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共享调查报告

2011-05-08 08:28莫崇菊
图书馆界 2011年1期
关键词:文献广西数据库

廖 球,赖 群,莫崇菊

(1,2.广西工学院图书馆,广西 柳州 545006 3.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西 柳州 545004)

1 调查背景

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对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影响日益增大。广西正处在多区域合作的重要发展时期,要实现自治区党委提出的构建以“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为中轴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个板块的“一轴两翼”的经济发展战略构想,首先就要构建功能强大的信息支撑平台,抓好信息资源的整合,增强信息采集、筛选、传播的服务能力。从而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时效性,为广西的科研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提供必需的信息和知识支持。

图书馆在信息服务行业一直占有一定的优势。然而,随着社会进步,单靠某一类型图书馆的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信息用户日益增长的深层次、高质量文献信息服务的需求。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可供利用的资源数量,拓展服务空间,各类型图书馆之间的广泛合作与资源共享已成为共识。

广西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受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及人文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发展相对缓慢,而分布在高校图书馆内系统、先进的专业文献信息资源又无法为更多的社会读者所利用。目前广西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与共享还很少见,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传统合作项目也没有普及。为了解决网络环境下信息量激增和图书馆经费短缺、传统服务无法满足读者需求的矛盾,更好地为广西经济发展提供快捷、优质的信息服务,笔者申请了“整合广西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资源”的课题,并就此开展了调查研究。

2 调查方法及内容

2009年 4月—12月,笔者采用了发放调查表、网站调查、访谈、文献查阅等调查方法,对广西主要的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进行了有关文献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合作意愿等几个方面的调查。共回收调查问卷 79份,其中有效问卷 77份。问卷涉及 64所图书馆,其中包括 39所公共图书馆、24所高校图书馆(14所高专高职、10所本科)、1所中学图书馆。同时专门对其中的 18所图书馆进行网络调查。调查组成员还利用外出参加会议的机会进行实地调研,与广西多所图书馆的馆员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以进一步了解各馆的资源建设、服务情况及合作意愿等情况。通过以上途径,最终调查图书馆 146所,其中 99所公共图书馆、1所中学图书馆,46所高校图书馆(包括 28所高职高专图书馆、18所本科图书馆)。

2.1 广西图书馆事业概况

进入 21世纪以来,广西图书馆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各个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中小学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企业图书馆等都随广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时俱进。由于获取的资料有限,故在此仅论及高校图书馆及县级以上的公共图书馆。

截至 2008年底,广西共有 58所高校图书馆,其中本科级高校图书馆 21所、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37所、文献资源总量超过4 554万册/件(不完全统计),为广西 53万高校师生提供服务;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 99所,其中省级公共图书馆 2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地市级公共图书馆 13所(含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 2所)、县市级公共图书馆 84所(含 7所县级市图书馆、56所县图书馆、12所自治县图书馆,9所市辖区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共有各类文献资源1 695.2万册/件,服务辐射广西全区,受众人数达5 049万人。[1-2]

广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存在两个不平衡:一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南宁、桂林、柳州三个主要城市,集中了 44所高校图书馆、10所地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其中 2所省级馆、2所市级馆、6所城区馆);而在钦州、贵港、防城港这三个地级市,均没有高校图书馆。二是行业发展不平衡。教育行业中的高校图书馆上明显优于文化行业中的公共图书馆,但在读者数量方面,公共图书馆几乎是高校图书馆的100倍。

2.2 文献资源情况

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我们主要调查了各馆的纸本书刊、电子数据库、自动化管理系统及书刊目录的网上查阅等情况。

表1 广西各类图书馆文献资源情况

在 58所高校图书馆中,除 3所本科及 9所高职院校图书馆数据暂时无法获取外,其余 46所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总数达到4 554万册/件(包括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电子数据库的数量累计达到 118种474个,其中自建数据库 25个;有 40所图书馆使用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其中有 13个馆的馆藏目录能在公共网络上查询。

99所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总数为1 695.2万册 /件,电子数据库 151个,其中自建数据库 79个;使用手工管理的县级以上图书馆仍然占大多数,只有 16所图书馆使用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提供馆藏目录公共网络查询功能的图书馆更是少之又少 ,只有 6所 。

在这 145所图书馆中,有 56所使用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这些管理系统五花八门,共计有 13种,其中 SULCMIS系统、ILAS系统、丹诚系统在广西的用户数均在 8家或 8家以上。除了购买系统外,少数图书馆还有自己开发的系统,如南宁几所高校使用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开发的“广西高校·公共·科研图书馆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管理系统的多样化给各个馆之间的资源整合带来很大的障碍。

能在公共网络上为读者提供馆藏目录查询的图书馆只有 19所,仅占全区所有高校图书馆和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的 12%。在公共网络上无法查询馆藏书目的原因,主要分三种情况:一是图书馆没有建立馆藏目录数据,广西有将近 50%的县级图书馆仍处在手工处理数据的传统管理阶段。二是由于图书馆没有建立网站,无法把馆藏目录数据库放到网络上进行共享。这在公共图书馆尤为明显,只有 7所地市级以上的图书馆建有网站,而另外的 15所县市级图书馆虽然有馆藏目录数据库,但因为无图书馆网站而无法让公众在网络上共享。第三种情况存在于高校图书馆,主要是由于校园网网关的限制,使公共网络无法接入高校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有 23所高校图书馆属于此种情况,约占高校图书馆的40%。

从调查情况来看,两大类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相对丰富(人均藏书量超过 1册,然而与国际图联“人均藏书量至少 3册”的标准仍相距甚远)。但由于文献资源在分布上的两个不平衡,要充分发挥这些文献资源的最大效能,需要进行图书馆之间的资源整合。而要进行文献资源的整合,首先需要解决馆藏目录的数字化、数据上网及局域网络的开放访问、管理系统的兼容性三个问题。

2.3 人力资源情况

我们从文化程度和职称等级两个方面对 128所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本科院校图书馆 16所、高职高专图书馆 13所、公共图书馆99所(如表 2所示)。

表2 广西各类图书馆人力资源分布情况

从上表中可看出,两类图书馆职工总人数为2 302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为 881人,占总人数的 38.3%;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人数为 186人,占总人数的 8%。其中高校图书馆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为 527人,占高校图书馆总人数的64.2%、占两类图书馆总人数的 22.9%;高校图书馆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人数为 133人,占高校图书馆总人数的 15%、占两类图书图书馆总人数的5.3%。公共图书馆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为354人,约占公共图书馆总人数的 24%、占两类图书馆总人数的 15.4%;公共图书馆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人数为 63人,约占公共图书馆总人数的4.3%、占两类图书馆总人数的 2.7%。

2.4 合作共享意愿及意见调查

此部分笔者设计了 14道问题,前 13道问题每题至少提供了 3个选项。

在问题(1)“当本馆资源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时,贵馆是如何应对的?(答案可多选)”的四个选项中,有 80.5%的人选择“准备购买相关图书或数据库”,49.4%的人选择“向其他图书馆申请原文传递”,27.3%的人选择“其他”,只有 4%的人选择了“听之任之”。从中可看出,图书馆馆员还未树立起“资源共享”的意识,“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如果经费允许,购买相关图书和数据库肯定是最好的选择,这样能方便读者自由地选取所需要的文献。但信息资源的增长远远超过经费增长的速度,即便是经费充裕的大馆如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也无法做到“大而全”。目前广西各图书馆均面临经费紧缺的难题,馆际互借及原文传递是既经济又快捷地满足读者馆外文献资源需求的方式。

在问题(2)~(9)中,涉及了是否愿意参与全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联合采购、建设存贮馆藏、开放本馆电子资源等问题。绝大多数的图书馆及其馆员们都愿意加入全区图书馆文献资源合作共享项目,并乐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项目的开展实施。但是,合作共享是一个复杂、系统的事情,需要图书馆、政府、数据库商等多方的协商,同时需要经费、人员、技术等物质条件的保障。

在问题(10)~(12)中,对开放电子资源的方式以及馆际互借的方法、费用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大部分馆员倾向于让馆外读者通过账号和密码访问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以及通过 e-mail的方式进行馆际互借和原文传递。这比较符合网络社会的时代特征,既使读者省却舟车劳顿之苦,又提高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至于电子资源的使用费用,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表现出不同倾向:公共图书馆馆员主张免费开放,而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则表示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在问题(13)“您认为广西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共享面对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答案可多选)”中,75%的人选择“资金”,60%的人选择“技术”,54.5%的人选择“人员”,9%的人选择“其他”。这表明,资金缺乏是阻碍区内图书馆文献资源合作共享进程的最大因素。

问题(14)征求大家对广西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共享的看法。被调查的馆员各抒己见,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1)各方达成资源共享的共识,争取得到自治区政府、广西图书馆学会、各高校领导的支持,由政府主管部门发起,成立一个协调机构,实行自上而下的、指导性的统筹管理方式;2)希望得到政府拨款,有启动资金和后续发展经费的保障,由各参与馆提供人力支持;3)有良好的合作机制,制定图书馆资源采购标准、办法及共享方式、评估制度,以保障合作共享的顺利进行。保障各方在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下达到利益多赢,而不是简单的文化帮扶;4)通过与技术商合作的方式,实现技术外包,以解决技术方面的难题;5)先从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做起;6)常在广西召开图书馆学术会议,使各馆的馆员有机会进行交流和联系,这对促进广西图书馆资源共享也有益处。

3 结论与思考

从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来看,在广西进行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资源合作共享的建设是可行的:1)高校图书馆系统的文献资源相对丰富,而公共图书馆拥有庞大的读者群。若二者合作,公共图书馆就能够借助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来提高服务能力,高校图书馆则因携手公共图书馆而扩大社会效益。2)当前,文献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技术已不再是阻碍合作进程的主要问题。各大图书馆尤其是部分高校图书馆拥有自己的技术人员并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如能与某个技术商进行合作,两类图书馆的合作共享就有了强大的技术保障。3)近几年广西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如前文所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38.3%(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 4.9%),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8%。这些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学科背景多样化,加上多年图书馆工作的经验,完全有能力应对资源整合与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4)各图书馆均有合作的意愿,这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一旦确立了共同目标,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都会被大家齐心协力地克服。

如果两类图书馆的合作共享能得到上级批准并立项,那么,接下来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就是:1)合作共享的内容,即资源和服务的整合。如具体整合哪些资源和服务项目,该如何进行整合等。2)适合广西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3)管理和规范参与合作共享的图书馆的行为。对于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1]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9.

[2]秦小燕,韦宇宁,贾 莹,等.广西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与分析调研报告(二)[J].图书馆界,2010(1):55.

猜你喜欢
文献广西数据库
广西贵港
《广西戏曲》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