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限麝香中麝香酮含量GC-MS分析

2011-04-25 09:45,,,,,*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麝香药典溶液

,,, ,,*

(1.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2.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32)

麝香(Musk)是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berezovskiiFlerov.)、马麝(M.sifanicusPrzewalssi.)和原麝(M.moschiferusLinaeus.)成熟雄体香囊分泌物的干燥品[1-3]。麝香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效[4-5],系多种急救药及有效中成药的重要原料。主治热病神昏、脑卒中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经闭、心腹暴痛、痈肿瘰疬、痹痛麻木,疗一切虚损恶病[6-9]。麝香的芳香气味主要来源于其所含的麝香酮。麝香酮是天然麝香重要的生理活性成分[10-12],检测麝香酮的含量是控制麝香以及含麝香中成药的质量的重要指标[13]。我国药典规定天然麝香中麝香酮的含量不低于2.0%[6]。本实验选用GC-MS法[14],探讨年龄因素对麝香各项质量指标的影响,摸索麝香酮含量随年龄变化的规律,为动物药的研发和利用开辟新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材料 天然麝香:1、3、5、7、9年生麝香各3个样品,共计15个样品(均由陕西省凤县养麝基地提供)。

1.1.2 试剂 二氯甲烷、乙醚、甲醇、乙醇、正己烷、苯(北京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麝香酮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验所)。

1.1.3 主要设备 安捷伦5975;漩涡振荡仪(XW-80A江苏海门市麒麟医用仪器);分析天平(SHIMADAZU AUY220);离心机(星科GL-21LM)。

1.2 试验方法

1.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 19091Z-433 HP-1 Methyl Siloxane;检测器:氢焰检测器;进样口温度:80 ℃;最高温度:300 ℃;载气(氮气)流速:1.0 mL/min。

1.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0.190 mL,置25 mL容量瓶中,用乙醚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麝香酮标准溶液(麝香酮浓度为6.916 mg/mL)。

1.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将麝香样品按不同年限分组编号(1~15),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处理后取各样品0.300 0 g,加5 mL二氯甲烷,充分溶解后,4 000 r/min离心10 min。同法提取4次,合并提取液,自然挥干,乙醚定容至10 mL,用于GC-MS测定。

1.2.4 标准曲线的制备 准确吸取麝香酮对照品溶液0.025、0.05、0.1、0.2、0.4 mL,分别置于5 mL容量瓶中用乙醚定容至刻度,相应浓度分别为0.034 6、0.069 2、0.138 3、0.276 6、0.553 3 mg/mL,分别吸取1 μL上述浓度对照品溶液进行GC-MS分析,测得麝香酮峰面积(Y),用Y对麝香酮浓度(X)进行回归,得线性方程:Y=241 279 651X-582 812(R2=0.999 7),线性范围为0.024~0.384 1 mg/mL。麝香酮出峰时间为19.007 min。

1.2.5 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供试样品(编号4)在1 d内5个不同时间及3个不同日期,进样测定麝香酮的含量,结果见表1。

1.2.6 重现性试验 取同一批样品(编号8)按前述方法进行平行试验测定,结果见表2。

表1 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测定结果

1.2.7 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麝香酮含量的天然麝香100 mg (2.52%),按照上述样品提取方法提取,挥去溶剂得干物质,干物质加入对照品溶液,挥干溶剂,重复上述方法处理,进样GC-MS测定,结果见表3。

2 结果

将15个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充分摇匀,分别取1 μL进样,计算麝香酮峰面积,由标准曲线得出麝香酮浓度,用此浓度计算麝香酮含量,结果见表4及图1。

表2 重现性试验结果

表3 麝香酮回收率试验结果

表4 麝香酮测定结果

图1 不同年限采集麝香麝香酮含量

3 讨论

本实验先后采用乙醇、正己烷、乙醚、苯和二氯甲烷等5种试剂对麝香有效成分进行提取,结果表明,二氯甲烷为最佳提取试剂。麝香酮的分析方法很多,例如:高效液相衍生化法[15]、薄层双波长扫描法[16]、气相色谱法[17]、高效液相差示检测法[18]、薄层比色法[19]等。这些方法必须要求精确的定性、定量每一组分,而且测得结果对麝香药理活性的反映不够完全。比较后认为GC-MS方法比较简洁、易普及、结果精准、可靠,回收率高。

通过对所有供试样品中麝香酮含量的统计学分析可以看出,麝在不同年龄所产麝香中麝香酮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1~3年生麝所产麝香中麝香酮含量接近药典中规定的标准麝香酮含量,有的甚至明显高于标准规定,3年生的麝所产麝香中麝香酮含量最高。随着年龄增长,5岁以后的麝所产麝香中麝香酮的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且明显低于药典规定的标准含量。由此可见,1~3岁是麝产出优质麝香的最佳年龄,5岁以后的麝产香质量有所下降。所以年龄偏大、产香较差的麝应适当淘汰。基地在人工取香的时候也可以有所侧重,这样更有利于获得优质麝香。

[1]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528.

[2]岳东文,金宏谟.麝香的真伪鉴别[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1):33-37.

[3]薛芳,许占民.中国药物大全:中药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95.

[4]项平.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3867.

[5]张莲珠,刘丽健,李秉钧,等.沉香苏合滴丸中麝香酮的气相色谱鉴别[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5):21-22.

[6]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66-267.

[7]孙星衍,孙冯翼.神农本草经[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45.

[8]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868-2870.

[9]董万超,赵伟刚,刘春华.麝香研究进展[J].特产研究,2001(2):48-58.

[10]张玲,姚乾元.麝香酮与异构体-甲基环十五烷酮检定方法的研究[J].山东医药工业,1983(3):22.

[11]陈雪,高兆润.天然麝香研究的概况[J].中草药,1983,12(5):44.

[12]孙岩,仲昭庆.两种检验麝香质量方法之比较[J].中成药研究,1988(4):41.

[13]郭波红,程怡,陈文俊.GC-MS法测定人工麝香缓释片中麝香酮的含量[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5):162.

[14]马新荣.气相色谱法测定合成麝香酮的含量[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1996(4):18-19.

[15]吴悦,吴鹏,肖宣,等.天然麝香养香和原香的HPLC分析[J].药学学报,1989(24):308.

[16]张广强,梁生旺,杜天信,等.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含麝香中药制剂中麝香酮的含量[J].中药通报,1987(12):26.

[17]张正怀,乐佩芳.天然麝香中麝香酮的气相色谱法测定[J].药学学报,1982(17):922.

[18]Yoshki M,Nagaoyota.Ropid Analysis of Muscone in Musk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J].Chen Pharm Bull,1986,34:906.

[19]邓时俊,梁生旺.麝香中麝香酮的比色测定[J].中成药研究,1994(增1):23.

猜你喜欢
麝香药典溶液
象外之象——牛健哲《溶液》短评
『溶液』知识全解读
麝香保心丸
麝香保心丸
解读“溶液”
勐腊毛麝香化学成分研究
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 未来目标达到300种
2015年版《中国兽药典》编制完成
《中国药典》2010版毒性中药分析
人工麝香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