◎合作社屠宰加工车间

父亲和大姐都强烈反对。但柴东涛并没有把家人的反对放在心上,他决定在自家后院养兔子,就是这个决定让他被父亲扫地出门。

2005年6月,柴东涛兴高采烈地从宁夏购进了一批兔子。柴东涛的家人正在一起吃晚饭,当父亲看见儿子从门外走进来,手里还拎着兔子,脸一下就黑了,把筷子往桌上一放,骂住了柴东涛。柴东涛的父亲一直希望儿子能在城里找份工作,没想到儿子竟然这么不争气。一气之下,父亲把柴东涛赶出了家门。柴东涛只能另找地方,最后他花1000元在离家不远处的山上租下了一个废弃厂房。

“一次失败”托起成功

从来没有养过兔子的柴东涛,技术不过关,最后两百多只兔子死得只剩一百多只。忙活了大半年,兔子才卖了200元,柴东涛的心都凉透了,他不敢再妄想创业两三年就挣个一百万。而和女友梁瑞买房结婚,现在对柴东涛而言,更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柴东涛犹豫很久,终于鼓起勇气,给西安的女友梁瑞打了一个电话,说出了让女友意外的两个字—分手。

梁瑞接到电话,从西安匆匆赶到兔场。这时,她才知道柴东涛在兔场的生活已经如此潦倒和窘迫。她看后心里夹杂着不知是心疼还是心酸,于是决定留下来,和柴东涛一起经营这个兔场。然而,最让柴东涛想不到的是,在最艰难的时候选择留下的女友梁瑞,两年后,却仍然是因为兔子,在怀孕八个月的时候一度选择离开。这中间到底又发生了什么故事?

◎兔舍

2007年,柴东涛成立合作社,发展了四百多家养殖户。为了让养殖户放心,柴东涛还定下5.5元/斤的最低保护价。柴东涛不仅沉浸在养殖户规模迅速扩大的喜悦之中,更让他高兴的是,他已经攒够了三十万元的买房钱。妻子梁瑞已经怀孕七个月了,柴东涛打算,在孩子出生前,一定得把房给买了,这也算是他对妻子和孩子的一个交代。但是,谁也想不到,就在一个月后发生的一场危机,却让这一切都化为了泡影。

2008年,由于全国兴起养兔热,兔价一跌再跌,5月的地震和12月的冰灾更是让几个主要兔肉消费地区的兔价行情雪上加霜。

柴东涛当时定下的5.5元/斤的保护价就像套在他头上的紧箍咒,他每收一斤兔子,就意味着多亏一块钱。柴东涛有时一天的收购量就有8000斤。 很快,柴东涛把流动资金几乎全都亏了进去,市场却仍然没有好转的迹象。而此时,柴东涛的妻子梁瑞已经怀孕八个月,小孩就快出生,但是两人还没有举办过婚礼。梁瑞的父母心急了,来到兔场,拿出了三万元的陪嫁钱,让两人先把婚事办了,并催着两人赶紧买房。

然而,迫于当时兔场的经济压力,梁瑞舍不得把父母给的三万元钱办婚礼,而选择把那三万块又投入兔场,希望可以帮柴东涛一起度过这个坎。然而,两个年轻人只在县城照了300元的结婚照,就当做举办过婚礼。仪式虽然很简单,但是梁瑞还是很开心,她觉得把这几万块抵上,他们很快就会渡过这个坎。

可是梁瑞没有想到的是,兔价的下跌已经远远超乎她的意料,面对源源不断送上门的兔子,他们进退两难。

三万元婚礼钱对于兔场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不到两周,钱就花完了。柴东涛实在拿不出更多的钱收购养殖户的兔子了。

柴东涛十分矛盾,他只剩下准备给妻子买房的30万了。他不想动这笔钱,因为他知道,这30万对他和妻子来说不仅仅是钱,更多的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思前想后,柴东涛还是决定拿出买房的30万元,而这件事直接导致八个月身孕的妻子一度离他而去。

◎玉兔农庄掠影

妻子走后,柴东涛一共收了二十几万只兔子,贱价卖到四川和重庆。2008年这一年,柴东涛一共亏了四十多万,但留住了养殖户的人心。

2009年,市场行情好转后,合作社的养殖户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一下增加到了八百多户,柴东涛的事业版图也再一次得到扩大。此时,柴东涛又有了一个新的计划。

柴东涛觉得如果再拘泥于市场竞争激烈的四川、重庆,肯定永远被人掐着脖子做生意,受制于人。

柴东涛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让不爱吃兔肉的陕西人开始吃兔肉。柴东涛借钱投资50万,在离养殖基地15分钟路程的地方开了一家以兔子为特色的农庄。在丈夫的劝说下,梁瑞生完孩子后回来帮忙,夫妻俩一起开农庄,第一个月的销售收入就达到十几万。柴东涛以农庄为窗口的同时,也在西安农贸市场布点,吸引酒店餐厅的采购商,推广兔肉。陕西市场逐渐接受兔肉的同时,柴东涛也带动了当地兔子产业的发展,2011年合作社出栏兔子30万只,销售额达到1500万元。

◎兔皮

三原县农林畜牧局局长乔公昌说:这个兔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从无到有。柴东涛的专业合作社,通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已经吸收发展会员达到一千多人,带动了当地六百多户农户养兔。

2010年,柴东涛也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在距离妻子父母家300米的地方买了一套新房。同时,经过自己几年的努力,先后当选陕西省三原县政协委员、三原县“十大优秀青年”和“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员”,还曾入选全国十大创业模范。

相关链接

陕西普华兔业专业合作社于2005年6月1日在三原县新兴镇张家坳选址建设,于2007年8月24日经三原县工商管理局批准成立,名称为三原普华兔业专业合作社,2009年7月8日变更为陕西普华兔业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由原来的110万增加到1000万,同时根据合作社的发展,相应的增加了兔用配套设施的生产与销售,兔子屠宰、兔肉加工、销售等业务范围,理事长柴东涛。该合作社现有社员1000多人,基地共有员工20余人。目前良种基地占地7500平方米,已建设规范化兔用标准笼位5000余个,年产种兔及商品兔3万余只,并建立了商品兔回收站及兔肉、兔皮鞣制加工厂,带动本县14个乡镇以及周边县区养殖户1000余户,年生产供应商品兔50万只,年经济效益1500余万元,产品供不应求,远销四川、重庆、广州、甘肃、青海、宁夏等10多个省区市。

该合作社以兔业基地为依托,形成良种繁育、商品兔生产及回收、饲料加工、技术及兔用配套设施销售,兔肉深加工、兔皮鞣制深加工、兔笼加工、颗粒饲料加工、玉兔农庄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链企业,并注册了“灵动”牌兔肉商标,现已进行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以“你养我收、共同致富”的宗旨,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同时把兔产业做大做强。

◎玉兔农庄掠影

猜你喜欢
兔肉农庄女友
套路
让兔肉成为撬动肉食消费发展的新动能
兔肉熟食产品加工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兔肉熟食产品加工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农庄
休闲农庄的“2.0 时代”
想你
与兔肉的六月之约—中国第十四届(2016年)兔肉节在北京举办
农庄里的羊圈
哈里的新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