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战争》:日本式“图书馆自由”精神的体现

2011-05-08 08:28梁文婕
图书馆界 2011年1期
关键词:净化战争图书

梁文婕

(深圳图书馆,广东 深圳 518026)

1 《图书馆战争》简介

《图书馆战争》[1]是日本作家有川浩“图书馆”系列小说的首部作品,该系列小说还有《图书馆内乱 》《图书馆危机 》与 《图书馆革命 》。 《图书馆战争》把故事背景设定在 “正化 31年”,即未来的2019年。昭和最后一年,即 1989年,日本政府为了更好地维持公共秩序与社会风俗制定了侵犯人权的《媒体净化法》,并以此成立“媒体净化委员会”与“净化特务机关”来进行净化工作。《媒体净化法》规定,所有描写侵害人身权利、扰乱社会和谐的书籍都要销毁。与这个强权机关对抗的唯一组织就是图书馆。作为图书管理员,对抗这个不合理的法律,守护将要被销毁的书籍,就相当于守护人类的明天。30年过去了,这群热爱自由的人们,为了守护图书馆的自由,武装自己与净化机关进行了不懈的战争。

2 《图书馆战争》中“图书馆”组成[2]

在《图书馆战争》中,图书馆组成有别于现实中图书馆的部门设置,为了对抗国家的净化机关,图书馆人事及预算均为独立管理。图书馆拥有专门守备的组织,其防卫能力比日本自卫队及警察更为专业(如图 1)。

图1 图书馆组成架构

其包括:1)业务部。负责图书馆内一般业务,例如流通外借、参考咨询、采编等业务,成员通常是图书馆的一般职员。2)防卫部。防卫员的一般装备是警棍、手铐、手枪,负责防御图书馆,防止书籍遗失或破损。此外亦会与支持净化机关的恐怖分子交战。3)图书馆特别部队。是从防卫员当中选出的精锐部队,执行图书馆事务以至大规模战争等任务。其装备非常先进,通常使用步枪、狙击步枪、机关枪等武器。4)后方支援部。负责整备藏书、军备以及其他物流工作,部分管理的工作会外派给其他公司。5)总务部。管辖图书馆人事的部门。

3 《图书馆自由法》所体现的“图书馆自由”

《图书馆战争》中,与日本政府制定的《媒体净化法》相抗衡的是《图书馆自由法》。这部法律在原有《图书馆法》的基础上补充了第四章,它被称为《图书馆自由法》[3]。《图书馆自由法》的内容为图书馆的自由,主要有以下几条:1)第三十条,图书馆有收集资料的自由;2)第三十一条,图书馆有提供资料的自由;3)第三十二条,图书馆要为读者保密;4)第三十三条,图书馆反对一切不正当审查;5)第三十四条,当图书馆的自由被侵犯之时,我们要团结一致,死守自由。

这本来是日本图书馆协会《图书馆自由宣言》中某主要章节的标题,但由于《媒体净化法》对一切文献的审查权限作出了模糊界定并随意扩大了相关解释权,所以日本图书馆界把原来制定的《图书馆自由宣言》加入《图书馆法》,并称之为《图书馆自由法》,用以对抗《媒体净化法》。小说围绕着《图书馆自由法》规定的五项内容而展开,向读者详细地介绍了这部法律所宣扬的图书馆自由精神。

3.1 图书馆有收集资料的自由

某次媒体净化队注意到市政府附近新建的一家大型书店,根据《媒体净化法》,净化队决定对这间民营书店的某些图书进行收缴并销毁。关东图书防卫队的队员及时赶到,利用《图书馆自由法》第三十条所规定的“图书馆有收集资料的自由”,当场宣布净化队进行审查的图书是《图书馆自由法》实施细则规定的需要斟酌的书籍,现场制止了净化队的破坏行为,使书籍得到了有效保护。

3.2 图书馆有提供资料的自由

媒体净化队通过影响个别媒体报道,达到让民众支持其审查图书的做法。例如,过路杀人魔事件就被媒体净化队所利用。连续过路杀人魔事件的嫌疑犯被逮捕后,个别电视台播放了少年嫌疑犯房间的录影带,摄像机很仔细地拍摄了电脑四周及书架的全景,书架上有一本引人注意的书,叫《13号星期五》。该书被教育委员会列在了针对高中生的“不希望看到的书”的清单之上,也被纳入了媒体净化委员会的审查对象当中,由此被断定是一部恐怖作品。审查理由是“描写过于残酷”。因此,政府施与压力要求图书馆不对公众提供《13号星期五》。图书馆方面表明没有证据证明阅览该书使犯罪率提高,根据《图书馆自由法》第三十一条“图书馆有提供资料的自由”,依然对公众提供《13号星期五》。

3.3 图书馆要为读者保密

连续过路杀人魔事件中,由于少年嫌疑犯在被逮捕之后一直保持沉默,警方需要能令他招供的材料。该犯罪事件的作案手段很专业,警方听说少年经常到图书馆借书,如果少年有借阅过专业书籍的话,也可作为检方的判断资料,基于此,警方希望东京都图书馆提供少年嫌疑犯的借阅记录。东京都图书馆拒绝了警方的要求,虽然图书馆在一定期效内保存了读者的借阅记录,但是图书馆要为读者保密,这是《图书馆自由法》第三十二条所规定的。根据规定,在没有出具相关文件的情况下图书馆有权拒绝提供资料的命令[4],这次警方就没有出具文件。

3.4 图书馆反对一切不正当审查

患有重听的学生毬江让武藏野第一图书馆的图书防卫队员推荐图书,该队员根据学生的喜好推荐了一本小说,小说里的主角刚好也是重听者。毬江在看书的过程中,同学们认为图书馆员在明知毬江耳朵不好的情况下,还推荐主角是重听者的书给她是一种侵害他人人权的行为。这件事被媒体净化队获悉并加以利用,他们认为该图书馆防卫队员涉嫌侵害未成年残障人士的人身权利,令其即刻接受查问,并随后对藏野第一图书馆的藏书进行全面审查。最后当事人毬江出面作证,指出图书防卫队员并没有对其造成侵害,相反她认为图书防卫队员没有因为她重听就将其划分为残疾人士,对她来说是一种尊重。于是,媒体净化队将不能进行其不正当的审查行动。

3.5 当图书馆的自由被侵犯之时,要团结一致,死守自由

“情报历史资料馆”是私人图书馆,不受媒体净化队与图书馆的管辖。该馆完全采取预约制,只接待经相关人员介绍来的读者,以不掺杂个人想法为原则进行馆藏收集,其中对《媒体净化法》不利的报道记录也一并保留下来,尤其是对立法前的系列报道进行系统收集的资料更是具有历史价值。其所有人逝世后,该馆收藏的全部资料由关东图书队接手。一旦馆藏成为公共图书馆的公有财产,媒体净化队就有权对其进行审查,图书防卫队必须将图书防卫权转化为直接战斗的形式加以对抗。在这场保护“情报历史资料馆”馆藏的战争中,双方都付出了重大的损失,最后馆藏得以保存。无论战争多么残酷,只要侵犯到图书馆的自由精神,图书防卫队必定团结一致,死守自由。

4 “图书馆自由”与《破防法》的较量

现实中,图书馆作为一片书香满溢的乐土,不可能像《图书馆战争》里描绘的那样硝烟满布;图书馆馆员作为传递知识的桥梁,也不可能像《图书馆战争》里面刻画的那样是身穿防护衣、手持真枪实弹的战士。但是,不可否认,作为一部小说,《图书馆战争》确实是向我们传达了日本的“图书馆自由”的宝贵之处。

4.1 《破防法》简介

1952年 4月,当时日本吉田茂内阁向国会提出了《破坏活动防止法》[5](以下简称 《破防法》),并于同年的 7月 4日通过。作为一部限制表现自由、认知自由、结社自由的法律,根据《破防法》,公安调查厅有以下权限:1)对列为破坏性团体之调查;2)对具破坏性团体处分之请求,交由公安审查委员会审议决定;3)对所执掌相关事务之统计、调查并颁布施行。从权限来看,日本公安调查厅只能调查、制约进行暴力破坏活动的团体,但实际上,他们多借此名义从事广泛的情报活动。

虽然当时吉田内阁的官房长官极力表示:“政府为了拥护我国的民主主义起草《破防法》,目的是排除来自极‘右’、极‘左’的暴力主义的破坏活动,绝对没有限制言论、集会、结社的实际上,《破防法》的通过,使日本国内很多正常的言论、集会、结社等活动都没法举行,图书馆的活动更是屡受影响。

4.2 日本图书馆界的反击

《破防法》的通过,使 “检查索书条”“对图书馆选择图书横加干涉”“便衣警察在馆内盯梢”[7]等现象在日本图书馆随处可见。为了追求民主化的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日本图书馆界积极地投入到反对《破防法》的运动之中。1952年 11月 30日,日本埼玉县公共图书馆大会向日本图书馆协会提出了《关于促请制定日本图书馆宪章的决定》,这一举动“标志着整个图书馆界走向和外部压力抗争的道路”[8]。同时,日本《图书馆杂志》又详细刊载介绍了美国的《图书馆权利宣言》,使“图书馆权利”这个观念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1953年 10月,《图书馆宪章》(下简称《宪章》)公开发表并征求意见(全文如下)。

图书馆宪章(委员会草案)

作为基本的人权之一,为具有认知自由的民众提供资料和设施,是图书馆最重要的任务。

我们图书馆人,为了完成这一任务,确认并实践如下事项:

1.图书馆具有收集资料的自由;

2.图书馆具有提供资料的自由;

3.图书馆拒绝一切检查。

当图书馆的自由被侵犯时,我们要团结起来,进行抵抗,并期望和相关团体合作。

《宪章》于 1954年 5月在日本召开的全国图书馆大会上通过,并改名为《图书馆自由宣言》。其与《宪章》内容基本相同,部分修正了《宪章》中的内容,最主要的就是把《宪章》草案中的“图书馆拒绝一切检查”修改为“反对一切不正当的检查”。就如李国新教授所说,“以《图书馆自由宣言》的通过为标志,大体明确了日本图书馆自由权利的基本内容、基本范围,为日后图书馆自由活动的深入发展开辟了道路”。经过多年对图书馆自由问题的深入研究与调查,新的《图书馆自由宣言》于 1979年通过,包括“主文”和“副文”两部分,其最大的特点是以日本《宪法》保障国民表现自由的精神为依据,确立了以保障国民认知自由为核心的图书馆自由理念。

5 结 语

如果小说《图书馆战争》里的《媒体净化法》是现实中的《破防法》,那么《图书馆自由法》的确可以看做是《图书馆自由宣言》了。毫无疑问,作者有川浩是在日本实际的历史事件中吸取创作灵感而写出《图书馆战争》这一小说的,摒除小说中超越现实与夸张的成分,该小说所体现的日本图书馆界追求“图书馆自由”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大家肯定。日本自 1954年第一次通过《图书馆自由宣言》到 1979年的改版,这是日本图书馆界对如何更好地服务公众而奋斗的历程[9],是图书馆界坚持理念、寻求变革的历程。正是在这种抗争的道路上,图书馆和公众产生了良性的互动,一些现代的图书馆思想、观念开始走向社会、深入民心。

[1][日]有川浩.图书馆战争[M].东京:MediaWorks,2006.

[2]维基百科 [EB/OL].[2010-05-03].http://zh.wikipedia.org/wik.

[3]日本图书馆协会.图书馆自由宣言(1979年改定)解说[J].日本图书馆协会,1987:25.

[4]李国新.日本的“图书馆自由”述论[J].图书馆,2000(4):12—16,20.

[5][日]有山崧.破防法[J].图书馆杂志,1952(7):64.

[6][日]朝尾直弘.岩波讲座日本历史·第二卷[M].东京:岩波书店,1997.

[7][日]蒲池正夫.图书馆危机[J].图书馆杂志,1952(2):48.

[8]李国新.日本图书馆法律体系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263.

[9]徐 虹,王亚玲.日本由图书馆自由到读者权利运动的演变[J].现代日本经济,2006(4):61—63.

猜你喜欢
净化战争图书
身心净化
他们的战争
班里有个图书角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净化水泵
多功能净化机
战争催生的武器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