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觉县草地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2011-04-14 06:04基玉吉吉木四川省昭觉县畜牧局草原工作站
中国畜牧业 2011年14期
关键词:牧草草地草原

文│基玉吉吉木 (四川省昭觉县畜牧局草原工作站)

孙子子俄 (四川省昭觉县四开片区兽医站)

了解草地资源现状和草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准确掌握草地资源动态变化信息,确定草地资源可持性利用的对策措施。

草地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覆盖陆地的主要植被和生物屏障,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价值,是发展畜牧经济的饲料基地。草地的开发建设是畜牧业生产的基础建设,也是自然生态的重要建设,是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根本途径。为合理开发建设并可持性利用草地,不断提高草地生产能力,实现可持性发展,就必须提出合理的科学综合对策。

一、自然概况

四川省昭觉县位于我国横断山脉东部的大凉山腹心地带,辖46个乡1个镇,417个村,1301个农牧服务社,全县农业户数42013户,农业人口191076人,劳力109356个,粮食作物主要有土豆、荞麦、玉米、燕麦、水稻、大豆等88个地方品种。该县属于山原地貌,最高海拔3878米,最低海拔520米,最大相对高差3358米,一般海拔1500~3500米,以山原为主体,各山间都点缀着不等规则的山间河谷盆地。地势西高东低,山脉多南北走向。面积最大的为中山地区,其次为亚高山地区,除被开垦为农地外都有成片的草甸草地和灌丛草甸分布,可供牧业发展。昭觉土壤有紫色土、石灰土、水稻土、潮土、沼泽土、红壤等12类,以紫色土为主,占全县总面积的44.6%,岩性土广泛分布。

◎抢种光叶紫花苕

昭觉位于西南季风与东南季风过渡区,属温带气候区,干湿季明显,5月中旬到10月中旬为雨季,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0%,旱季长达半年以上,其降雨量仅为全年降雨量的16%,具有明显的高原气候特征,温度的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没有标准的夏天,冬季漫长(达157天之久),有冬寒春旱、夏凉秋绵雨,无霜期短(226天)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0.9℃,年平均降水量1020.7毫米。除有丰富的天然降水外,昭觉有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源,河流大小支流纵横交织,具有河床浅、水流急、暴涨暴落的特点,径流汇集,缓流密集,给牧草生长和牲畜饮水提供了优越条件。

二、草地资源现状

1.植被状况。按植被分布规律,自然植被受气候、地形、土壤等诸多因素的作用,有规律地分布在各个阶段上,昭觉境内原始植被由于遭到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破坏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次生植被——常绿性灌丛和草甸。当地草地调查中采集到的植物种有68科、209属、327种,各植物类中禾本科占第一,其次为菊科,豆科为第三,主要常用饲用植物属禾本科、豆科、莎草科、蓼科、菊科,共计5科78属、123种。

◎生长中的光叶紫花苕

◎开花期的光叶紫花苕种子地

2.草地资源分布。草地和大规模联片草地都分布于海拔2500米以上的中山和亚高山地区,草地总面积为2259799.95亩,占总面积的55.79%,可利用的占草地面积80%左右。草地类别包括9类,亚高山草甸草地、高寒灌丛草甸草地、山地疏林草地、山地灌木草地、山地草丛草地、山地草甸草地、农隙地草地、林间草地、人工草地。草地分布广、面积比重大、规模大小悬殊、星罗棋布,既有万亩联片,又有点缀于农地间、林间、沟边、路旁的零星草地。

三、存在的问题

1.草地畜牧经济效益差。草地面积占县内总面积的55.79%,而畜牧产值仅占农业产值的67%。造成畜牧产品少、量多质劣、商品率低、产值低、经济效益不高的原因包括:一是技术落后,投资困难,开发少;二是重农(工)轻牧单打一,没有把各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甚至以农挤牧,以林挤牧,忽视牧业的发展和品种改良;三是技术队伍待遇差,业务知识更新缓慢,知识老化,信息封闭,导致科技业务水平跟不上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步伐;四是没有科学地经营草地,历年都没有对草地进行认真研究,即使偶尔关注,也只有形式没有内容,更谈不上具体的投入和合理利用,只顾对草地盲目利用,而不顾草地管理和建设,投入甚微,任意放牧、掠夺式经营草地,畜种结构不合理,导致草地退化,载畜量下降,牲畜采食活动量增大,处于半饥饿状态;五是盲目追求牲畜数量的发展,关注存栏,不注重牲畜的出栏,商品率低,致使效益差;六是畜产品流通环节呈封闭、半封闭状态,没有龙头企业牵头,形不成品牌产品,导致畜牧业发展忽起忽落,优势资源浪费。

2.草地所有权不明,林农挤牧、草地被垦占,农牧俱伤。由于长期形成的历史习惯,多数农民觉得“吃有土豆,穿有件衣”,商品观念淡薄,排挤牧业用地。农牧比例失衡,时有开荒、取腐殖土、挖药材等行为,致使草地植被被破坏,地面径流增大,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草地退化,农牧用地受到水土流失带来的洪涝危害。

3.草地经营不合理,导致草地退化。草地的使用、管理、建设权责不明,重利用轻建设,自由放牧过度,使草地的利用频率增大,在一些便于放牧的草地放牧过度,优良草地被破坏;对草地的掠夺式利用,致使草地牧草难得繁衍机会,优良牧草不断消失,退化严重的草地上,适口性差或牛羊不食的杂草、灌木代替了优势植被。

4.不断的轮歇耕种,致使草地植被遭到破坏和草地面积减少。农牧民有轮歇耕种的习惯,一年一轮或3~5年一轮,草地地势缓平的优良草地被轮歇耕种弃耕后,优良植被很难恢复,再生草均为东方草莓、小龙胆、篙类等杂劣草,草地效益低。

5.草地牧草在季节上供应不平衡。由于雨热集中于5~10月份,夏秋牧草丰茂,除牲畜利用外大有剩余,而冬春枯草期长达5个月,生物量大量丧失,草地牧草供不应求。

6.外来物种侵扰(紫茎柴兰)、自然灾害、鼠虫害频频发生,导致草地退化。全县草地总面积为2259799.95亩,被外来物种侵扰的有10万亩,零星发生的涉及全县各乡村的角落,侵害严重的是靠近西昌的玛增依乌乡和普诗乡,草地几乎被侵占,危害草地特别严重,外来物种还会导致牲畜拉稀消瘦死亡。自然灾害也频频发生,时年发生的鼠虫害草地有37万亩,约占草地总面积的20%。

7.滥采、滥挖中药材和取腐殖土养花现象严重。昭觉草地广阔,优质名贵药材资源丰富,农牧民进入草地采挖黄连、天麻、牛蒡等事件频发,造成草地遍体鳞伤,加之城市绿化,种草栽树,取腐殖土、挖矿、采石的现象较为严重,草地遭到破坏,造成草地损失极重。

◎已谢花的光叶紫花苕种子地

◎已成熟的光叶紫花苕种子地

◎种植户正在收割种子

四、可持性利用对策

1.合理利用草地。草地投资投劳少,周期短,具有立竿见影的收益。当前应以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地为主,一要严禁毁草开荒,固定农耕地,抛弃轮歇制;二是封山育草,保护草地生境;三要合理放牧,实行草地分区轮牧和分季节轮牧;四要实行以草定畜,减轻草地负荷,给牧草繁衍的机会;五是退牧还草的围栏草地要定期封育或进行改良,还要强化围栏铁丝的保护,必须与村、社、户签订合同管理;六是防病治虫,灭鼠除害草,减灾抗灾,加强草原防火。七是统一规划,出台政策解决农、林排挤草地的现象。

应以法管草用草,划定草地使用承包制,实行谁有、谁建、谁管、谁用的长效制度,实行有偿流转租债抵押。根据草地类型,调整畜群结构、畜种,发挥草地优势,实现草充分利用,畜丰收,经济效益大提高的目的。另外,利用退耕还牧还草的契机,增添水利设施,做到旱灌涝排、增施肥料,改良天然草地,改变草畜结构、增加豆科牧草成分,大幅度提高草地的生产力。

2.建立人工草地,均衡牧草关系。建立人工草地是解决冬春牧草不足,牲畜冬瘦春死的有效措施,在已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户户种植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地,加强人工草地经营与利用,是加速现代牧业发展的可行途径,也是牧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这是人工草地本身具有的周期短,营养丰富、高产优势特点所决定的。同时,还应挖掘潜能,开辟饲草地,开发灌木林地为放牧草地,利用空地种植优质高产的饲草,充分利用农副产品利用与开发,做到物尽其用。

◎白三叶+黑麦草的多年生人工草地

3.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增大母畜比例。加快畜种改良,科学化种植优质豆科牧草并利用,提高畜牧生产力,实行科学养畜和经营,增强商品意识,实行区域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4.完善草原法律体系,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保护草地资源。在认真贯彻落实《草原法》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草地保护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健全草原执法体系,加强对草原管理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增强依法行政能力,以服务于农牧民基本权益为宗旨,树立农牧民以“草”为业意识,以保障草地资源合理利用为目的,加大草原执法力度和草原违法案件的查处,严厉打击各类破坏草地资源的行为。继续加大《草原法》等配套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提高全民的草原保护意识,确保草地资源有序合理的利用。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制度,加快草原建设步伐。要走建设与保护并举的道路。加强生态监测,加强草原鼠虫害治理和外来物种(毒杂草)除灭工作。实行草地改良、休牧、轮牧、封育制度,建立人工草地,大量推广粮草轮作(光叶紫花苕),开辟饲料来源,积极探索草地建设的新途径,坚持保护利用与保护建设相结合,在保护草原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结构布局,提高资源的转化利用率,确保草地资源可持性发展。

5.做好草原防灾减灾工作。进一步做好草原鼠虫害、外来物种侵害和自然灾害的抗灾减灾工作,建立预警体系,尽力减轻因各类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进一步做好草原防火工作,健全防火制度。加强防火宣传和防火监督检查力度,提高全民草原防火意识,完善草原防火体系建设,要执行防火物质储备制,制定草原防火预案,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火,增强草原防火和抗灾减灾能力。

6.大力开展草原建设新技术推广,确保可持续利用。通过加强科学管理,应用基础理论,采用资源开发利用新技术等手段,提高草地生态服务能力,积极开展优良牧草品种的引种试验示范和本地优良品种的选育工作,将建立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地和推广粮草轮作的优质豆科牧草相结合,积极探索和应用草原植被恢复新技术、新手段,运用3G等新技术开展草原生态监测工作,建立草原生态监测预警体系,使监测工作更为迅速、科学、准确;以科技为先导,建立有利于草地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的技术支撑体系,因地制宜进行新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工作。

猜你喜欢
牧草草地草原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牧草病虫害及牧草保护工作探析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草地上的事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
Laughing song
初探优质牧草周年均衡供给高产栽培技术
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