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研究文献综述

2011-05-08 08:28何锦奋
图书馆界 2011年1期
关键词:袁崇焕藤县文献

何锦奋

(广西藤县图书馆,广西 藤县 543300)

袁崇焕(1584—1630年),字元素,号自如,祖籍广东东莞,籍贯广西藤县。进士出身,官至太子太保(从一品)、兵部尚书、蓟辽津督师,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和著名爱国将领,其发明的城防理论和战略战术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明、清军事上[1]。他赤心报国、坚持真理、清廉为官、爱国为民,却因功高震主而惨遭磔刑[2]6719。他的个人命运与一个朝代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明史·袁崇焕传》载:“……自袁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2]6719。袁崇焕现象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军事、政治都具有独特的影响和警示,本文试对现存的袁崇焕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述,以从中找到值得品鉴之处。

1 研究专著方面

文献整理是研究的基础,研究是对文献整理的深化和发展。在对袁崇焕相关历史文献的整理利用中,一批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留下了丰硕的成果,现仅举影响较大的专著于下。

1.1 历史文献资料

《袁崇焕资料集录》(上、下集),阎崇年、俞三乐编,1984年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编纂者综合前人的留存文献,主要以与袁崇焕有关的文书等文献为线索,着重对明清史料进行广泛的收集,从而大大地方便了研究者对袁崇焕文献资料的使用。该书搜罗到相关的文献资料共计 42.7万字,并依内容分为10集。其一源自《明实录》《满文老档》《清实录》《朝鲜李朝实录》等官方文献,编者采集到与袁崇焕相关的文字资料 1万余字;其二是对《今史》等 38种文献中历史名人撰述之袁崇焕资料的汇录,约 14万字;其三为袁崇焕事略,以道光伍氏雕梓本为底本,略加参酌而成;其四采录明清档案与金石方面的袁崇焕资料,其中《袁子朋墓碑记》乃当时初次公诸于世的史料;其五辑录各地方志与谱碟中有关袁崇焕的撰述;其六选收自明崇祯元年(1628年)至今380余年来社会各界对袁崇焕的颂悼与感怀之词;其七为杂录,纂入与袁崇焕为官时关系密切的程本直、余大成等历史名人事略和事件的材料;其八收录了清道光年间广西巡抚梁章钜悉心收集、辑录的《三管英灵集·袁崇焕诗》66首;其九、十为补遗和附录[3]。

1.2 专题研究

当今的文史学家不断运用新的视角、方法和价值尺度来重新审视、解读、阐释历史文献,从而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和科学水平的新文献。这种情况在《袁崇焕传》等著作中得到充分展现。

《袁崇焕传》,阎崇年著,200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此书概括了袁崇焕的一生事迹、诗文著述、年谱、后世影响等。重点描述了袁崇焕在历史舞台上的最后 10年,既写他如何运用正确的军事谋略构筑关、宁、锦防线,并取得宁远和宁锦大捷的战绩,从而成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克星;又写他不畏艰险、敢于任事,虽官居高位而清廉履责、赤心报国,最终却功高遭忌、含冤屈死的经过。书中运用史学理论和辩证方法,以厚重的史料和大量翔实的数据,把一段段扑朔迷离的历史层层理清,从而刻画出一个有血有肉的袁崇焕。该著作兼备知识性和可读性,充分体现出专家学者的深厚学术积淀和文化底蕴[4]1-224。

《明亡清兴六十年》(上、下册),阎崇年著,200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此书是阎崇年先生将其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的同名历史系列讲座稿润色而成。该书以袁崇焕之死为线索,将袁崇焕作为一面折射明亡清兴的历史镜子,对明清之际 60年的历史进行全面考察和思索。全书深入浅出,把袁崇焕所经历的惊天地、泣鬼神之大喜大悲情景分析得入木三分,将袁崇焕的仁、智、勇、廉表述得淋漓尽致。该著作实现了与读者共同进行求知、求真、求励、求愉、求鉴、对话的目的,满足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雅俗共赏的要求,从而一改过去历史研究类图书受众面过于狭窄的情况,这是作者的成功之处[5]。

《碧血剑·袁崇焕评传》,金庸著,1994年由北京三联出版社出版。此书为著名武侠小说《碧血剑》的附录。作者以史实为依据,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剖析一个历史人物,并从分析人物性格入手,将袁崇焕和崇祯皇帝的性格冲突视为大明悲剧产生的一大重要因素,这是金庸先生研究得出的结论,但也是被前人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很有见地,以充满新文化气息的文笔、扎实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历史见解,把袁崇焕与崇祯皇帝的品性冲突表述得入木三分[6]。

2006年,张朝发著《袁崇焕》;2007年,黄国信、张素容著《明末抗金英雄:袁崇焕》,两书均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都以袁崇焕传奇的一生为主线,重点描述了他抗击后金的数次战役,突出了他在明末混乱政局中的壮举。

2 研究论文方面

文献研究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它的学术方面,还在于其社会作用的发挥。“袁崇焕现象”自明清至今,一直为历代学者所关注,其原因不仅因为袁崇焕是一个爱国将领,更由于他的个人命运与一个朝代的兴衰存亡紧密相连,并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警示、教化作用。它激发更多的有识之士站在历史的高度,重新审视、解读、阐释袁崇焕现象,从而使研究文献颇具科学精神和时代特点。据不完全统计,从1903年到 2010年 8月,共有相关论文 228篇公开发表[4]218,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扩大,现简要介绍于下。

2.1 《袁崇焕研究论文集》

莫乃群主编,1984年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值袁崇焕诞生 400周年之际,第一次全国性袁崇焕学术研讨会在其故里广西藤县举行,会后由全国知名史学家、广西历史学会会长莫乃群主持,从与会论文中精选 39篇,辑为《袁崇焕研究论文集》,全书共52.3万字。此书是中国史学界第一本全国性研究袁崇焕的专题论文集,被誉为袁崇焕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为世人所瞩目[7]。

2.2 《袁崇焕学术论文集》

阎崇年、吕孟禧主编,1988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为 1988年在袁崇焕荣辱肇迹之地——辽宁省兴城市召开的“国际袁崇焕学术讨论会”收集的论文集,全书共 25万字,收录论文 21篇(其中日本学者撰有 2篇)、综述 3篇、资料 2篇、附录 1篇。此书对袁崇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有所突破,为当时国内外袁崇焕研究成果的最新展阅[8]。

2.3 《明末清初华南地区历史人物功业研讨会论文集》

罗炳锦、刘健明主编,1992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 1992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以研究袁崇焕为主题的“明末清初华南地区历史人物功业研讨会”的论文集成,为海外学者主持研究袁崇焕的学术首创[9]。

2.4 《袁崇焕研究论集》

阎崇年著,1994年由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出版。此为我国第一本研究袁崇焕的个人学术论文集,全书收文 23篇,共 26万余字。该书集中体现了阎崇年先生作为明清史专家、袁崇焕研究会会长在袁崇焕研究方面的精湛学术水平,其成果蔚为壮观,深得学术界推崇[10]。

2.5 《袁崇焕研究论文选集》

东莞市政协编,2005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 100万字,共收录论文 52篇(其中建国前2篇)、传记资料选录 7篇(其中建国前 6篇),书中罗列中外研究袁崇焕文献索引 399条,为研究者带来极大便利,是一本具有创见性和指导性的学术论文集[11]。

从 20世纪 80年代到 21世纪初,对袁崇焕的研究可谓百花齐放,出现了一个高潮。内容不仅包括袁崇焕的爱国精神、军事理论、辽东经略、功过是非、籍贯之辨以及袁毛(文龙)公案、谋款议和;宁远、宁锦、京师“三大战役”,袁与朝廷关系、袁与后金关系、袁与孙承宗和祖大寿等同期将领关系;明末党争等热点问题;而且还延伸至袁崇焕的政治和军事失误、个性与品格张扬、遗诗整理探析、故里传说轶闻、袁氏家谱碟和遗物考证、各类史料勘误辨伪、袁崇焕后人今况,等等。其涉及范围之广,研究内容之专精,都令人叹为观止。近 40年来不仅研究文集一再出版,而且研究论文、评论、文学作品等纷纷见诸于各类书报、影视、网络媒体。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某些历史类图书“孤芳自赏、自娱自乐”的现象,为学术发展和人们认识、评价、研究袁崇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文学艺术方面

“袁崇焕现象”不仅在史学界成为热点,其高尚品质与旷世悲剧、苍凉悲壮的英雄事迹也激发了文学工作者的热情和兴趣。他们对袁崇焕进行了再认识、再思考、再演绎,创作出一批具有时代意义的文艺作品,为借鉴历史、解放思想、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建设和谐文明社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仅列代表性作品于下。

3.1 袁崇焕题材文学作品简介(见表 1)

表1 袁崇焕题材文学作品简表

石瑞良编著的《袁崇焕诗词赏析》辑录了袁崇焕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思想内容、不同艺术风格的诗词 77首。编著者试图从文化的视角诠释袁崇焕,对诗作进行了细致地核勘、析解,进而解读袁崇焕的真实心理(再版中加入了最新发现的袁崇焕遗诗 2首)。此书是我国迄今为止公开出版的第一部袁崇焕诗集注解,它填补了研究的空白,对探索明末清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较高的学术和史料价值[12]。

借助互联网蹿红后,再分别由长征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窃明》(灰熊猫著),则以另类的风格对袁崇焕进行了演绎。它抓住市场热点,引导大众参与对袁崇焕冠以“英雄”和“汉奸”之争,其最大的特点是对袁崇焕贬多于褒[13-14]。

值得一提的还有梧州人文丛书系列的《袁崇焕》。这本由袁崇焕家乡学者编辑出版的文集,以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笔触展示了袁崇焕不为世人了解的一面。它征集的 21幅袁崇焕故里文物等珍贵照片而使此书更具资料性意义。书中第 1辑“袁崇焕传”、第 3辑“故里轶闻”等文献亦为第一次面世,其内容填补了袁崇焕青少年时期的文献空白,极具研究参考价值[15]。

出于对故里英雄的崇敬、追忆以及延续地方文脉的需要,通过 20多年的努力,广西藤县图书馆建立了“袁崇焕专题文库”。收集了《袁氏族谱》[16]《藤县历史人物图文集·袁崇焕》[17]《藤县历史人物袁崇焕事略》(视频资料)[18]等 130多种与袁崇焕相关的文献,保存有与袁崇焕故居、家族、遗物、墓葬等有关的图片、袁崇焕故里纪念邮票(稿)[19]、袁崇焕故里明信片(稿)[20]等 JPG格式照片 290幅。另外还有虽未经正式出版却极为珍贵的、由研究者深入袁崇焕故里采风而留存下来的第一手素材。这些独具特色的地方文献,对袁崇焕的身世、思想性格、家族脉络、早期活动及督师故里的人文习俗的研究,都是极好的资料。

3.2 袁崇焕戏曲、影视艺术文献简介

京剧电影《袁崇焕》,2009年改编自同名历史京剧,以于魁智(饰袁崇焕)领衔的同名京剧原班人马出演,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汁原味的京剧魅力。《袁崇焕》张扬“老耳朵、新眼睛”的创作理念,在保持传统京剧唱腔特色的同时,不仅让老戏迷听得过瘾,还通过新颖的表演形式让年轻观众看得新鲜。

而由中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推出的《明亡清兴六十年》视频讲座,让清史专家阎崇年用生动、通俗的语言讲述袁崇焕的人生历程。讲座通过电视这个强有力的传播媒体,以历史视野为背景,以历史事件为线索,用不断设置“悬念”的方式解读袁崇焕,让更多民众正确认知袁崇焕。

4 结 语

从明末至今,特别是近 40多年来,研究袁崇焕的著作百花齐放,可谓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仍有一些方面的史料尚未得到深入的研究和论证,或说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如袁崇焕爱国思想、远大抱负和军事谋略形成的深层次原因;青少年时期求学生涯、济世扶危事迹的史料挖掘;他出仕之前曾以豪士自许、喜与学友纵论兵戈战阵之事的历史因由;其故居旁“跑马场”遗址(因袁崇焕青少年时策马、训练而形成并保存至今),[15]168与袁崇焕后来“单骑出关”[2]607的性格暗示,以及京都被后金包围之时他亲率宁远九千铁骑昼夜驰京、并在广渠门大败后金骑兵[4]178中运用的精良骑术和排兵布阵战术有无因果关系;还有《明史》中记述他在广西田东、泗城州、龙英州招募到辽东前线的六千“广西狼兵”[3]131等方面的史实,仍有待深入研究。相信通过今人的不断努力,在今后的文献著作中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1]中国军事博物馆.袁崇焕简介[Z].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古代战争馆,2009:1.

[2]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阎崇年,俞三乐.袁崇焕资料集录[G].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2.

[4]阎崇年.袁崇焕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5:1—224.

[5]阎崇年.明亡清兴六十年[M].北京:中华书局,2006.

[6]金 庸.碧血剑[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4:661—785.

[7]莫乃群.袁崇焕研究论文集[C].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

[8]阎崇年,吕孟禧.袁崇焕学术论文集[C].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9]罗炳锦,刘健明.明末清初华南地区历史人物功业研讨会论文集[C].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2.

[10]阎崇年.袁崇焕研究论集[M].台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

[11]东莞市政协.袁崇焕研究论文选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12]石瑞良.袁崇焕诗词赏析[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

[13]灰熊猫.窃明[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8.

[14]灰熊猫.窃明[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8.

[15]梧州人民丛书编委会.袁崇焕[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

[16]广西省十一县袁氏族谱理事会.袁氏族谱[M].玉林:广西省十一县袁氏族谱理事会,1986.

[17]中共藤县委员会,藤县人民政府.藤县历史人物图文集·袁崇焕[M].藤州:藤县人民政府,2009.

[18]藤县政协.藤县历史人物袁崇焕事略[M/CD].[2010-08-01].藤州:藤县政协等,2009.

[19]藤县邮政局.袁崇焕故里纪念邮票(稿)[M/CD].[2010-08-01].藤州:藤县邮政局,2009.

[20]藤县邮政局.袁崇焕故里明信片(稿)[M/CD].[2010-08-01].藤州:藤县邮政局,2009.

猜你喜欢
袁崇焕藤县文献
袁崇焕:夸下的海口,用性命买单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崇祯皇帝与袁崇焕之间的死结
藤县挂榜岭和东山的史事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袁崇焕的籍贯
袁崇焕之庙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文化藤州