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实证调查与分析——以南通大学为例

2011-05-08 08:28
图书馆界 2011年1期
关键词:素养信息信息技术

黄 静

(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19)

1 引 言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具备信息化社会的生存和学习能力,一直以来都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了解当前在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可以为面向 Web2.0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提供现实依据。日前笔者采用在线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南通大学在校本科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以及他们对Web2.0网络环境的认知和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2 调查方案设计

2.1 调查手段

本研究借助在线调查平台——问卷星[1],通过网络设计问卷、发送问卷、分析数据的形式进行调查。作为 Web2.0的一个典型应用,问卷星具有强大的功能和良好的用户体验,是高校用户进行学术调研、社会调查、在线报名以及信息采集的一个很好的工具。

2.2 调查量表设计

本调查吸纳了“特而菲法”的精髓,参照 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的评价标准,借鉴了部分以往信息素养领域专家在开展研究时所使用的问卷[2-3],并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设计形成了问卷。问卷采取单项和多项选择相结合的方式,使受调查者不受某一特定概念的限制,增强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用度。问卷大量采用了李克特式五点量表,在五个不同的选项中,勾选一个最符合被试者个人的选项,诸如“完全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完全不同意”等态度情形,分别给予 5分、4分、3分、2分及 1分,所有分数相加之和为其态度分数,所得的分数越高,表明其信息素养越高。

2.3 调查对象

南通大学是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九大学科门类,现有在校本科生三万余人。为能客观、真实地反映该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状况,本研究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全校二十个学院的本科生为总体样本,在每个不同专业中随机选择一个班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送问卷邀请链接,共收到网络有效答卷 570份。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学生基本情况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样本中,男性占 43.16%、女性占56.84%。在学校,拥有计算机学生的比例为52.63%,并都能连接到学校的网络中。绝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36.14%的学生是在小学,48.07%的学生是在初中开始接触信息技术,仅有 1.75%的学生是进入大学后才开始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普及是学生们具备基本信息知识和技能的原因。

大学生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互联网和手机,传统媒介如报刊、书籍以及电视、广播退居其后。个人获取信息的目的中,娱乐休闲、个性发展的需求略多于学习解惑的需要;86.84%的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控制在 3小时内,只有 2.46%的人每天在网上的时间超过 5小时,网络成瘾的现象并不占主流;查找资料、看电影电视、聊天交友、听音乐是大学生平时上网做得最多的几件事情;浏览新闻和收发邮件这种传统的基本信息需求紧跟其后。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比较习惯于 Web1.0时代的信息终端角色。对体现“用户贡献内容”Web2.0特征的“更新个人博客或空间”感兴趣的人数约为总数的三成;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购物也成为学生日常上网的一个目的;能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在线学习的人仅为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如何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非正式学习依然是教育者需要关注的内容。

3.2 大学生信息意识状况调查

信息意识指的是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4]这要求个体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能够意识到信息的价值,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大学生普遍肯定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并认为自己能够及时满足自身的信息需求,但是在对新信息的敏锐度上,他们还不是很自信(对新信息的关注度得分为 3.73)。对于计算机和网络运用于日常教学,选择“完全同意”或“同意”的人数占总数的 84.21%,信息化手段给传统课堂带来的变化获得了大学生们的肯定。

表1 南通大学大学生信息意识状况

调查显示,当大学生面临信息获取困难时,选择放弃的只是极少数(约占总数的 1.7%),可见大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还是比较强的。对于一个陌生概念,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互联网来获得答案,强大的搜索引擎是他们求知的好帮手;随后大学生们才选择求助于老师或同学;当涉及专业信息的获取时,网络搜索引擎依然是大学生们的首选,选择图书馆资源的人数仅为前者的三分之一。作为 Web2.0产物的学术博客、播客正成为新兴的专业信息源,通过TAG链接、网摘来获取学习信息的方式已被小部分大学生所尝试。

3.3 大学生信息知识状况调查

信息知识指的是对信息学的了解和对信息源以及信息工具方面知识的掌握。[4]调查表明,仅有28.7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对曾经学习过的信息技术掌握良好并能经常使用,而 32.46%的大学生虽然当初学习的时候掌握情况不错,但因为课程结束后不常使用而逐渐荒废了所学的知识。对于电脑操作等基础知识,他们的平均得分为 3.86,尚不乐观。这也说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能仅靠一门课程或者是一段时间的集训,高校必须拿出更加系统的培养方案;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也不仅意味着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还应该对包括信息意识、学习习惯在内的全面素质的培养。

除通用信息知识的掌握欠缺外,大学生对专业信息源和信息技术工具的了解情况亦不甚乐观。大学生对所在专业发展动态的关注度平均得分为3.71;对适用于本专业学习的技术工具的掌握仅为2.91分,48.07%的大学生自认为对此了解较少,28.59%的大学生不了解甚至根本不清楚专业学习需要掌握哪些技术工具。计算机作为进行专业研究的重要工具,在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加强学生学习与本专业有关的信息技术是学生获得较高信息素养的保证,这一点应当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表2 南通大学大学生信息知识状况

3.4 大学生信息能力状况调查

信息能力是整个信息素养的核心,它是指个体对信息系统的使用以及获取、分析、加工、评价并创造新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4]本模块依然采用李克特式五点量表,以“从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的频率情形来描述大学生信息能力的现状。

表3 南通大学大学生信息能力状况

从表 3可以看出,大学生们在本模块各题的平均得分集中在 3.45~3.7之间,情况并不十分理想。在“影响信息获取与利用的因素”的调查中,学生们认为主要的障碍在于自身检索知识不足、信息技术知识不完备以及对信息源不了解。换言之,信息知识的不足直接影响了信息能力的提升。其中最弱的是信息分析评价能力,学生们不知如何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和时效性。这与当前高校信息素养相关课程依然重传授学生获取信息的技巧,轻信息资源的评价和利用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3.5 大学生信息道德状况调查

不利用信息技术犯罪,尊重他人成果与隐私是具有信息道德的具体体现。本模块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信息道德状况较好,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仅有小部分同学对于网络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较为薄弱,网络知识产权意识淡薄。

表4 南通大学大学生信息道德状况

3.6 对 Web2.0的认知与利用状况调查

虽然对 Web2.0的概念未必十分清楚,但调查显示,在日常上网冲浪的过程中,大学生对 Web2.0的一些典型应用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验。

图1 南通大学大学生对 Web2.0站点的知晓情况

在众多的 Web2.0网站中,大学生们最为熟悉的是国内的 SNS社区“校内网”以及播客类站点“土豆”和“优酷”,然后是百度的子产品“百度知道”和“百度百科”,而对于其他的 Web2.0网站,即使是国外的一些知名网站(如 Slideshare、Twitter)知者甚少。出现原因首先与语言环境有关,大学生们还不习惯浏览英文站点,而对于那些拥有良好用户体验,但设计理念翻版自国外的国内的 Web2.0站点却十分热衷;其次与大学生的日常网络行为有关。正如前面调查所示,大学生上网时娱乐休闲成分要高于学习,所以主打人际交往的“校内网”和能够在线观看视频的“土豆”和“优酷”自然成了大学生接触Web2.0的首选。与日常生活中依赖搜索引擎解难答疑行为相一致,“百度知道”所代表的知识问答类网站以及“百度百科”所代表的维基百科类站点,也成为大学生重要的信息来源。而对于其他功能众多的 Web2.0站点,也有部分学生予以关注。

84.91 %的大学生拥有个人博客或空间,其中约有一成的学生拥有的博客或空间数超过 2个。学生浏览博客是一个普遍现象(从不浏览和未听说过博客的人合占总数的 8.77%),但是大多不会定期浏览(定期浏览占总数的 6.49%,偶然性行为的占56.32%)。他们浏览博客的主要原因是“内容吸引和认识作者”,次要原因包括“打发时间”。拥有个人博客主要是为了“记录生活与分享感觉”,“发表意见和交换信息”次之,而“汇集信息、积累学习资料”则不被多数人看重。

调查显示,仅有 8.77%的大学生使用 RSS(54.56%没有订阅,36.67%的人还从未听说),但是 66.49%的大学生表示会对这种信息获取方式进行了解。在使用 RSS的人中,订阅新闻的人数最多(43.51%),而用 RSS实现学术信息订阅的仅为25.97%。

近六成的学生从未听说过 Wiki(知道并参与过Wiki创作的仅为 5.26%,听说过却从未参与的占37.72%),但是 78.42%的同学表示出想要尝试了解的意愿。

同样,约六成的大学生对社会性书签感到陌生(从未听说的占28.25%,不会使用的占 31.05%),仅有 4.74%的大学生经常性地使用社会性书签。而对社会性书签的认知方面,89.47%的大学生希望通过浏览他人的社会书签来获取更多信息,69.12%的大学生愿意他人来浏览自己的社会书签。大学生们所表现出的共享精神十分契合 Web2.0的理念。

在大学生群体中,QQ是使用最多的 IM工具(使用人数高达 534人),大学生使用 IM工具主要是为了沟通信息和分享个人感受,而用之于学习咨询、讨论问题的不到两成。

大学生们对播客较为熟悉(63.86%的人经常使用),收看各种在线视频是大学生使用播客的首要原因,也有不少同学利用播客进行在线学习(197人),约 23%(131人)的大学生还曾经上传过自己的作品。选择继续使用播客的学生达到 66.49%。

总体而言,大学生群体已经有利用 Web2.0时代的社会性软件建立人际关系的倾向。在众多社会性软件中,大学生使用 IM、播客和拥有个人博客的现象较为普遍(利用 RSS、Wiki和社会性书签的不多)。但是大学生对于使用它们获取信息的兴趣很高,纷纷表示出想要尝试了解的意愿。社会性软件以其良好的用户体验以及免费获取的方式,很容易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推广。

4 调查情况总结

4.1 存在问题的探讨

从调查结果来看,南通大学在校本科生的信息素养现状在其内涵的四个层面上呈现出一些近乎矛盾却又发人深省的现象。首先,在信息意识方面,大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较强,却难掩其对新信息敏锐度的不足。这也体现在即便是新新人类代表的“80末、90后”,依然会对网络信息环境的改变懵懂不知,大多仍保持着传统信息接受者的角色,仅有小部分人积极尝试二代互联网的应用。其次,在信息知识方面,如今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就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但是经过大学的学习,通用信息知识的水平却并不理想,专业信息技能方面则更为薄弱,大学生们对信息资源和信息工具依然缺乏深入的了解。第三,在信息能力方面,大学生深度依赖网络搜索引擎来解决遇到的绝大部分信息问题,但同时他们又承认自己不具备较高的信息评价能力。一方面继续着随意性很大的搜索行为,另一方面对冗余的搜索结果又不知该如何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和时效性;他们的网络应用依然停留在娱乐层面而不能进行自主学习。他们热衷于使用 IM工具,却鲜少用之与同学、老师或其他人进行交流和学习,基于网络的创新发展的信息能力更是无从谈起。第四,在信息道德方面,他们各项得分均在 4分以上,普遍状况良好,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但在信息知识模块调查中,他们对于信息安全问题的了解程度自评得分为 3.59,并不是很高。因此,我们相信虽然大学生能恪守自身所了解的信息道德规范,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环境的变化带来更多新的信息问题,其处理准则尚需我们及时地传递给他们并予以指导。

4.2 原因分析

调查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可以说根源于高校三个方面工作的不足:1)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不完备。首先,从宏观来讲是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不完备,仅靠信息技术等一两门课程无法完成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高校应该拿出更加系统的培养方案;其次,从微观来讲,目前大学生信息素养课程结构的不完备,依然重信息技术的学习或信息获取技巧的掌握,轻视信息评价和信息应用能力的培养,并且课程内容一成不变,没有因信息环境的变革而不断更新和完善。2)大学生信息素养实践情境的缺失。调查表明短期的课程学习之后,因为无“用武之地”,近七成的大学生逐渐荒废了所学的知识。这削弱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成效。从某种程度来说也使大学生的网络应用停留在娱乐的层面上,加深了对搜索引擎的依赖,造成信息过载。3)教育工作者自身信息素养水平有待提高。大学生们对于新信息不敏锐,忽视专业发展动态,对于专业信息源和信息技术工具较为陌生,以至沉湎于网络娱乐,轻视有效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提升个人能力,这些都说明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没能起到应有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为其个人在信息活动中的表现,还应体现在其对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提高的促进程度上。

5 结语与展望

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信息社会智力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往往可以影响到信息社会的发展进程。我们面临的现状是:一方面,大学生将 Web2.0构建起来的学习环境、知识管理的研究成果束之高阁,并未真正走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另一方面,大学生在缺少必要引导的情况下直面快速变革的网络环境,大多数人浑然不觉,依然延续传统的网络应用内容,对搜索引擎的依赖继续加深;或遭遇信息过载,在“人声鼎沸”的新型应用里迷失方向。

与此同时,调查表明大学生对 Web2.0有很大的兴趣,纷纷表达出积极尝试的意愿。在培养目标明确、学习动机充分的情况下,如何针对调查中所反映的国内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实践问题,结合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个性需要和行为特征,制定出面向 Web2.0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方案,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1]上海循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问卷星[2010-08-05].http://www.sojump.com/.

[2]王 莹.军队院校本科生信息素养标准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

[3]顾立平.Web2.0用户行为调查研究——以中国科学院学生使用社会软件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07(9):100—104.

[4]陈维维,李 艺 .信息素养的内涵、层次及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7—9.

猜你喜欢
素养信息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中小学装备管理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