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衔接理论的实证研究

2011-04-18 03:22冯新平
镇江高专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手段语篇词汇

冯新平

(九州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系,江苏 徐州 221116)

0 引言

衔接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Halliday和Hasan认为衔接在创造语篇连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创造语篇连贯的一个重要手段[1]。衔接手段一般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大类,语法衔接包括指称(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汇衔接包括词汇重述和搭配。

1 衔接理论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1.1 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现状

高职学生入学时的英语语言基础比较薄弱,各项英语语言技能较差,其中写作技能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最为欠缺的一项。衔接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英语语篇中,衔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多年来在中国的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没有对衔接的重要性给予足够的重视。近年来,许多语言学专家和教学工作者从不同侧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语篇的整体质量不高,连贯性不够[2]。对于如何运用衔接理论改进英语写作教学也开展了不少实证性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如徐伟成的研究结果说明衔接手段的使用与英语作文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质量好的作文中衔接手段的使用明显多于质量差的作文[3];宋美华和夏伟荣研究后发现作文的质量与词汇衔接手段使用的数量存在正相关关系[4]。但大部分的研究关注的主要是该理论在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而很少有关于将衔接理论运用于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证研究。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将衔接理论应用于高职学生英语写作教学,验证通过衔接理论教学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探讨衔接手段的使用与写作成绩的关联度,以期提高写作课程的教学质量。

1.2 研究的理论基础、目的与方法

在该项实验研究中,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为理论依托,用实验的手段对学生在实验前后的英语写作中衔接手段的使用情况和写作质量(或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授衔接理论对于改进高职学生英语写作现状的效果。该实验中关于衔接手段的使用情况统计主要包括:指称,即指上文或下文中出现的项目所指的成分,如that,it,the等;替代,是指用其它词语替换句子的某个成分以免重复,如that,one,so等;连接,指语法衔接,包括转折关系、递进关系、时间关系、因果关系等语义关系关联,常用关联词主要有but,though,because,while等;词汇衔接,主要包括词汇重复和词汇搭配两个方面。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高职学生英语写作中衔接手段的使用数量在实验前后的变化情况;2)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教授有关衔接理论知识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成绩。

本实验的受试者是某高职院校大学一年级自然班的42名学生。实验为期16周(一个学期)。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教师对写作过程的指导侧重于衔接理论的教授和篇章层次的分析,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衔接手段,而不再是传统的侧重于语法、措辞、结构等的写作教学方法。在实验之初,进行一次写作测试,在实验过程中每个学生完成5篇写作,在实验结束时再进行一次测试,每次测试分别由3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按照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O)作文评分标准评阅打分,然后从中随机抽取20人,编号为1-20,对其在实验前后测试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对比分析。

1.3 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收集主要从两个大方面入手:一是根据韩礼德和哈桑关于衔接手段的分类,对随机抽取的20位学生的共计40篇作文中衔接手段包括指称、替代、省略、连接以及词汇衔接等手段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错误情况进行统计(见表1);二是对被随机抽出的40篇作文的得分进行统计(见表1)。然后,对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分析高分作文、低分作文中衔接手段的使用情况、使用错误情况以及作文得分的高低与衔接手段的使用情况之间的关系。

表1 实验前后两次测试中的数据统计

通过对表1中各项统计数据进行实验前后同类信息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实验前后,作文中衔接手段的使用数量存在较大差距,实验后的测试中衔接手段使用次数较实验前有较大增加;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融入衔接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练习后,学生作文中衔接手段使用的错误情况明显降低;在教授衔接理论知识后,学生的作文成绩较此前有很大提高。同时,对表1中的统计数据进行实验前后不同类信息间相关性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学生作文的成绩或质量与作文中衔接手段的使用次数、衔接手段使用的错误情况等存在密切的关系:高分作文中衔接手段的使用次数明显多于低分作文中衔接手段的使用次数,并且高分作文中衔接手段的使用错误次数远远低于低分作文中衔接手段的使用错误次数。因此,可以看出作文成绩的高低或质量与衔接手段使用的数量和正确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得分高的作文中衔接手段使用的次数较多,而且衔接手段使用的错误情况较少;反之,作文得分越低。

此外,通过对随机抽取的40篇测试作文中衔接的误用情况统计分析,样本作文中存在的衔接问题可归纳如下:1)指称衔接手段的使用比较混乱:使用人称代词时经常出现前后不一致的现象,致使指代不清;过多使用定冠词“the”和指示代词“that”(这种现象在日常口语中出现更为频繁)。2)替代缺失是在学生作文中多次出现的衔接手段误用现象,如:I think p lanting trees is the mostimportant way to p rotect environm ent.I don’t think.该例中的第2句缺少了替代词so,应为Idon’t think so.3)连接手段的使用问题更为明显:表示转折关系的连接词though、but和表示因果关系的连接词because、so总是成对出现。4)词汇衔接手段的使用中存在过多的词汇重复[5]以及词汇搭配的错误。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接受衔接理论知识传授的机会较少,导致衔接理论知识的欠缺,对写作实践产生很大的影响;2)母语的干扰因素太强,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思维严重影响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输出;3)高职学生英语语言知识欠缺,尤其是词汇量太少、构词法方面的知识匮乏,致使词汇的使用重复率太高和词汇搭配错误。

2 结论与启示

试验表明有意识地教授衔接理论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作文质量的优劣与衔接手段的使用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而且通过有意识地教授衔接理论,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使用衔接手段的意识,使得语言表达更加流畅,增强文章在意思上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通过对实验对象样本文章中衔接手段使用错误情况的统计分析,也给从事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教师非常重要的启示:首先,英语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教授衔接理论知识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其次,教师应当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实施英语写作教学的课堂氛围,减少母语对学生接受衔接理论知识和在英语写作实践中运用衔接手段的干扰。再次,英语语言的学习应当是一个英语语言技能全面发展的过程,片面地追求某一方面技能的提高是不现实的。因此,英语写作课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学生的英语阅读量,为使学生在拥有丰富的词汇量的基础上正确使用词汇衔接手段奠定基础。

[1]HALL IDAYM A 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 man,1976.

[2]杜金榜.从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看写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3):43-47.

[3]徐伟成.英语作文中的衔接、连贯与质量[J].广州大学学报,2000(5):71-75.

[4]宋美华,夏伟荣.英语写作中语篇衔接手段与语篇教学——对非英语专业大一本科生好作文与次作文的统计分析[J].外语界,2002(6):40-44.

[5]马广惠.中美大学生英语语篇对比修辞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6):5-8.

猜你喜欢
手段语篇词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