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阳痿30例临床观察

2011-04-25 09:43韩宇健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病证功效针灸

韩宇健

(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广东广州 511495)

阳痿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青壮年时期,由于虚损、惊恐或湿热等原因,使宗筋失养而驰纵,引起阴茎痿弱不起,临房举而不坚的病证[1]。临床上对本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多种多样,如针刺疗法、艾灸疗法、中药内服疗法、穴位注射疗法、耳穴埋针疗法、穴位敷贴疗法、穴位激光照射疗法等。笔者自2005年8月-2010年9月,采用温针灸与单纯采用针刺进行对比治疗,对治疗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观察病例60例均来自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治疗组30例,年龄25~60岁,平均(42.2±0.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3年,平均(5.7±0.3)年。对照组30例,年龄27~61岁,平均(41.6±0.9)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2年,平均(5.6±0.37)年。2组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配,在年龄、病程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依据[2]参照《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2]中阳痿的诊断依据:1)青壮年男性,在性生活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而不坚,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2)多有房事太过,久病体虚,或青少年期多犯手淫史。常伴有神倦乏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或小便不畅,滴沥不尽等症。3)排除性器官发育不良,或药物引起的阳痿。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选穴:1)关元、气海、中极、足三里(双);2)肾俞(双)、肝俞(双)、三阴交(双)。2组穴位交替使用。操作方法:在选定的穴位上用75%酒精或安尔碘作常规消毒后,用2.0寸1次性毫针刺入以上穴位,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取约2 cm长艾卷1节,套在针柄上,艾卷底端距皮肤2~3 cm,从艾卷下端点燃灸之,为防艾火灼烧皮肤,可在穴位上隔一厚纸片,以减弱火力。当第1艾卷燃尽时,除去残灰,稍停片刻再燃第2卷。待第2卷燃烧完,除去残灰片刻拔针。

2.2 对照组 选穴:同治疗组。操作方法:在选定的穴位上用75%酒精或安尔碘作常规消毒后,用1.5寸1次性毫针刺入以上穴位,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然后静留针30 min。2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10 d为1疗程,间隔5 d再行第2个疗程。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2]中阳痿的疗效标准制定。治愈:症状消失,性生活恢复正常;好转:阴茎能举,能进行性生活,但时好时差;未愈:症状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例(%)

4 讨论

阳痿主要表现为阴茎痿软,故中医学又称“阴痿”,亦称“宗筋驰纵”“阴器不用”[3]。多因房劳纵欲过度,久犯手淫,以致精气虚损,命门火衰,引起阳事不举;或思虑忧郁,伤及心脾,惊恐伤肾,使气血不足,宗筋失养而导致阳痿;亦有湿热下注,宗筋受灼而驰纵者,但为数较少。现代医学认为阳痿是男子性功能障碍的一种,常与早泄、遗精、性欲低下或无性欲等成为一组临床证候,多由大脑皮层功能紊乱、脊髓性中枢功能紊乱和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等原因引起。本病的中医临床治疗原则:以补益肾气为主。取任脉、足太阴经穴和相应背俞穴为主[1]。

关元、气海、中极为任脉之穴位,均具有强壮作用,可以治疗各种男科和妇科之疾病。其中关元为小肠募穴,为任脉与足三阴交会穴,具有益气壮阳、培补元气、导赤通淋的功效。气海为肓之原穴,具有温养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化湿理气之功效。中极为膀胱之募穴,主治生殖泌尿系统的疾病,具有通调冲任、清热利湿之功效。肾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为肾的背俞穴,具有调理肾气、强健脑髓、聪耳明目、强壮身体、培元固本的功效。肝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为肝的背俞穴,可以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的疾患,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活血以达到调养宗筋的功效。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乃全身强壮要穴,可健脾益胃,以助气血生化之源。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穴位,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3条阴经的交会穴,有疏调脾、肝、肾之功效。诸穴合用,使肾阳复振、宗筋强壮,阳痿易愈。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证,是利用针体将热能带入人体穴位的深处,能更好地起到温补肾阳,扶正固本,温通气血,消瘀祛邪的作用[3]。本临床观察显示,采用温针灸治疗阳痿比单纯采用针刺治疗的疗效显著提高。

[1]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253-254.

[2]戴慎,薛建国,岳沛平.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2-228.

[3]麻仲学.国际针灸交流手册[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38-241.

猜你喜欢
病证功效针灸
红景天的神奇功效及作用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被扔掉的葱须大有功效
侯氏黑散在糖尿病相关病证中的应用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藏雪茶的养生功效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